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锦绣太原城”现代化风貌
——《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亮点摘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提到,我市将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营造山水城和谐共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都市风貌,增强太原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节点地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发展格局
宜居适度、山清水秀
我市将合理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水平推进重点片区开发,推动形成集约高效、宜居适度、山清水秀、开敞舒朗的城市发展格局。
——太原都市区一体化规划。 推进太榆道路交通互联互通,重点实施化章街——龙湖大街、迎宾路——环城南路、南中环东延——榆次乌金山、小牛线、文源路、机场周边对外通道等连通工程。调整优化太原——晋中区域公交线网、站场和公交换乘枢纽,同步规划小型首末调度站,完善微循环公交网络,扩大“同城化公交”覆盖面。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东部推进山西大学和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建设,强化东山旅游公路沿线及周边风貌管控,打造集教育、科技、人文、生态于一体的发展活力带。南部推动城市空间集约高效利用,打造高颜值低碳、智慧的商务新区和新兴产业发展高地。西部巩固生态修复改革试验成果,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生态休闲等产业。北部打造“四治一体”城市更新试验区,推动军工企业火工区搬迁。同步将清徐、阳曲、古交纳入城市规划设计,形成“三山环抱、一水润城、蓝绿交融、组团支撑”的总体格局。
——打造全省产城融合新典范。加快建设汾东创新城,集聚金融商务办公、科学技术研发、商务休闲体验、高端公寓住宅等功能,实现产城一体发展。优化潇河现代产业新城,建设会展中心、会议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五大中心”,形成城市发展新中心、新引擎、新亮点。
——加快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全面完成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建筑节能改造。提升改造老旧厂区和街区,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发展工业旅游。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点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二期、3号线、综改示范区磁浮和迎泽大街东延、滨河东路南延、汾东大街东延等建设,调整现有绕城高速为城市快速路,到“十四五”末,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0公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
——启动园林水系循环工程。依托文殊寺、普光寺、省咨议局旧址等古建筑、古遗存,建设一批具有太原历史风貌的特色街区和地标建筑景观。建设双塔景区、海洋公园,启动园林水系循环工程,均衡配置游园绿地,打造“玫瑰之城、浪漫之都”。
——适时开展第二机场选址。新建高铁新太原东站、潇河站,扩建阳曲西站。加快推进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尧城通用机场改扩建,新建阳曲通用机场,适时开展第二机场选址。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我市将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太原特色的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新路。
——推进阳曲谷子、娄烦马铃薯、清徐高粱、晋祠大米等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娄烦、古交、阳曲、清徐等地区建设一批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基地。“十四五”期间,全市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新增原粮储备库仓容36万吨。
——重点推动太原南部城郊、大力扶持清徐葡萄、阳曲小米、娄烦土豆、晋祠大米、古交榛子等特色产业和区域公共品牌。积极发展有机杂粮、食用菌、岩茶、药茶、芦荟、孔雀、羊驼、林麝等特色种养小品牌。
——集中力量建设清徐醋文化旅游、清徐葡萄采摘、小店汾东休闲农业、晋源花卉小镇、晋祠稻花香5大产业景区。依托晋祠、蒙山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晋源区打造成集休闲观光、种植采摘、农耕体验、文化传承、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全域乡村旅游区。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探索在城乡社区布局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打造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到2022年,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十四五”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全覆盖,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以上。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四五”末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以汾河流域、交通干线沿线为重点,打造10条“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沿途有景、宜居宜游”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廊道(示范片区)。
全天候提供智能化政务服务
我市将全面深化转型综合改革,以制度型开放增创发展新优势,加快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
——优化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改制退出一批、市场出清一批,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集中。加快东山煤矿、田和食品、狮头水泥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特困企业”,推动无效、低效国有资产退出。
——鼓励支持民营经济“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大幅提升市场主体总量和实力。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调动广大企业家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
——搭建市级政务云平台,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组建市“数字政府”服务中心和市级“数字政府”建设运营公司,构建数字政府建设运行管理体制。
——拓展以“承诺制+标准地”为核心的极简审批,全面推广“政府统一服务”“模拟审批”“信易批”等服务模式。建设“智慧政务大厅”,提供“7×24小时自助办+周末不打烊”全天候智能化政务服务。
——充分发挥太原——霍尔果斯——捷克西部、太原——二连浩特——蒙古国——俄罗斯中部、太原——满洲里——俄罗斯东部等通道优势,加快形成太原至明斯克、塔什干、马拉舍维奇等固定班列,促进中欧(中亚)班列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营。
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发展
我市将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打造“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的森林结构和森林景观,加快形成百万亩森林围城的城市生态屏障。以东西北山环城旅游公路为轴线,提质扩容环城森林公园,构建环城森林景观带。
——高标准实施汾河中游百公里示范区太原段、汾河上游太原段和汾河治理四期建设,把汾河打造成为岸绿水清、点线辉映、人水相亲的城市生态带、品质带、文化带、形象带,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美景。推动娄烦水库扩容,治理“九河”上游生态,推进“九河”复流。
——坚持空气质量改善优先原则,保持“治污、控煤、管车、降尘”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加快大型工矿企业货运铁路专用线建设,“十四五”末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达到85%以上。严格落实“1+30”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现统一预警调度、统一协同应急减排。
——借鉴生态补偿“新安江模式”,率先与汾河上下游相关市、县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探索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新型补偿方式,探索在县域间开展林草生态横向补偿试点。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溯源等机制,扎实推进环境督察和监管执法改革。
来源:太原发布、太原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