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脉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作者:胡利敏
城市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承载体,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延伸。2012年,住建部首次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启动。2016年,第一份智慧城市标准文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GB/T 33356-2016)发布并实施,代表我国进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 中提出“进一步明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是我们准确把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内涵,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
新型智慧城市代表了城市发展的高端形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基于城市发展规律,把握新型智慧城市内涵和特征,基于时代背景、国家要求,研判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形势,以问题、需求为导向,顺势而为,坚持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
1.智慧城市内涵
图1:智慧城市内涵体系图
从生态圈和系统论的角度,对智慧城市的内涵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从生态圈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深刻改变、社会运行体系重构之后达到的一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生态平衡。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以信息流为主体的城市资源流高效流动和交换,促进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等城市系统的重构和完善,打造一个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的城市新系统,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智慧城市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最优化发展,即通过新的发展方式,实现最少的物质投入、最大的价值回报,最小的运行成本、最大的综合效益。
2.新型智慧城市内涵
在智慧城市内涵研究的基础上,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指引,结合新型智慧城市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特征,提炼新时代智慧城市核心内涵,即以信息、知识和数据资源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高效、科学的信息处理,均衡有效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的自感知、自运行、自服务能力,实现智慧城市服务和应用普惠共享。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传统智慧城市建设相比较而言,在驱动因素、价值承载、建设重点、数据共享等维度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图2所示)。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大多侧重技术层面,即基础网络、感知设备、云计算设施、共性平台及基础信息资源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从城市视角出发,以打造敏捷生态系统为目标,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和迭代演进,系统性解决城市复杂性问题,通过提升政府、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从而实现治理更现代、运行更智慧、发展更安全、人民更幸福。
图2:智慧城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比分析图
总体而言,新型智慧城市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
新范式 :以人为中心,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以资源共享、产业融合、服务升级为抓手,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强化数据中台、业务中台能力支撑, 协调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建设,实现数据零壁垒、协同零边界、服务零距离,形成多主体高效配合、多要素有力支持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新要素 :新型智慧城市是一个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智能系统。来自自然空间、物理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多元异构数据融合,构成了数据底座,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城市海量数据的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的决策信息,赋能政府决策、城市运行、产业经济发展。
新基建 :以5G、数据中心、城市大脑、产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改变了传统智慧城市底层架构,成为新的基础设施底座。通过全面布局智能感知设备,空天地海四位一体的网络新设施正在形成,天基信息网、未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正在全面融合,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正从传统地基网为主向立体化布局转变。
新算力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所依赖的数据具有来源多样化和异构性的特点,同时涉及城市居民隐私和安全的问题,边缘计算可以在云上靠深度学习生成数据,而在设备本身执行模型的推断和预测,能够改善信号延迟问题,提高实时处理速率,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新旧设备之间灵活部署,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新生态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形成从过去各个系统软硬件的组合,向共生、共治、共赢的生态体系演变。从参与主体来看,将形成政府、企业、供应商、市民的多方共治生态。从建设过程来看,将形成规划、建设、运维、服务于一体的运营生态。
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形势展望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为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的积极实践。基于时代背景、技术趋势、发展需求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形势展望,是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加强顶层设计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系统性谋划、革命性再造、持久性攻坚,从技术实施和组织管理两个层面并重开展顶层设计。一是技术实施层面,构建由一个开发的体系架构、一张天地一体化信息服务网、一个通用功能平台、一个数据体系、一个高效的运行管理中心、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组成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技术架构,强化开放应用、整合通用和共用。二是组织管理方面,遵循“全市一盘棋”原则,厘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各部门 (单位) 之间的职责分工和市、区两级关系,对组织协调、市区协同、政策规划、标准规范等提出统筹合规要求,明确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边界,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强化监督管理、考核评价、资金保障、队伍建设、人才引培、宣传推广等保障支撑。
2.数字孪生将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高度
5G时代,万物互联成为现实,AI加速发展推进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数字孪生应势而生。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在2019年1月印发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 版)》(以下简称《大纲》)的通知,提出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基础支撑,要做好与其他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衔接。《大纲》指明,数字孪生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规划、设计、运营和维护质量。未来围绕数字孪生,将提供新联接、新智能、新体验、创造新价值,重塑城市规划、管理、协同及发展,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高度。
3.智慧运营中心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标配
构建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智慧运营中心是城市运行管理的“中枢”,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标配。智慧运营中心通过技术、业务、数据高度融合,将有效提升城市科学规划与管理、综合态势感知、综合管理、应急响应与处置、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能力,是破解传统智慧城市“重建设轻运营”发展桎梏,盘活数据资源,推动治理与服务的全局化、精细化和实时化的重要抓手。目前智慧运营中心在推进建设中有三种主要模式,一是完全新建运营中心,如南宁市智慧城市运行与管理中心、深圳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二是依托交通、城管等已有指挥中心,如辽宁本溪智慧运行大厅;三是面向公共服务或展示中心,如武汉市民之家、厦门智慧展示大厅。
4.基层治理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发力点
2021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疫情防控将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基层治理成为下一阶段社会治理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力点。通过贯彻城乡一体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系,促进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充分流动,创新推进智慧社区和特色小镇建设,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整体智治”新局面,全面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5.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激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动力
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通过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构建数据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是释放数据价值,发挥数据对其他要素效率倍增作用,激活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内生动力的必经途径。数据要素市场培育,需要从理顺政府与市场、市场主体之间、数据流动与数据安全之间的关系入手,以明确数据运营主体,完善数据确权体系、数据治理体系,探索数据定价机制,深挖数据要素的应用场景与价值,保障数据隐私与安全等为重点,促进数据高效、有序、安全开放、流通和应用,赋能政府决策、公共服务、城市运行和数字经济发展,助力城市实现能级跃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