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对“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完美的。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但道家的黄老列庄;儒家的尧舜孔孟;墨家的大禹等圣人是受到后世公认的。
我们知道,儒家二圣为“至圣”孔子与“亚圣”孟子。作为“业界祖师爷”的孔子,自然要得到比孟子更多的尊崇。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亚圣”这个名字早期并不是用于称呼孟子的。最早被公认的“亚圣”,其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
颜回,与孔夫子同为鲁人。在颜回十三岁那年,便成了孔子的门徒,称之为“儿徒”也不为过。因为拜师的时间比较早,所以颜回的资历相当高,得到老师的宠爱也比较多。在《论语》中,我们能看到不少孔夫子褒奖颜回的句子。
当然,颜回之所以得到老师的青睐,资历只是一方面原因。颜回本人的品行十分出色,仁义兼备,是孔子弟子中最贤达的一个。即便是在生活最困顿的时期,颜回也能保持最纯正的君子心态,安之若素。难怪孔子在聊起颜回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贤哉回也!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在孔圣人周游列国的过程中,颜回始终常伴左右。可惜天妒英才,最有希望继承孔子衣钵的颜回在四十岁的壮年早逝。颜回之死,令孔子哀伤之极:“噫!天丧予!天丧予!”
后来,孔子在拜见鲁哀公时,两人聊起孔门之内最好学的弟子,孔子立即想到了颜回: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可见,在孔圣人的眼中,颜回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到了后来历代君王“独尊儒术”,以至于,孔子的地位不断攀升,颜回受到后世的尊崇也越来越多。在颜回过世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颜回被后世思想家尊为“亚圣”以及“颜子”。到了汉代,颜回更是被尊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在绝大多数祭祀活动里,颜回都能享受到配享孔子的最高待遇。根据《唐会要》的记载,唐玄宗曾在诏书中提到:
“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
而在宋朝的《周敦颐集》里,我们亦能看到“颜子亚圣”的说法。
北宋文集《玉壶清话》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五代年间有个名叫宋齐丘的名士,他的字是“超回”。这个人的名字很有意思,“齐丘”的意思是可以比肩孔丘,而“超回”则隐喻超越颜回。在当时,有人写信给宋齐丘,侮辱他的名字,认为他不配与孔丘、颜回相提并论。看完这封信以后,宋齐丘自惭形秽,立即将自己的名字改掉了。
从这些记载里不难看出,颜回在北宋以前,一直是世人皆知的“亚圣”。
不过,这与我们的认知有些出入,明明现代人认同的“亚圣”是孟子,在此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孟子是如何“上位”的呢?
实际上,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认为孟子是“亚圣”了。三国时代的一篇《中论》里提到:
“荀卿、孟轲怀亚圣之才,著一家之法,继明圣人之业,皆以姓名自书,犹至于今,厥字不传。”
这部书的作者,将孟子捧上了与荀子对等的高度,认为他才是德行仅次于孔子的“亚圣”。至于孟子被抬高到孔子的高度,与孔丘并称孔孟,是在东晋以后的事了。
根据《宋书》的记载,东晋年间有个叫何承天的诗人,生平创作了较多诗歌。在何承天的诗歌里,出现了“承平贵孔孟,政敝侯申商”的文字。不过同时期的史籍中,并未出现类似的记载,可见此时将孔孟并称也只是少部分人的认识。
孟子真正的上位,要得益于中唐时期的韩愈。当时韩愈为了对抗日渐兴起的佛教,开始宣扬“道统”的理论,将孟子提高到儒家道统中流砥柱的位置。从这以后,孟子的地位逐渐被提高。继韩愈以后,南宋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朱熹又给予孟子极高的评价:
“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
程朱理学对于中华古代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乘着这股浪潮,孟子顺利地成为取代颜回“亚圣”地位的先贤。而让孟子在祭祀活动中的地位与孔子对标的,则是元文宗。当时的元廷挑选了四个配祀孔子的贤者,它们分别为:颜回、曾子、公子思、孟子四人。
从这以后,“亚圣”就成了孟子的专属称谓,而颜回也由“亚圣”变成了“复圣”。
参考资料:
【《玉壶清话》、《唐会要》、《论语》、《中论》、《宋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