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姓在春秋战国是个大姓,有很多名人姓梁,如梁益耳、梁弘、梁由靡,还有范雎也说是“乃与即为梁余子用也”,他们都是晋国人,晋国又有大梁城、解梁城、曲梁城等城邑,很多人都以晋国为梁姓源头。
晋国人对“梁”姓还是很重视的,后来晋国三分魏赵韩,魏国还把大梁城当成了都城,连魏国国君后来也有称梁王的;《水经注》:“梁榆城,即阏与故城”,赵国跟秦国大战的阏与之城,也是梁氏子弟的城邑。如此可见晋国的梁氏极为重要。
晋国晋献公时代有个梁余子养的人,到底是“梁余子,养”还是“梁余子养”,这似乎尚且没有定论,如是前者,那这位人物就是姓梁名养,可能不是梁氏宗族的嫡子,而是其他庶子;如是后者,那即可能是姓梁余,名子养,只不过在整个百家姓名人中,姓梁余的仅此一人,这就是奇怪了。但梁余子养大多数时候,还是被称为是梁氏子弟,因此前者似更准确。
若是要说春秋战国时代的梁氏,其实也不是简单的部族,其中有种说法,梁氏来自秦国赢氏。周宣王时代秦仲率领族人攻打西戎,不幸在战场上牺牲,其后秦仲的五个儿子励精图治,终于打败西戎,其中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了梁,是为梁康伯。后来秦穆公发兵攻灭梁地,改称此地为少梁。梁康伯的后裔们大多就流亡到了晋国,皆以梁为姓。梁余子养很有可能就是这些流亡的梁氏子弟其中一支。
这位梁余子养多半是个擅长军事的将臣,梁余子养在晋国成为晋献公的下军卿,常常跟随晋国申生的大军出征,在攻伐戎狄部族的战争中,梁余子养多有建功,因此其也受到申生之重视,梁余子养就常常劝谏申生。
在晋献公命令申生出征赤狄部族时,梁余子养曾劝阻申生“帅师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有常服矣。不获而龙,命可知也。死而不孝,不如逃之”,在那个时代里“祀与戎”是为国家大事,因此梁余子养认为晋献公既不是在宗庙里册命申生,申生又没有穿着浓重的朝服,相当于是晋献公随随便便就给申生开了个玩笑,说儿子你去给我把赤狄打下来,就这么简单,申生就带着大军出征了,这样的过程太不符合程序,晋献公显然不重视申生。
《水经注》载:“梁榆之虚郭,乃阏与之旧都”,这个梁榆正是梁余子养的封邑。而此城既为阏与之城,后来秦国与赵国要打阏与之战的时候,赵国诸将认为“道远险狭,难救”,说明梁榆城并非是三晋的富裕之地,只是处于秦晋两地之边境,是真正的战略要地。梁余子养既受封于此,当是晋国强将。
晋献公时代文臣武将灿若星辰,晋国在这个时期成为地区霸主,戎狄部族大多皆附庸于晋国,正是有赖梁余子养等强将。而梁余子养不过是晋献公的儿子身边的武将,也能享受封邑,可见当时晋国势力之力量。申生是晋献公的嫡长子,是晋国炙手可热的最具有继承公爵位置可能的人物,梁余子养能在其身边说的上话,也即是说申生在时梁余子养的发展是顺风顺水的。梁余子养后来在史书中销声匿迹,究其根源,则跟申生的陨落有关,若申生听从梁余子养劝谏,离开晋国、流亡国外,或许此后的夷吾、重耳,都将只是申生之辅臣而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