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企业中,有两家企业近几年备受媒体关注,一家是新造车企业恒大,一家是传统汽车企业吉利。
恒大给人的感觉是土豪,掌门人许家印把恒大造车之路定义为五句话:“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这种造车思路一度被外界各种质疑,被认为是门外汉的“野蛮做法”。吉利最近几年的战略举措和恒大相比也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处,只是没有过于高调且集中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理念做宣贯。
先来细数一下吉利的“买买买”。在海外市场,2017年,吉利出资12亿元收购宝腾汽车49.9%的股份和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2019年,出资收购戴姆勒旗下Smart品牌50%的股份。在国内市场,2020年4月,吉利正式托管湖南长丰猎豹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工厂,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和销售;2020年7月,收购华菱星马15.24%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2020年12月,接盘力帆,成为其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和产业投资人;2021年1月,100%并购控股了山东唐骏欧铃,同时还接盘了国金汽车。
吉利当年成功收购技术领先的沃尔沃,并通过技术转让、联合研发等方式和沃尔沃实现了部分技术共享,为业界津津乐道,而这几年的收购情况则有所不同。从国际品牌看,宝腾是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路特斯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过气品牌,Smart品牌累计亏损达到40亿欧元。国内品牌亦是如此,在被吉利托管之前,长丰猎豹已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华菱星马几乎每年都靠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来续命,力帆不得不申请破产重整,唐骏欧铃、国金汽车也是国内不入流的车企。吉利近年来的收购对象,和此前收购沃尔沃完全是两种路数。
再来梳理一下吉利的“合合合”。1月11日,百度宣布组建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正是其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合作主要围绕股权与技术两方面展开,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1月13日,吉利与富士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1月29日,吉利宣布与贾跃亭创建的美国FF(法拉第未来)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展开合作,吉利还作为财务投资人参与了FF上市的少量投资。不到一个月,连续与三家公司“合合合”,吉利动作之迅猛,让人目不暇接,完全不亚于造车新势力。
吉利的“买买买”和“合合合”,显然是在下一盘大棋。“买买买”是为企业下一步产能扩张奠定基础,同时将触角伸到商用车领域;“合合合”则有助于消化产能、分摊新能源汽车平台研发成本、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提升未来产品竞争力,从而巩固企业在国内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吉利掌门人李书福曾说过:“只要能够实现合作共赢,什么模式都可以讨论。”或许这正是吉利近年来对外扩张动作频频的原因所在,试图以多种渠道、多种模式探索企业发展新路径。
不过,这样做的风险也很大。首先,收购需要大量资金,即使是“抄底”濒临破产的企业也代价不菲,同时盘活并改造那些落后产能、处理好供应商和渠道的关系,对吉利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其次,在对外合作中,合作伙伴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究竟百度、富士康、FF等造车新军能给吉利带来多大能量,尚需观察;尤其是过去几年FF负面新闻缠身,品牌形象不佳,吉利与其的合作和投资会否“看走眼”,让人有所担忧。再则,吉利原有的“摊子”已经铺得比较大,如何有效配置资源、平衡原有业务和新业务之间的关系,是急需解决的一道题。最后,吉利目前的动作大多剑指新能源汽车领域,虽然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很快,但市场容量依然有限,能否消化如此高的产能、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亦是吉利需要考虑的。
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如何在发展过程中避“危”寻“机”,是一门大学问。
文:张忠岳 编辑:李卿 版式:王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