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将至,我忙活一阵,让一堂中式书房家具更有年味。红木方桌上的梅瓶里,斜插一杆粗粗的腊梅,那嫩黄的花瓣似涂了层薄蜡,那含苞的花骨朵,粒粒饱满,等待绽放。长条案的一角,放着一盆挂着金果的佛手,禅意平添,再纳上一帧红色的“福”字……书房浓浓的年味录在小视频里,不一会儿,就传送到遥远的悉尼,由此也想起去年经历疫情的春节。
在澳洲读书的两位外孙女第一次来上海过春节,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宅在家中。她们平日以电视为伴,很快便产生审美疲劳;随身带来的几本小说书也已翻遍,时间过得真慢,恨不得立刻回家。她们见我喜欢在古朴的书房里看书、写作、休息,就一起乐呵乐呵。特别是那一堂书房家具让她们好奇,坐坐、摸摸、看看、问问,一老两小其乐融融。
书房的传统文化韵味不能淡化,打造一个“可以弹素琴,阅金经”的书房,是我的夙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心想事成,而且期望传承下去。如今,两外孙女有点兴趣,我何不趁热打铁呢?
我告诉她们我书房家具特色,还介绍了在传统书房读书的仪式感、神圣感,在那里读书不易分心的道理。她们好奇书房家具的材质,为何都是暗红色,我说中式书房高雅,宜选古旧家具,而且材质要好,最好是老红木等。她们特别感兴趣的是书房家具的名称。最长的有3米称“长条案”,而一米左右长、两头呈圆弧的条几,称琴桌。为何70厘米×140厘米红木“搁台”的下面有冰梅纹的踏脚板?最吸引她们的是西墙下的琴桌与博古架的组合,琴桌两侧角,各一草龙,两侧的雕花板是极为精致的蟠龙戏珠,琴桌上摆放一座椭圆形竹节博古架,根根竹节,粗细不一,宛如紫竹打造而成,那竹芽突起,活脱逼真,那细枝竟如竹针,韧性自如,让人不由自主地想摩挲一番。我叫她们近观细瞧,读中学的歆歆惊讶地说:“外公,全是老红木手工削刻而成”,接着我介绍制作过程:用传统的卯榫结构打造成椭圆形,架内分设近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多宝格,每格内可置放小瓷器、拳石、玉雕小品、造型各异的微型盆景,框框虽有分隔,但整个博古架就是一幅立体的画,里面必有你喜欢的一景,各取所需。妹妹看中了架上陈列的景德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8只小瓷猫,姐姐则喜欢上石湾制作的一对微型陶仕女摆件。
这个独一无二的红木博古架,是已故沪上民间红木雕刻高手施羽洲为我定制的,我尤为钟爱。
一堂传统书房家具吸引姐妹,姐姐从电脑里查到王世襄编写的《明式家具珍赏》(英文版)。随后她两眼放光,对我说:“外公您的老家具,我喜欢,我要研究研究。”说着拿出手机,每件都拍照,说到悉尼后还要再研究,中国家具“拿摩温”。以后“宅家”的日子,两外孙女不再感到寂寞,常常打开电脑查找传统家具的信息,高兴地说,“外公书房的老古董,老嗲的。”她们一有空就帮我掸掸灰,打打蜡,我开玩笑地说,“你们看中哪样,就告诉外婆,那就是你们今后的陪嫁,可搬走。”姐妹俩“耶耶”地喊着。
今年春节,因为疫情她们不回来,我们老两口也选择在上海。千里亲情一“线”牵,我给她们发了装饰一新的书房视频,在网上共度中国味十足的年。(伦丰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