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彬霞 实习生 刘嘉
立春时节,万物复苏,大地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2月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秦州区牡丹镇马家堡子村,整个村庄沉寂在一片宁静中。然而,出了村子,车子沿着宽阔产业路朝西一路驾驶,沉寂的田野间由远及近不断传来哞哞的牛儿欢叫声。
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燕翔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秦州区开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牛儿“哞、哞……”的叫声就是从这里发出的。马家堡村建档立卡户杜春明,今年五十有余,自2012年开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运营以来,他一直在合作社里务工,是一名老员工,主要负责牛舍里的一切事务,添加饲料、清理牛舍等。
牛舍里,杜春明正在清理食槽。他告诉记者,前些年,他一直在建筑工地上打工。自从村里成立合作社搞起养殖后,他选择了在家门口务工。“每月3000余元的工资,虽然没有在建筑工地上挣得多,但工资稳定,而且还能照顾到家里,让脱贫后的我们有了稳定经济来源,感到很满足!”杜春明说。
像杜春明一样,常年在合作社里务工的村民共有14名,其中有3名是建档立卡户。
合作社负责人杜存富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建有标准化牛舍5栋,育肥场1栋,以育肥肉牛为主,年计出栏育肥肉牛200余头,年产值达600多万元。“眼下,牛舍里存栏有560头育肥肉牛,进入腊月后,几乎每天都有来自福建、河南等地的客商上门前来采购肉牛。同时,我们及时从张掖购买了小牛,确保牛舍不空置。”杜存富说,长期以来,我们从品种标准化、营养标准化、饲养管理标准化、药物使用标准化来规范生产源头,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新鲜”的肉产品,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在养殖业发展步入正轨的同时,土生土长在农村的杜存富看到村上连片耕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考虑到养牛需要大量饲料,他便积极流转本村以及邻村土地共计1600亩,开始大面积种植起了青贮饲料。“如此一来,我们合作社再也不用专门购进饲料了,既减少了运输饲料的成本,而且将村上以及邻村耕地有效利用了起来,还能有效安置村上的闲置劳动力,带动农户增收。”杜存富说。
站在地埂旁,梯形耕田里一垄连着一垄的白色地膜依旧清晰可见。“等过完春节,我们继续在这些耕地里种植青贮饲料。”杜存富指着不远处连片耕地向记者说道。
每年开春种植、秋季收割时,也是该合作社用工量最多之时,平时一天务工量达80—100人,全年用工周期达3月之久。“农作物不等人,不管春播还是秋收之时,都不敢耽搁,那时就是我们用工量最大之时,除了本村村民前来务工之外,也会吸引邻近村庄的闲置劳动力。”杜存富说。
眼下,在大面积种植青贮饲料的情况下,合作社也建起了饲料加工厂,配有整套先进的饲料加工设备,除了能够满足公司内部饲料所需外,还为广大客户提供了生产保障。
对于来年的打算,杜存富心里早有了想法。“这几年养殖行业比较景气,新的一年,我打算继续扩大育肥肉牛的存栏量,将养殖数量扩至1000头。”杜存富说,在合作社不断壮大起来的同时,希望可以带动村上以及邻村更多的闲置劳动力前来合作社务工,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