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吃完年夜饭,就接到一个兄弟的电话。原以为是兄弟来拜个早年,我连回复他的吉祥话都想好了。没想到,兄弟正经八百地跟我说了一个严肃地问题。大过年的,为啥要整这么严肃呢?兄弟说,这关系到他在老丈人家的面子问题。我不敢含糊,让他尽管道来。
原来我这位兄弟在丈母娘家过年,他老婆姐妹三个,另外两个嫁的老公呢都算是文化人。我兄弟学历不高,但为人忠厚、心眼好。年夜饭饭桌上,他心血来潮,给老丈人、丈母娘掏出一个“压岁”红包。在场的姐夫和妹夫立即冷嘲热讽,说他“钱多人傻没文化”。这话听着像玩笑话,但还是挺伤人。于是兄弟找我评理来了。
给老人“压岁钱”就是没文化?压岁钱只能长辈给晚辈?
这还真难倒我了。因为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平常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当然,我也从来没给过压岁钱给老人。可是直觉告诉我,给老人压岁钱也许并不常见,但在多元文化的当下,就不能有点新意吗?至少,不能说人家没文化,孝敬老人可是传统美德,但是我该怎样为我兄弟打抱这个不平呢?
于是我只能翻看典籍,看看历史上有没有先例,看看压岁钱到底是什么个意思。
其实,压岁钱自古有之,文献记载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汉代,是以寓意吉祥的特殊钱币,类似于今天的纪念币,送给小孩,祛灾祈福。唐代后,才开始出现用可以流动的真钱做压岁钱的记载。不过,此时的压岁钱,仍然只是寓意“压祟”,这钱更多的是一种特殊的桃符,而非是给孩子花的零用钱。
明清到民国,这钱才逐渐成为长辈给晚辈的过年零花钱。从这个发展轨迹看,确实一提到压岁钱,都是长辈给晚辈。
不过,大家要特别注意的是,民国以前我们遵循的都是旧中国的民俗。到了现在,新风尚不断得到弘扬,压岁钱的文化内涵也得以扩大。原来旧习俗只是从传宗接代的角度出发,希望庇佑晚辈。但现在我们讲究的是尊老爱幼,不再是单纯地只讲庇护后代。因此,压岁钱成为“尊老爱幼”的重要体现方式。
尤其是在经济还困难的时期,孩子拿压岁钱,要向长辈行大礼,表达尊老之心。懂事的孩子往往把压岁钱省下来,交学费、买学具。有的家庭,父母没钱,可能一块糖,也能作为压岁钱。这和今天动不动就攀比压岁钱的数量,哪个更利于孩子的成长,真正有文化的人应该看得出来。
换言之,压岁钱如果缺失了“尊老、敬老、爱老”的内涵,沦为孩子攀比、挥霍的钱财,那么这样的压岁钱,不仅无法真正帮助后代成长,还会侵害下一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既然凡事都讲创新,那么为什么不能给长辈,尤其是缺乏经济能力的长辈发压岁钱呢?
更何况,压岁钱的含义,一压祟,二寓意长命百岁。这不也符合做晚辈的对长辈的心愿吗?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长辈平安健康,长命百岁,不是吗?我这么一解释,我兄弟的委屈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说明年还要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