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半年多的考古发掘研究,2020年7月在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发现的大型墓葬年代确认,大多为元明时期墓葬。其中M1夫妻双室合葬墓豪华精美,但由于盗扰破坏严重,墓主人身份成谜。
2020年7月,遵义市某单位在新蒲新区虾子镇实施迁建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工程位置有较多墓葬,随即停工并上报文物部门。2020年8月初,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考古人员发现,该墓群分布在山东坡平缓山腰,遗憾的是墓群整体保存较差,破坏严重。考古人员共清理出墓葬22座,分别命名为M1—M22,分别是21座石室墓,1座竖穴土坑墓。其中石室墓可分为竖穴石室墓、横穴石室墓、迁葬墓三类。所发现的石室墓中,有的使用不规则石板与大量石灰结合修建,无墓门,形似石椁墓;有的墓室则使用较多块石板砌筑,结构较为复杂,有藻井等特殊结构。
由于年代久远,墓室遭破坏严重,仅部分墓室中出土有人骨,少量文物。其中M1墓室为同茔异穴夫妻双室合葬墓,墓室结构丰富、系统,有墓门、棺床、排水沟、壁龛、藻井等部分,石壁上雕精美细腻,雕刻有上下错落相间分布的花瓣、球纹格眼纹饰、缠枝纹。从墓室情况看,主人身份在当时非富即贵,身份显赫。但因两墓室盗扰破坏严重,人骨无存,仅出土2枚棺钉。考古人员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也没有找到任何蛛丝马迹,墓室主人身份成谜。
此外,在该墓葬群还发现有迁葬墓。其墓葬规格较小,有单室、双室、三室,多使用6块石板镶嵌。部分人骨保存较好,人骨人为摆放,且无其他钝伤,推测为迁葬墓,在其他地区较少发现。
据负责此次考古发掘的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李奎介绍,在遵义新蒲虾子镇发掘的22座墓葬中,有藻井墓葬包括M1、M6、M9三座,M1其形制既有黔北地区宋墓的部分特征,如藻井、案等结构,但相对宋墓又有简化,而又不似明墓的简单结构,处于一个过渡时期,推测时代为元代或元末明初,为该墓群中年代最早。M9相对M1简化更多,仅保留藻井结构,更为特殊的是M6,既有藻井墓葬,也有无藻井墓葬,无藻井晚于有藻井墓葬修建,属于过渡时期墓葬,其基本的演变情况有了实证,M9、M6推测年代为明早期。除三座有藻井墓外,其他的墓葬为简单的由6块石板砌成的石室墓,墓室数量有单室、双室、三室、五室,规格有大有小,形制较为多样,时代均为明代。
李奎表示,虽然多数墓葬遭盗扰,出土文物较少,但墓葬形制与类型尤为多样,这些考古材料大大丰富了该地区的墓葬形制,所发现的过渡时期的墓葬,明确了该地区墓葬形制的演变规律,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当地的考古资料。
来源:遵义晚报 王文娟丨编辑:冷兵丨审校:石婷丨签发:安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