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体育产业受新冠病情影响及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0
分享至

摘要

在疫情冲击之下,体育产业也是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亟需寻找发展机遇,进行自身改革优化升级。

公众号 | 体育经理人

来源 | 浙江体育科学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本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然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只要变压力为动力和善于化危为机,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充分释放强大动能和巨大潜力,就能保持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疫情冲击之下,体育产业也是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亟需寻找发展机遇,进行自身改革优化升级。

01

疫情对体育产业之影响

从体育行业发展形势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处新兴阶段,还在起步当中,大多数体育企业风险抵抗力不足,而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爆发,隔离防控措施大幅削减居民线下消费需求,使传统体育服务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体育服饰类品牌产业中断,经济受挫。此外在疫情期间,社会群众的体育需求急剧增加,同时也反映了未来体育产业发展走向,其中哑铃、拉力器、瑜伽垫等健身产品网络线上销量分别增加60%、109%和150%。

1.1 疫情对竞技体育赛事之影响

疫情的到来让各项竞技体育赛事停滞或延后,如跳水世界杯、亚洲室内田径锦标赛、东京奥运会项目资格选拔赛、北京冬奥会测试赛等等。通过2月3日PP体育发布数据显示“同比去年春节的场均观赛人数上涨了151.4%”,据《纽约时报》报道:“东京奥运会推迟将造成经济损失大约在25亿美元,这些损失只是奥运会本身的损失和推迟一年造成的财政损耗。如果奥运会取消损失将会达到410亿美元”。如按当前疫情形势,线下赛事无法如期举办,那么2020年竞技体育赛事所产生的经济收益将会持续低下。

1.2 疫情对社会休闲体育之影响

社会体育、休闲体育是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必然要求及必然途径。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消费方式逐渐转型为参与型消费,健身产业、休闲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自《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全国各地健身行业快速发展,功能齐全的健身房等健身场所不断出现,但随着疫情爆发,整个健身与运动为主的运动馆及俱乐部相继闭门停业,不仅面临会员“退课退费”的风险,还面临高额门面租用金和专业教练流失等问题,疫情的到来对其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1.3 疫情对传统体育之影响

相比较竞技体育赛事和社会休闲体育来说,传统体育受其影响较小。以传统武术为例,在疫情爆发以来,传统武术的健身功法被民众热捧,更在钟南山院士太极拳养生号召,武汉等各地医院医生带领病人参与五禽戏、八段锦等养生功习练的大环境之下,传统体育越来越被群众熟知。在此次疫情报告的新闻采访中,带领病人习练五禽戏的医生陈梅解释“用传统中医智慧治疗病患,利于他们更快恢复健康。”五禽戏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降低谵妄发生率,同时锻炼肺功能,最重要的是在紧张的气氛中缓解患者焦虑的心情,给他们带去信心。同时对于别的患者,值班医生和护士带他们习练一套立式八段锦之后,患者说:“做完很舒服,身体暖暖的,精神许多。”针对卧床久坐的患者医生和护士还开发了坐式八段锦。通过配合中医治疗,此次疫情对传统体育可以视为正向冲击影响。

1.4 疫情对冰雪体育产业之影响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在即,中国冰雪产业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些年来,在众多利好政策之下,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多个城市建造室内滑雪场,滑雪产业社会投资力度较大。但受此次疫情影响,城市室内滑雪场闭门停业。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伟勇说“疫情发生以来,冰雪产业的运营情况可以描述为最好的雪季与最短的营业、最多的滑雪场与最少的客流量、最充分的准备和最差的市场表现。”据2019年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预估,疫情对于国内滑雪场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在66.8亿元人民币左右,再考虑其他损失,整体短期经济损失估计将超过80亿元人民币。在疫情影响下,冰雪产业市场及整体经济收益受到严重冲击。

02

新冠疫情下体育产业发展新趋势

疫情的爆发无疑给我国体育产业造成了不可逆的重大冲击,原本在国家政策扶持之下蓬勃发展的体育产业在此次疫情之下岌岌可危。但危机中往往存在更多的发展机遇,“化危为机”是当前体育产业的必然举措,通过进行空间范式重构、行为范式重构和形式范式重构三个理论层面改革优化升级,提高自身产业“抵抗力”。此次疫情出现必然使社会公众再次强化对强健体魄重要性之认识,也必然促进线上线下“二维一体”体育产业结构融合,形成新的体育产业范式,此次革新代表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动力的全新变革之开端。

2.1 空间范式之加速转变

为应对疫情扩散局势,国家体育总局于2020年1月30日颁布《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将居家锻炼上升为国民基本的体育锻炼方式,在此环境之下,原有公共体育空间、公共锻炼设施停止对外开放。疫情前社会公众体育锻炼空间选择多样,主要锻炼空间多为广场、健身房、公共健身器材、各类球场等,运动形式多为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各项球类运动等。疫情爆发之后,居家自我锻炼取代户外、公共健身锻炼。一方面,体育锻炼空间的更替更多是对未知体育锻炼空间的发掘,为满足内心锻炼需求,重构居家体育锻炼空间,对其自身房屋进行体育空间改造。另一方面,居家体育空间的改造实则为满足心理需求的表现,是思想层面的转变。在居家体育锻炼空间改造的同时,是锻炼者的思想由传统转变为创新的过程,既要满足锻炼者之生理需求,同时也要兼顾非锻炼者的生理需求;既要有合适的强度,又要兼顾“静音”训练,减少噪声影响;既要满足空间与项目融合,又要简单切实可行。疫情后长时期内,将形成新型体育锻炼空间,与此相生而出的即为新型空间下体育锻炼新模式。

2.2 行为范式之持续转变

疫情之下,社会公众在新闻、社会舆论及国家号召的影响下,日益重视强健体魄之重要性,尤其是钟南山院士健身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后,社会公众锻炼身体之意愈发强烈,随之而变的是行为上被动锻炼向主动锻炼转变。近年来有诸多文献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与身体免疫力密切相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各方面功能。疫情爆发以来,锻炼者人数呈报复性增长,更多锻炼者需求明显———针对长居在家而造成的肥胖进行健身塑形之需求。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社会公众的健身锻炼理念也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并且疫情后的一段时期内,该行为模式将会呈持续性转变,社会公众体育锻炼需求增加,自身行为模式不断改变,疫情结束后,这种“暴增式”健身需求仍会维持长久,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契机。在行为范式转变下体育锻炼应采用三种对应策略,其一,体育锻炼应有科学可行的锻炼方式与锻炼强度,缓解疫情带来的心理冲击;其二,增强体育锻炼趣味性,减少枯燥乏味的体育锻炼形式,以增加自身体育锻炼兴趣;其三,增加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员交流,可利用网络社交APP加入锻炼群体,增加社会锻炼人群线上体育锻炼心得交流,增强运动所带来的心理满足感。

2.3 形式范式之创新转变

疫情爆发以来,互联网、5G、AI等全新信息技术促使体育产业市场形式发生重大改变,从实体发展转型为虚拟精细发展,体育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优化。在疫情期间体育消费者居家隔离,被迫由线下消费转向为线上消费模式,线上体育健身APP下载量持续走高,体育服务培训行业线上直播课程的开展等已获得社会群体广泛关注度,新型体育服务产业变革已然产生,各类体育产业开始利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APP直播健身、线上健身教学、制定健身计划、体育用品网上推广等,此种模式孕生了“居家经济”的产生,满足不同多样化的体育消费者需求。各类APP开展体育健身专栏,如Keep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合理可行的健身计划,并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推出“科学健身18法”、“7天健身计划”两种方案,同时线上融合课程开展健身直播运动课程;小米运动APP也同时加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肌肉组块各类线上指导锻炼课程和突击课程。

在互联网引擎搜索下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运动健身APP行业活跃用户规模快速上涨至8 928万,同比增长了93.3%,与此同时Keep在节后发起“健康减肥互助监督局”活动,日活用户暴增60%,达到613万;当然,伴随着运动健身,心率检测、睡眠健康等等APP用户规模也发生增长,2020年2月,健康管理APP月活用户突破2 405万,同比增长152.8%。

此次新冠疫情作为“催生剂”促使体育产业线上线下交互融合的模式,重构体育产业市场,整合体育锻炼资源,在数字经济时代提供高效便捷的锻炼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冲击,也为疫情后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03

疫情常态化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发展

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社会群众自我身体认知之觉醒,对体质健康、抵抗力、免疫力之认识进一步增加。以往经验表征出疫情过后必然激发社会群众进行体育锻炼之激情,并且在一定程度内形成大规模体育健身热潮,如2003年SARS疫情过后北京市民20%的人群购买了健身器材,北京市羽毛球、篮球以及健身器材等体育用品销售量增加30%。同样,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过后,当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2 100亿元人民币,增速高达37%。人们对自我身体认知会随着疫情结束后社会快节奏生活下慢慢消失,所以此种爆发式锻炼现象终究会归于平淡。通过以往经验来看,疫情结束后一段时期内这股健身潮流依旧持续不断,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慢慢消退。

3.1 体育健身行业发展

随着疫情爆发,社会群众身体认知觉醒,体育锻炼意识加强,一段时期内易形成体育锻炼热潮。闲居在家的人群为“云健身”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据统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乐刻相关健身话题流量全网突破20亿,平均单平台观看人数在2万左右,峰值可达到6万。

求生的本能迫使线下健身行业紧紧抓住这根稻草。然而,线上健身的巨大流量难以转换为盈利,观众的狂热没有驱散行业的寒冬乐刻运动创始人韩伟说:“既做流量,又赚钱,这不成立,这个链条不是一夜之间就起来的。”超级猩猩创始人跳跳则公开表示,线上直播首要考虑的不是盈利,而是给健身用户交付价值。线上课程只是在特殊时间段对线下服务的一个补充,本质上无法代替线下课程。

国内疫情逐渐好转的同时,复产复工也逐渐开始,疫情常态化下,体育健身产业并没有想象中的火热,线上“云健身”难以变现,经济还需依托线下,与此同时线上健身的消费行为在疫情驱使下逐渐成为了大众消费习惯,未来健身发展线上承担更大职责,融合线上线下合力发展,加快健身行业整体转变,打通健身行业新方向。

3.2“大数据+体育云联动”建设

我国竞技体育率先进入数字时代,2016年7月,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数字化体能训练实验室”,它的运行由体能评估系统、体能训练系统、体能恢复系统构成。

通过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体能训练管理平台,可以实现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的状态评估、训练质量实时监控、关键数据采集、训练信息分析等功能。正是如此,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穿戴设备也逐渐出现在市场,如:iwatch、华为watch、小米手环等,其功能也大体相同,如心率监测、血氧含量、步数、跑步时长等,均以数字化形式表现,通过数字表现让自身得知身体变化,达到有效监控自身之目的。

疫情来临,智能化体育大数据健身成为新的体育产业模式,云端体育休闲也表征着中国体育大数据领域逐步进入智能化时代,专业化领域正在逐渐延伸到大众健身领域,通过智能设备的穿戴、手机APP的下载实现自身监管的目的。合理把控自身体育锻炼强度,制定符合自我的体育健身计划,在新冠疫情这一催化剂下,体育产业与互联网关系更加密切,更多的体育产业融入互联网之中。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健身市场在体育大数据智能化的推动下,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契机。到2020年,中国的体育人口将达到4.35亿人,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5万亿元等,郭信甫在采访中预测,中国市场未来绝对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大数据健身智能化市场。

04

结束语

新冠疫情对于体育产业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同时在危机之中又有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如合理转变体育锻炼空间,建立家庭锻炼模式,体育锻炼与生活方式相融合等。在疫情影响下合理把控体育产业革新力度,加速体育产业革新进程,利用国家政策指导、社会公众身心需求,减缓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冲击。

研究从三个层面论述体育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第一,空间范式加速转变,由传统的户外场地锻炼转变为居家自我锻炼,催生新型体育锻炼场地与新型体育锻炼形式;

第二,行为范式持续转型,居家期间“减肥”“健身”成了网络热门话题,民众开始自发组织家庭锻炼,锻炼行为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疫情后社会群众自我认知加强。其一方面因为疫情之下,“健身健体”“增强体魄”需求日渐扩大,钟南山院士号召下扩大了人们内心需求,另一方面因为居家太久,热爱运动的群体开始寻找锻炼新模式;

第三,形式范式创新转变,高效利用互联网科技,短视频等碎片化记忆模式,直播推送合理有效居家健身方式方法,促进体育产业线上线下+互联网融合发展,重组体育产业市场经营模式,重新唤醒体育产业市场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体育BOSS
体育BOSS
体育观景台,全球新视角
2626文章数 9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