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前列腺炎,即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征象较少,因为在菌尿反复发作的期间是一段相对无症状期。然而,它却是男性尿路感染复发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对于反复发作菌尿而静脉尿路造影正常的患者,应该高度怀疑慢性前列腺炎的存在。有些人曾经经历过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而许多人则没有。
病因
致病因素主要为病原体感染,但机体抵抗力较强和/或病原体毒力较弱,以逆行感染为主,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棒状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等。前列腺内尿液反流、生物膜、前列腺结石等可能是病原体持续存在和感染复发的重要原因。
感染途径主要为经尿道的逆行感染,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不彻底,也有报道急性淋病奈瑟菌感染尿道炎,未经有效治疗可引起淋菌性前列腺炎。以上表明淋病奈瑟菌在早期可进入前列腺,而且病程越长前列腺受累及的机会越大。
根据组织学,中央区和周围区占前列腺体积的主要部分,中央区腺管为顺行性,而周围区腺管呈逆行倒流。因此在射精时如后尿道有感染,可使大量致病菌挤向前列腺周围层。有人将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标本分内外层组织进行检查,发现周围区含大量致病菌。如排尿不畅,感染尿液可以潴留,尿液也可经前列腺腺管逆流至组织内产生微型结石。这种结石X线及直肠指诊均不易发现,只能在切除的标本中见到。这些结石贮于腺体,使感染很难控制。此外,多数抗生素不能透入前列腺也是慢性前列腺炎不易根治的一个原因。
病理
前列腺主要分为前列腺中间区和周围区,而周围区占前列腺的2/3。前列腺周围区的腺管的走行先向后,然后再弯向侧面,最后向前在前列腺实质内开口到尿道,这样的腺管走向妨碍了前列腺液分泌物的引流,显然是引起前列腺炎的重要原因。
国内利用铸型法及扫描电镜技术,依据后尿道分流现象,制造前列腺部尿道高压,进行前列腺导管系统的三维结构的铸型研究及前列腺导管计算机重建,发现外周腺导管与尿道夹角大于其他区,分支多且管壁光滑,导管与尿流方向垂直或动向。从形态学角度说明前列腺炎易发生于外周腺进一步证实后尿迫高生可导致前列腺尿液反流。
临床表现
大多数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主诉很轻可能仅有排尿刺激征和不同部位的疼痛或不适,如尿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会阴部、腰骶部、阴囊以及阴茎不适和疼痛,重者有腰痛、会阴和睾丸放射南、尿道口“滴白”、性功能障碍、神经症,有时可表现为变态反应,如虹膜炎、关节炎等。这些症状在非组菌性前列腺炎中也可出现。在前列腺按摩液中,可出现白细胞及含脂肪小体的吞噬细胞。
诊断
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一定要有以下2个依据:
①反复的尿路感染发作;
②前列腺按摩液中持续有致病细菌存在。
(内容源自网络,整理:刘帅团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