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太阳快要落山了,黑沉沉的夜幕似乎要从远方猛扑过来。古老的小山村被一声跟一声的吆喝和凄厉的枪声惊扰得阵阵颤抖。
出生三个月的婴儿刚刚入睡,忽然被母亲晃动,裹了一件破旧的衣服抱在怀里。孩子嗷嗷地哭了几声,母亲更加心焦,她想往外走又停住脚步。“别让孩子哭,你把他抱到山洞里藏起来。”说着,孩子的父亲一步跨出了门。
母亲随后也出了屋门,向外奔走,但她走向另一个方向。像她一样在慌忙奔逃的人还有不少,他们甚至彼此顾不上打招呼,但奔跑的方向大致一样,都在脱离家园向山野逃亡。那里有先人挖掘的土窑洞,还有树藤丛生的崖壁。
那些血气方刚的中青年男人们,骨子里很不服气入侵家园、杀人放火的强盗行为,他们挺身而出,发誓要决以死战。但老人、妇孺无以可挡,要让他们躲避起来,他们知道,那群强盗们连野兽都不如,什么惨无人道的事都干得出来。
摇摇晃晃的树,摇摇晃晃的路。母亲奋力地跑,拼命地跑,她唯恐晚了一步,连孩子都难逃一劫,母亲更担忧因为自己的行踪暴露一村老人孩子的躲避之处。在奔跑中,怀中的婴儿因为这反常的颠簸不住的哭啼。一路上撒下断断续续的哭声,母亲什么也顾不得,天旋地转,磕磕绊绊,总算没有倒下去,总算跑进了避难山洞。
在她之前已经有一些人跑到了这里,但他们几乎完全没有安全的感觉,都拥堵在洞口探听洞外的动静。
鸡叫狗吠夹杂零碎的枪声不时传来,还有逼命的吆喝声,一声声都那样令人纠心和担忧,因为洞里十分静寂,那声音就听得真切和疾利。
那小婴儿怎么也哄不下,一刻也安静不下来,时不时哭出声来更让人心焦,几个老乡们向她投来责备甚至痛恨的目光。她当然知道这样下去的后果,迟疑一下,她终于用手掌捂住了孩子的小嘴巴,可是,受到呼吸压迫,孩子的胳膊腿挣扎得更厉害了。
她听到吆喝声似乎更近了,隔着树丛看得见好多人被鬼子赶上山顶。她狠了狠心,把手捂得更紧了!
孩子不再发出哭声,但驱赶乡亲的怪叫仍未停止。
过了片刻,她本能地松开了手,孩子不再作声,她下意识低头看时,在惨淡的晚光中孩子的嘴唇和脸色竟然变得乌紫。
“乖啊!”母亲在心里唤了一声,自己差一点昏过去。她忽然大了胆子,把孩子平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一手捏着小鼻子,一手揽着身子,口对口地吹气和吸气。乡亲赶紧围过来帮忙,有人甚至大骂天纵魔鬼的世道,一时忘了这是在集体避难。
终于,可怜的小婴儿起死回生,发出了一声清亮的哭声,母亲一头汗水,连连唤着连乳名也还没有的孩子,为孩子招魂。
可是,这一切招致了更大的灾难!
鬼子们端着枪向这里搜寻,明晃晃的刺刀闪着寒光。
除了先到的中青年男丁,几乎全村的老人孩子都被强押到山顶。那时山顶上是鬼子的一个据点,修筑有炮台、了望台。居高临下地监视着黄河两岸和通向河边的必经之路。村民们站的地方,正处在炮台口之下。
那个小军官手抚军刀,杀气腾腾地追问,前几天谁谋害了他们的一个士兵。
谁谋害了你们的士兵?那是他罪有应得!这个士兵是他们最忠武的士兵,进村抢粮抢物,烧杀掠杀中最凶狠、最残忍。
没有反应,军官环顾四周,更加气急败坏:
“我的,要统统杀绝,片甲的不留!”
村民们看得见,炮台阴森森的机枪口,已经对准了大家,村民周围警戒的士兵晃动着明晃晃的刺刀,把村民紧紧围作一团。
空气凝固般地沉寂了片刻,一个青年后生从村民中挤了出来,他说是他杀害了一名鬼子兵,因为他“违反了军纪”。
军官魔鬼一般哈哈大笑:“你的,英雄。”接着,他转身朝向大家,挥动军刀,大声追问:
“同样的有?”
又站出来一个高个头壮年,他就是婴儿的父亲。
他们想换回一村老小的性命,但他们的处境让乡亲捏出一把汗。
军官弯下腰,凑近他们的脸,似乎想从中发现什么秘密。然后,却阴险奸诈地向士兵们扬了扬手。两个士兵立刻带过来两只牛犊大小的军犬,绳索一纵,两只军犬就像两只饿狼一样,凶猛地向先站出来的那个村民扑去……
一声惨叫,瞬间淹没在军犬的狂吠之中,父老乡亲们不忍目睹这惨象,浑身一阵抽搐,又闭上了眼睛……
多少年,多少代,从祖先到祖辈,从祖父祖母到亲爹亲娘,他们曾经向神灵祈祷,向神灵跪拜,他们坚信冥冥中的神灵会在人们看不见的天界保佑他们,只要自己不作孽,天无绝人之路,可是,今天啊,是神不正义了,还是神也无奈了?!
两只军犬比赛似的狂叫、猛扑、嘶咬,青年很快被扑倒在地,浑身血肉模糊,鲜血淋淋。一只军犬又拖着青年向后退,被咬破的腹腔流出了肠子,染出一地血迹……
太阳落山了,天也闭上了眼!
但是,一个人没有闭眼,他一直直直地看着这一切,像一尊木雕,像一座石像。
谁?婴儿的父亲!
当军犬忠实地听从主人的指使,张开沾染血迹的大口,再次扑过来的时候,想不到,木雕复活了,石像迸发了力量!
当最会为主子效劳的第一只军犬嚎叫着猛扑过来时,青年毫无声息,也一动不动。就在刹那间,青年猛一闪身,军犬扑空,还未等它回头,青年就转身抬脚,村民看到时,他已经像一块巨石一样砸在军犬的脖子上,几乎同时,两手抓住一条翘起的后腿,一脚踩住另一条后腿,只听得“吃骨”一声,军犬的一条腿生生扯了下来……
拿着一条狗腿的青年,又站成了一尊木雕、一座石像。
另一条军犬“嘶嘶”地低吠着,嘴里像含了山上的红沙石,它呆呆地望着青年。都说狗眼看人低,这回可是破天荒的不一样了!
这番壮烈的情景,看呆了的,还有鬼子的军官和在场的士兵。他们一路烧杀抢掠,从中国东北的关东登陆,一直入侵到中原腹地的黄河北岸,不知遭遇过几多如此血性的反抗,但他们此刻着实愣怔了一下,可能是内心深处的一丝疑虑和恐惧,武士道精神也许并不能所向无敌,并不能主宰他人的命运!
鬼子军官走近青年村民,嚯地拔出军刀,狠劲地在空中挥舞一下,嘴里呜噜了一声好像动物的什么语言,然后把刀尖戳在面前的沙地上,双手握住刀柄,身体前倾,一身的重量都依凭在刀身上,好像没有这柄军刀,他不过是一团军衣包。
突然,他“嗨”了一声,接着又是一阵子弹上膛的声音,他抬眼看着面前的村民,又扭头看着背后的士兵和炮台,他慢慢地又把军刀收回,穿回到刀鞘里。
“你的,真正的英雄!”
接着哈哈一阵狂笑。
可是,笑过之后,他命两个士兵用刺刀把青年逼向人群的后侧,在悬崖边上,猛然用枪托向青年一击,这位青年猝不及防,踉跄几步,坠下了深渊……
鬼子们掀动山顶上的石头,推下悬崖,大大小小的石头飞旋着向下滚坠……
讲到这里,老校长上气不接下气,他两手发抖,嘴唇打颤,站在近些的学生和老师还看到他的脸色已经刹时变得惨白。
梁校长赶紧从老师们的背包中掏出一瓶矿泉水,迅速打开红色的瓶盖,递给老校长,想让他稳定一下情绪,可是迟了,老校长没有接住水瓶,一下子瘫坐在草地上,梁校长上前看时,他竟然两眼紧闭,牙齿紧咬,听不到呼吸的气息。
陈老师对老校长更熟悉,他跟老校长上过小学,那时他是激情澎湃,又吃苦耐劳的乡村小学老师。
“我有速效救心丸,要不要给老人用一粒!”
梁校长没有回答,直接要了过来,让几个老师帮助着服了下去。
孩子们被惊吓得鸦雀无声,都睁大明亮的大眼睛注视着老校长,他们小声地说:“这都是鬼子的暴行给气的!鬼子入侵我们祖国,无恶不作,太可恨了!”
“唱一支歌吧!”听了校长的话,同学们在领队一声开头,再次唱起了少先队队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 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嘹亮的歌声在山顶上飘扬。孩子们从一阵惊呆的神情中反应过来。铭记着悲壮历史的牛头山,也似乎从惊悸到昏厥的沉重中复苏,回到七十多年后真实的今天!
“那个婴儿就是七十多年前的我,那个被推下悬崖的人就是我的父亲!”
老校长以草地为席坐着,好一会儿,喃喃地说。
“不能回想,不能回想啊!”他反复念叨着这句话,挥之不去的沉重忧伤。
“你们看那里!”老校长指着对面山根目力所及的地方。
那是一片树林又一片树林,黄河北岸生态保护区。观光游览专用线从中蜿蜓飘过。
“你们看到了吧!那里有一些松树、女贞树和黄栌树,是日本人栽种的。”
“是他们栽的?”大家都疑惑不解。
“那是黄河水利工程兴建的时候,一些日本友人向政府申请获准,特意种下的,他们想在这里植下一片绿,改变一下历史留下的血色。”
“谁稀罕他们来,把他们的树拔掉!”孩子们小声嘀咕。“我们中国人连黄河上世界顶尖的工程都建成了,植树还要他们来?”
老校长凝视远景,意味深长:
“孩子们,你们会唱《我的祖国》这支歌吧,歌中唱的好: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刀枪,我们不能忘记被侵略、被欺凌的历史,我们更不能忘记战争对人们的伤害,和平发展才是人间正道啊!”
老校长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们的老祖宗都是反对战争的,墨子主张非改,就是不要打仗,不要战争,连孙子那么讲究兵法,也认为攻城夺地是下下策,战争是人类最丑恶的行为。一个国家能够制止战争,就是真正的强大了。孩子们,如果你们有人想当军事家,应该是消除战争的军事家。天下太平,世界和平发展,我们才能幸福,世界就是美好的人间。”
年轻的老师们望着老校长,不禁惊奇这位七十多岁的过来人有如此深刻的教诲。他声音不高,一点也不激昂,却把心声真切地从一个心灵传递到另一个心灵,孩子们听到了,大山上的石头也听到了!
【简评】以上是李舒文长篇小说《乡村在召唤》第八章第四节的故事情节。读后,你是否为这“接地气冒热气”的故事情节血脉偾张、心潮澎湃,甚至能听得见自己的怦怦心跳?为字里行间深刻而浓烈的家国情怀所感动?作者是一位长期在乡村任教的小学教师,责任担当意识强烈,多年来沉潜于教育、教研和文学创作,淡泊名利,谦和为人,苦心孤诣,笔耕不辍。除这部长篇文学作品,他在长期的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还精心撰写了《没有教不好的儿童》《语文教学的快与慢》《“像……”的学与教》,从关注和研究新理念教育方法,到语文学科教学方法,再到“比喻”这一修辞的形态与应用,由观念到实践,从基础到专业,凝聚了几十年的心血。读之,会有启发和裨益。
新书推介
(购买此书,请联系大河文学编辑部,联系电话:18839063681)
作者简介:李舒文,河南济源人,济源作协会员,大河文学忠实读者。秉持人民文学理念,尽力以文学服务社会。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手机:13849531938;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