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文旅融合成两会热词,喊了这么多年的口号终于要实现了?

0
分享至

昨日,香港影星吴孟达因肝癌于仁安医院逝世。从此,影坛再无“金牌配角”。吴孟达用亲身经历教会了又一代年轻人,做配角,也可以如此精彩。关注公众号“文化产业新闻”,回复“金牌配角”,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随着黑龙江省级人代会的顺利闭幕,2021年31省区市省级两会全部结束。地方两会期间,各地政府在敲定“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同时,也明确了2021年重点工作部署。

其中,文化和旅游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地两会的高频词。各地两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别对当地“十四五”时期和2021年文化和旅游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代表、委员也纷纷就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加强遗产保护,重视文化传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文物古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

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迹遗迹保护协会副理事长舒小峰表示,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应从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角度出发,发挥优势,助力中轴线申遗,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重要意义,参与到中轴线申遗的各项工作当中来。

湖北省人大代表姜萍建议,筹建“郧县人”遗址博物馆,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对遗址进行保护性建设,为将“郧县人”遗址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创造条件,推动将“郧县人”化石、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收录进通用教科书,提高“郧县人”遗址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山东黄河河务局针对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建议,出台山东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指导意见,编辑出版《山东黄河水文化遗产辑录》。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采纳整合山东运河文旅资源的建议,在《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的建设范围、内容、目标。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南宁市政协副主席黄均宁建议,从自治区层面开展“十四五”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研究,探索将发挥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经济效益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相结合,激发当地群众有序参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运营的内生动力。同时,因地制宜推动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民族团结精神相融合,拓展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

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越来越多的省区市,明确部署将文化旅游作为产业转型升级、重塑产业优势的主攻方向之一,文旅品牌项目是不可或缺的抓手。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关健委员表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是建设文化强省、增强黑龙江文化软实力、塑造龙江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他提出,深入挖掘和保护传承黑龙江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从顶层设计角度,把提升黑龙江中华文化影响力作为文化强省重要内容。提炼黑龙江省中华文化标识性概念,宣传推介黑龙江省中华文化独特资源,打造黑龙江省中华文化的研究平台、旅游线路、文创产品,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融合互动,从而全面提升龙江人民的文化素养,增强龙江文化软实力。

四川省政协委员、眉山市政协副主席杨常沙表示,巴蜀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做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总体规划,通过具体的谋划和策划让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产品化,同时整合川渝两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形成运转机制。

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实验闽剧院艺术总监陈琼建议,注重发展体验式消费,利用历史特色街道、名人故居、名家建筑、老字号文化等开展主题体验活动,带动市民游客参与体验,不断把夜游经济做大做强,树立全国夜间经济标杆。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工作报告在明确“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中提出,大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区。根据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广西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的任务,包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响“秀甲天下、壮美广西”品牌,建设一批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康养度假目的地,实施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提质升级“六个一流”工程。

聚合文化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三农”工作的重点由脱贫攻坚转到乡村振兴上来,如何才能更好地借助文化艺术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中建设计集团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吴宜夏表示,坚定走民宿与本地特色文化、特色资源融合发展道路,用本地文化营造主题特色,在民宿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做好‘民宿+红色旅游’‘民宿+户外运动’‘民宿+有机农业’等‘民宿+’文化旅游产品,带动乡村振兴。

康旅控股集团董事长刘江敏表示,“十三五”期间,本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以旅发大会为抓手,先后举办五届省级、多届市级旅发大会,省内各县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服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超额完成,城乡面貌显著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旅游业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社会复苏的强大驱动,引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河南省政协委员、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认为,用三彩艺术文化破解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实现永续发展的乡村振兴,让更多的艺术家能参与到乡村振兴中,使乡村美出气质、美出内涵、美得更持久。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卜绍基建议,注重发展本土乡俗特色,吸纳和指导社会力量,大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经费和乡村艺术教育等相关制度和措施,让文艺赋能,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数字加持,提升文化价值

2020年,在经济萎糜的巨大挑战之下,数字经济显现出逆势而上的发展动力,其相关领域是为数不多的经济增长亮点。数字经济展现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成为各地新时期谋划的重点发展方向。北京提出坚持以数字经济为先导,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上海市提出聚焦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浙江省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清晰地指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北京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体感技术、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对文旅产业业态、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带来重大影响。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文旅企业可打造体验式的文化园,建设“内容体验和衍生品开发”为主要特色的文旅综合体,形成一系列由技术创新带来的重要产业业态变动。

省政协委员刘蕊建议,应深度推进“文化+”、“互联网+”战略,鼓励运用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自主性设备、数字影像、边缘计算、沉浸式体验、智慧空间等新技术手段,发挥“新基建”文化企业的作用,使文化企业成为创新基础设施的重要建设者。重点发力全域旅游、智慧博物馆、沉浸式文娱产业,促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结语

各地把文旅融合作为推动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其“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将持续彰显。在构筑符合后疫情时代特征的高质量旅游产品体系进程中,将极大助推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交流融合,并以独特的内容呈现与场景体验,打造出传播文化价值、体现时代精神的风景线。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喊了这么多年的口号,也许就快实现了!

作者:张文栋

美编:白姝

推广:黎晓燕

文化产业新闻:

创建于2013年4月,微信内创建最早、最有价值的文化产业咨询平台,在业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中国文化报》曾做专访,刊发题为《生产高品质内容,做专业自媒体平台---文化产业新闻:不做新闻的搬运工》的报道。发送最新行业动态和分析报道,链接政府、企业、学界的信息中转站,文化产业相关从业者学习、交流、宣传的必备工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化产业观察
文化产业观察
关注文化热点,敢于仗义执言
3102文章数 57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