《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吕江涛
近期,"美国散户大战华尔街"的新闻吊足了全球财经媒体的胃口。
前一周,WSB论坛的投资者们还在联手"逼空"那些做空游戏驿站股票的华尔街巨鳄,气势如虹,让"吃瓜群众"拍手叫好。而到了下一周,"美国散户"们就丢盔弃甲,节节败退,又不禁叫人扼腕叹息。
其实,在这场被称为"美国散户与机构的世纪之战"中,大多数业内人士从一开始就不看好散户一方。因为散户们的目标并不一致,更像是一盘散沙,"逼空"很难成功,而历史上绝大多数成功的"逼空"都是机构所为,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2008年保时捷与大众之间的收购与反收购大战,那才是一场真正的"世纪逼空大战"。
恩怨
大众与保时捷的渊源,可以从90年前讲起。
1931年,戴姆勒汽车的一名工程师名叫费迪南德·保时捷,他因为遭受排挤而选择另谋出路,创立了日后大名鼎鼎的保时捷汽车公司。但创立之初的保时捷公司并没有直接制造汽车,只提供汽车设计和咨询服务。
此后,费迪南德·保时捷又加盟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成为大众汽车的第一代领袖,并设计出了著名的保时捷60型汽车,也被叫做大众1型,而这辆车还有一个更为世人所熟知的名字——甲壳虫。
此后,经历了二战、禁运、被英国接管等一系列波折,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儿子费里与孙子沃尔夫冈最终掌管了保时捷公司,而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女儿路易斯与外孙费迪南德·皮耶希也进入了汽车制造业,并掌管了大众汽车。
大众汽车和保时捷汽车传到第三代时,就演变成了外孙皮耶希与孙子沃尔夫冈之间的竞争。
因为同根同源,而产品线又能互补,保时捷汽车和大众汽车相互之间本来就都有吞并对方的野心。
收购
2004年,执掌保时捷汽车的沃尔夫冈终于等来了机会。
这一年,大众汽车的财务数据惨不忍睹。由于前几年的若干错误决策和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大众汽车入不敷出,资金链濒临断绝。
反观保时捷汽车,虽然当时年销量只有大众汽车的几十分之一,但因为单车利润高,反而拥有大量的现金库存。
在大众汽车大量变卖股份以换取资金输血的时候,沃尔夫冈悄悄的出手了,他通过保时捷汽车的母公司保时捷控股,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偷偷买入大众汽车的股票。
从2004年到2005年初,保时捷控股一共暗中买入了10.3%的大众汽车股票。而在2005年的10月份,保时捷控股又通过大宗交易从包括基金、投行等金融机构手里增持大众汽车8.2%的股份,持股比例达到了18.53%。
不过,由于《大众法》的存在,保时捷控股想要完全控制大众汽车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大众法》规定大众汽车的单一股东持股比例超过20%时,投票权最高限于20%。
而且《大众法》第二章第三则还规定,德国证券法原本规定需要75%以上的投票才算通过的决议,在大众汽车则需要80%以上多数投票才可通过。但当时德国萨克森州政府在大众汽车的持股比例刚刚好是20.1%,而且这20.1%的大众汽车股份其实是归全体萨克森州人民所有。也就是说,因为《大众法》的存在,外部资本需要持有大众汽车80%以上的股票才能控制大众汽车,但市场上所有大众汽车的股票,除去德国萨克森州政府持有的部分,加起来实际也只有79.9%。
但"头铁"的保时捷控股并没有因此放慢收购的脚步,在2006年11月份出资40亿欧元收购了约10%的大众汽车股票,又在2007年通过二级市场和各种金融机构大宗交易买入3.6%的大众汽车股票,持股比例升至30.9%,成为了大众汽车的第一大股东。
逼空
有《大众法》的存在,持有再多大众汽车的股票也没用,保时捷控股为什么还要继续呢?
事实上,保时捷控股从一开始就打好了小算盘,他们早在2005年就开始在欧盟的法庭上起诉《大众法》违反公平交易原则,当时保时捷控股花了巨资在这起诉讼上。
到了2007年,事情出现了转机,欧盟法院为了保证欧洲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和资本自由流动,裁定这个有强烈保护主义的《大众法》与欧盟的法规相悖,公开宣布不支持该法案。
另一边,保时捷控股继续加大杠杆收购,账面上持有大众汽车股票的比例上升到了42.6%,并且将收购手段从直接买股票改变为买标的为大众汽车股票的期权。
通过购买标的为大众汽车股票的各种期权合约,保时捷控股偷偷锁定了大众汽车31.5%的股份。根据交易规则,保时捷控股提前锁定的这31.5%的股份是不需要公告的,所以市场上其他的投资者并不知情。
保时捷控股的这一波操作,为那个被称为"欧美金融圈噩梦"的惊天大雷埋下了伏笔。
由于保时捷控股的收购动作,当时大众汽车的股价一直在上升,而另一边德国政府和大众汽车也开始了他们的反击。
在此背景下,市场普遍认为大众汽车的股价已经被严重高估,未来一定会回调。于是,欧美的金融机构开始大举做空大众汽车的股票,当时欧洲很多的对冲基金都成为了大众汽车股票的空头。各路资本为了做空大众汽车的股票,总共借了其10.4%的股份。
不久之后,保时捷控股的反击也开始了。底牌亮明,保时捷控股除了明面上持有的42.6%的大众汽车股票之外,偷偷锁定的股票比例竟高达31.5%,合计是74.1%。
"核弹"终于被引爆,因为保时捷控股持有加锁定大众汽车的股份已经达到74.1%,加上德国萨克森州政府20.1%的持股,市场上大众汽车的流通股只剩下了5.8%。而空头需要偿还的股票比例是10.4%。
走投无路的空头为了平掉仓位,开始不计代价疯抢市场上剩余的大众汽车流通股,让大众汽车的股价直接从200多欧元/股最高飙涨到了1005欧/股。
一时间,整个欧洲市场的对冲基金们鬼哭狼嚎。在保时捷控股的"逼空"下,许多空头在抢股票的竞争中落败,没有股票可供交割,债务成几何倍增长。
2008年10月27日,法兰克福交易所爆发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轧空"行情,德国DAX指数更是因为大众汽车占有17%的权重,被推涨了10%以上,无数对冲基金宣布爆仓,甚至破产倒闭。
其中最著名的是当时德国的第五大富豪默克勒,他正是这场世纪逼空大战中,空军的主力。经此一役,这位巨富直接亏掉了4亿欧元的资产,并且因为流动性极具萎缩,只好疯狂贱卖自己的优质资产输血。
但即便如此,默克勒也无法拯救自己的商业帝国,最终选择在2009年1月5日卧轨自杀。
反击
2008年10月29日,在法兰克福交易所出面协调之下,保时捷主动释出大众汽车5%的股票,让空头按照当时的最高市场价平仓,大众汽车股票回落到600欧元/股以下。
这也标志着保时捷控股在对阵这些资本空军的"世纪逼空大战"中大获全胜,并且多了一个新称号——"汽车圈最厉害的基金公司"。
事后有媒体算了一笔账,在这场"世纪逼空大战"中,对冲基金们损失了起码200亿美元。
而保时捷控股则狠狠赚了一笔,拿到了约30亿欧元的现金。
然而,保时捷控股高兴的时间还未超过一年,2008年金融海啸就将其在资本市场里赚来的钱冲散得差不多了。
当时,全世界的高净值人群几乎都受到了波及,豪车的销量大幅萎缩,保时捷控股旗下保时捷汽车的盈利直接跳水。
与此同时,为了收购大众汽车,保时捷控股还通过15家银行筹借了约100亿欧元的贷款,每年都有巨额的利息要还,保时捷控股自己也因此出现了流动性危机。
2009年5月份,保时捷控股主动提出,要和大众汽车合并,组建新公司。
这时候,大众汽车的反击也取得了效果。
当初保时捷控股疯狂收购大众汽车股份的时候,由于德国相关法规要求,保时捷控股的工会和监事会也必须吸纳大众的代表,所以皮耶希利用这一条法案,疯狂往保时捷控股内部送自己的人。
而且皮耶希还在大众汽车内部成立了反保时捷委员会,专门否决大众和保时捷品牌之间的合作事宜。
由于两家公司内部都有反对的声音,保时捷汽车和大众汽车合并的谈判进行的异常艰难。大众汽车当初的布局,在关键时刻给了保时捷控股致命一击。
尾声
最终,双方经过3个多月的谈判,达成了一个让保时捷控股悔不当初的方案:大众汽车斥资约40亿欧元,收购保时捷控股旗下保时捷汽车49.9%的股权。
此后,大众汽车又在2012年再次出资44.6亿欧元,认购了保时捷汽车剩下50.1%股权的收购,完成了对保时捷汽车的100%控股。
至此,这场家族内部的大战终于告一段落,皮耶希和沃尔夫冈二人也同时进入了大众汽车的董事会。而保时捷汽车在被大众汽车接管之后,也迅速焕发了企业活力,销量得以快速恢复。
由于市场定位完全不同,而产品线互补,保时捷汽车和大众汽车在2008年金融海啸过后都快速恢复了元气,销量和业绩都蒸蒸日。
截至2020年,保时捷控股仍然掌握着大众汽车53.1%的股权,而保时捷汽车也依然是大众汽车的全资子公司。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