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每年全国两会热议的重点。去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就业开局低迷,新增就业人数大幅下滑,调查失业率也急剧攀升,但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减负、稳岗、扩就业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5.6%,低于预期调控目标。
2020年我国就业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随着经济形势企稳向好,2021年作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年,就业形势将会怎样?还面临着哪些挑战?
经济增长等较多有利因素为稳就业打下基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要按照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纵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就业来说,仍存在有利因素和诸多挑战。
他认为,随着国内疫情总体得到控制,我国经济在去年率先恢复正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有望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加上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起步开局,要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坚持扩大内需战略,这就为稳就业提供了重要经济增长基础。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初浩楠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在各方的努力下,整体就业形势向好,今年整体就业情况利大于弊。
他将有利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从去年新基建计划的发布、中心城市群的建设,到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规划的出台,以及中欧投资协定的生效等都可以看出,这些新的增长极将会带动新业态、新产业集群的出现,也将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成为吸纳劳动力的储备池。
二是国家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尤其是在国内经济循环方面,政策性投资会撬动社会投资向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和行业投入,将会使已有的企业扩大规模,新的企业不断增加,都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三是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围绕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将会出现新的就业空间。
改善就业结构以应对就业需求增大等挑战
尽管受访专家都认为今年的就业将延续总体平稳的态势,但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面临诸多挑战。
初浩楠认为,今年不光要稳就业,还要在稳岗位的同时努力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今年城乡又新增1500万的就业需求,新增毕业生909万,这使得今年的就业形势面临着非常大的考验。而宏观方面的有利因素对劳动力的吸纳需要一定的过程,可能明年或者后年才显现出来。
胡敏也认为,今年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不光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创历史新高,疫后许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目前仍然没有恢复到疫前的发展状态,难以更多吸纳农民工回城就业。同时,今年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长力度有限,这些吸纳进城农民工的重要领域就业扩容都受到制约。
“目前影响我国就业扩容增效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结构性矛盾。”胡敏表示,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技能型、智力型人才需求与现有劳动力年龄、知识结构的供给严重不匹配。
因此,胡敏建议,要在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上下更大功夫,既要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补短板、强弱项、兜底线,织密就业保障网,更要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加大力度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稳就业提供可靠的制度体系保障。
初浩楠则对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国家能够在已有的“十四五”规划等新的战略基础上提出更具体的人才培养方向。二是希望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让农村的孩子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职业培训都能够做到免费。三是希望国家在基础性人才或者基础性劳动力技能培养上加大力度。对有能力投入培训的企业,在税收项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鼓励企业也参与到技能人才的培养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