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潘家园书摊捡漏儿
文/方砚
京城淘宝潘家园也算个好场所,那些年还能捡着漏儿,这些年很少能捡得着了。不过,去看看热闹,过过眼瘾还是个不错的地方。二三十年来我经常去潘家园,每个周日准到,除了看看字画、石雕、家具、古玩、把件儿什么的以外,主要是去书摊淘书、看书。
潘家园旧书市
潘家园书摊在尽西头儿一条胡同里,从北到南有三四十米,东西两面全是书摊,大部分都把书摆在地上。
有摆得整齐点的找书还算好找,有的一大堆,那想找点什么就费劲了。蹲在那瞎翻,经常找半天什么也没有找到,但即使找不到看得上的书,那也不觉得累,只是站起来时还真觉得腰有点酸疼。
冬天卖书的这条胡同可冷了,它是“穿堂风胡同”,就是有点阳光也叫旁边的大高楼给挡住了,小北风一吹能把你吹透了,就这样每到周日也是人山人海的,个个书摊前围得前一层后一层的,我还算个儿高能看得见,个儿矮的根本看不见。挤在外面干着急!在淘书的人群里还有很多外国人,他们的瘾头也不小,虽然他们不管男女都喷着香水儿,穿戴讲究,但他们也还一个劲往人群里挤,大部分也会讨价还价,有的说着不地道的中国话与摊主争得脸红脖子粗!有时我在旁边捡笑,像在听相声!
周日一大早我就到了潘家园,每次都和我老伴一起去,她是去给我拿书的“苦力”,她说我拿重书手腕太累了影响画画。那天我又淘到了东西——好多本旧《连环画报》,有些《连环画报》创刊号,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下子我全“包圆儿”了。还有老《故事画报》《河北画报》合订本……这些在正规书店别说买,看都看不到。
有一年一个周日我又去潘家园书摊,这回更走运,在一个摊位的一堆书中我发现了一本20 世纪 30 年代出版的上海《时代漫画》杂志,我马上紧紧拿在手里又问摊主:“就这一本?还有吗?”
他们每个书摊都有一个铁皮制的装书的柜子,收摊时把书装在柜子里,摊主说:“还有,这种你要吗?”只见他从柜子里又拿出了一本《369画报》,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我一看脑袋都大了,连忙说:“要要!有多少!要多少!”我越过摊位的书堆走到柜子边,一看差点没晕过去,里面有《369 画报》《147 画报》《立言画刊》《时代漫画》,这一回多少钱也得“包圆儿”了!结果一问还不算贵,带的钱也够买这些书的,这回可捡了一个“大漏”!
单说一本《时代漫画》杂志,当年是在上海创刊出版的,其中叶浅予先生是主创之一,有一期《时代漫画》封面就是当年叶浅予先生画的,我现在还记得画面是两个穿泳装的少女,坐在池塘水边,一只青蛙从荷叶上跳到水里。这里两少女有一对话,一个少女说:“咱们下水游吧。”另一个少女说:“我不下去,现在正是青蛙排卵的时候!”这幅画叶先生画的色彩很生动,又带有文字,真是世上难得的一份珍贵资料!
《时代漫画》封面
后来我拿着这本《时代漫画》见到了叶先生,叶老生一看惊讶地说:“你从哪儿找到这本的?我都没有了……”我说:“这是您当年画的吧?”叶老生说:“哎呀!这可有几十年了,还是在上海我在《时代漫画》刊物中做美术编辑……”又说:“那时我的前妻梁白波还在,她早年是学油画的,也画漫画,画得非常好!她经常给《时代漫画》投稿,我和她就是那时相识的,是战乱把我们分开了。后来她去了台湾,几十年过去了,她在台湾直到去世我们也没能再见面。这期《时代漫画》的封面是梁白波给我讲了她与同学的故事,我画了这幅画登在了《时代漫画》的封面上……”
此时叶先生已过八旬,他恳切地说:“这本画报是我与前妻梁白波唯一的非常好的纪念,你能把这本画报送给我吗?”我见叶先生对这本画报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又听了他与前妻的故事,深受感动,非常高兴地把这本不平凡的画报送给了叶先生。后来叶先生特意给我画了一幅《婆罗多舞》彩墨送给我,可能算是给我的补偿吧!叶先生在 1995 年去世了,我至今依旧很怀念他,叶先生最早的一本《怎样画速写》的书是我学画的启蒙,我是学着叶先生的速写长大的。
潘家园的书摊大集是一个知识富矿,它那里蕴藏着挖不尽的宝藏!潘家园书摊集市虽不是正规书店,但是它有正规书店没有的很多书,那里有古今中外各个不同年代的书籍,每次去那里都期待着可能又会捡到漏儿了,我想凡是到潘家园书摊淘书的人都会有这种想法,事实上每个人都非常有可能捡到书漏儿,能够享受淘书乐趣,并能得到满足求知渴望之情!
我眼中的西安八仙庵旧书摊集市
文/屈军生
陕西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西北地区的文化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重镇具体体现在这里高校林立,书店星罗,文化人多如过江之鲫。而我还是喜欢八仙庵的那个旧书摊集市。
我来西安打工已有好几年了,租住在城内新城区尚德路28号。原先我曾在家乡的乾县城里开过私营旧书店——书馨斋,后因故关门大吉。我业余喜好读闲书,乐意结交西安城读书的朋友,因共同爱好兴趣,大家伙经常结伴去八仙庵旧书摊集市去淘书,渐渐对八仙庵旧书摊有所了解。
西安有旧书店、旧书摊,历史悠久。国营店最著名的是在碑林区南院门102号的“西安古旧书店”(店名是鲁迅先生题字)。私营旧书店、旧书摊颇多,因城市化建设,目前形成了几个有名的旧书摊集市,其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是西安东门外的八仙庵古玩城周日时的露天旧书摊集市。我的住地离它仅有两站路程,于是经常周日去看书、淘书。
现在就讲讲我眼中的八仙庵旧书摊集市。它隶属于八仙庵古玩城,是其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具体位于东门外长安坊八仙宫东侧的北火巷里,旧书摊毗邻道教圣地八仙宫,因此有大量的《周易》、占卦、老皇历等古旧书籍出售,是其有别于他处的特色。这个旧书摊集市,是架在商家和读者之间的桥梁,熙熙攘攘,热闹得很。市旧书摊主群体,按售书的种类分为四大类。
1.一般型书贩,这种摊主占80%。他们大都是中青年人群,大多是河南人,或省内外县市从业人员。他们以倒贩图书作为营生。他们很勤劳能吃苦,每周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奔波在都市及郊区收集各类图书,周日摆摊出售。他们一般都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在城郊租有库房,用以存货并栖息于此。他们一般出手便宜,有赚头就出让,用大销量来挣钱。薄利多销成为他们的经营理念。
2.精品型书贩,这种摊主占5%,以小穆夫妇为代表。他们专门上门服务,收购图书,乐意出高价钱收书,故到手的图书是知名出版社出的图书,一般是名家著作,图书本身质量高,品相佳,还囊括了许多珍稀的签名本书籍,有许多都是大中院校图书馆下架书,或部分已故学者和教师的大量珍贵藏书。他们卖价颇高,收益丰,但总体书量不太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好书愈来愈难收了。他们有相当固定的客户,洞悉知晓哪些客户需要什么样的图书。每当图书到手后,他们可通过微信、手机与淘书者联系。周日摆摊,主要是为了扩大、认识并接纳更多层面的高水平淘书者。
八仙庵书市中的旧书
3.学者型书贩,这种人占5%,以书贩小康和孙红卫先生为代表。他们本身就是好读书者,能知道什么样的书有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对学术流派和学人师徒传承,记忆精确,对图书的版本知识了解颇深,并时时关注孔夫子旧书网上的图书销售动态。并且有口才,能讲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促销图书。
4.收藏型书贩,这类人占10%。他们在长期的贩书活动中,专注于某一方面或某一类图书的收藏,由量变到质变,学养激增,成为这方面的收藏大户。如千阳县的柳师,从业20多年了,专门集藏与陕西作家贾平凹先生有关的所有文字性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小说手稿,不同出版社不同版次的图书、信札、便笺、签名本书,因量大、质优、品全而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大量藏品又成为不可估量的软黄金财富。
淘书者按购书的种类也分为四类。
1.一般性读者是大众,是常住人员,约占70%。他们喜欢阅读纸质图书杂志,对书的出版社和著者不大要求,只要图书便宜,能大概知晓书中的内容就可以了,他们不从事学术研究,不搞学问,随其爱好兴趣而购书。
2.收藏家型的读者,约占5%。他们专注某一类图书收藏。如我的好友——吉木(艺名)是专职搞摄影的,他就专门收集与摄影有关的所有资料与老照片;李高原先生,是开班教授古琴的,他就花重金收集与古琴有关的图书资料和音像资料。
3.学者型淘书者,约占5%。他们学有专长,倾心血金钱收集与他们研究学术方面有关的一切纸质资料,经过研究,成就自己的学术专著。如长安大学的杨博老师,就著有《长安道上——民国陕西游记》;再如回民民间学者马斌老师,就著有《百年回坊之抗战忆事》《莲湖文史资料》(第十辑)《百年回坊之人物春秋(上下册)》《莲湖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此外还有藏书家崔文川老师、白磊老师、杨翊老师及傅琰女史等位,他们学有专长,有卓见,有文章著述于博客、微博与纸质书刊之上。4.求利淘书者,约占20%。他们在八仙庵的书摊上廉价大量淘书,成批运到西安以外的县市后,再摆旧书摊出售,以求利润而养家糊口。
特别注意的是,还有一类人占极少数,属于“四栖”类精英:他们是科班出身,在八仙庵旧书集市上凭借慧眼淘到好书,然后读书学习研究,然后再把这些书贩卖掉,而自己最终有著作问世。这类精英人物,如西京城书界“小霸王”魏盛涛(网名大乐)老师、从政的理洵(笔名)老师、眼科医生柯林(笔名)老师、搞收藏的吕浣溪老师、执教鞭的杜宇老师诸位。
夜探先锋书店
文/虞向荣
这几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营书店的日子并不好过,倒闭的消息不时传来。也正因此,那些仍在坚守的民营书店,就显得尤为珍贵。正是因为它们的枯灯坚守,才为我们的城市保留了一抹亮色,增添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
在我所居住的小城,也有好几家值得称道的书店。旗袍小镇有家止间书店,平时散步总要去转一转;万象汇里有一家西西弗书店,也是经常要去的;东太湖边的上书洲,则是每次到东大湖必定要驻足的。苏州园区金鸡湖边的诚品书店,早已成为一个景点,就是不去购书,也是值得专门去一趟的。南京的先锋书店,早有所闻,心向往之。这次在南京短暂培训,决定抽时间去探访,说朝拜太沉重,说打卡又太随意,探访就像去见一位老朋友,令人期待,挺好。
先锋书店
从培训地到五台山的先锋书店总店,要转两趟地铁,还得步行一刻多钟。吃过晚饭,决定进城。初冬的南京,一点也不萧索,城市流光溢彩,路上车水马龙,出了地铁口,沿着广州路西行,过南京大学,不久便到了一个叫随家仓的地方,先锋书店就隐藏在这个繁华城市的角落里。
它的门面毫不起眼,夜色里灰底白字的灯还掩藏在林荫绿植之中。如果是白天,灯没亮着,稍不留意,可能还会与它擦肩而过。这里原先是一座地下停车场,书店就由停车场改建而成。店堂里还保留了上下坡、双黄线等元素,质朴而自然。
进入店内,迎面是一座罗丹的思想者雕像。思考,该是读书人的品性,而书店,就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大地上的异乡者”是它的标识,取自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句,寓意人永远在寻觅故乡,好的书店应该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就像是读书人的故乡。在读者心中,先锋书店就是这样一座精神家园。徜徉于书店,一股浓烈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先锋书店创立于1996年,原先是一家只有17平方米的小书店,专业经营人文社科图书。后几经搬迁,经营场所越来越大,书籍越来越多,成了一家国内知名的民营学术书店,探索出了一条以“学术、文化沙龙、咖啡、艺术画廊、电影、音乐、创意、生活、时尚”为主题的品牌书店经营模式。如今的先锋书店,总店的面积近4000平方米,经营书籍达7万多种,还有十几家连锁书店分布在江浙等地。
书店的创始人钱晓华,是个有着特殊情怀的文化人,他经年为读者打造的阅读空间,充满了宗教情结和人文关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读者的聚集,使书店成为南京重要的文化地标、网红景点,书店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全国最佳、全球最酷的书店。
南京作家叶兆言与钱晓华早就相识,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经常会到书店去喝茶,书店的氛围让他流连,店主的热情更让他情怯,所以临走往往会带本书走。如今购书,我大多在网上下单,价廉又便捷,但在某些特殊的地方,买本书有着特别的意义,我当天在书店选的,就是叶兆言的《南京人》,一本专写南京人的散文集,是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窗口。在书的扉页上,我特意盖上了书店的纪念戳,既是纪念,更是致敬。
本文节选自
《遇见一家书店》
作者: 王野霏 主编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21-1
编辑 | 芬尼根
主编 | 魏冰心
图片 | 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