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多都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都知道三皇五帝,但要细究三皇是哪三皇,五帝为哪五帝,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甚了了了。
司马迁的《史记》是从“五帝本纪”开始的,对三皇并没有着墨,本文既是《史记》的读书笔记,故只简单的介绍下五帝的概况。
然而根据不同史料的记载,五帝又分别对应不同的人。根据某百科网站的解释,共有以下六种说法:
所以再次强调本文为《史记》的读书笔记,故在此采用《史记》的说法。
- 黄帝
黄帝可能是五帝中最为今人所熟知的。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据说生下来就很聪明,刚生下七十天就能说话,很小的时候就心智周全且口才敏捷,长大后更加博闻广识。
轩辕生活的年代正处在神农氏统治的末期,神农氏的子孙道德衰微,不足以统帅各方诸侯。各方诸侯互相侵犯攻伐,残害百姓。轩辕凭借自己手中的军事力量,败炎帝,诛蚩尤,逐渐收服了四方诸侯。于是四方诸侯推崇轩辕为天子,代替道德衰微的神农氏,是为黄帝。
黄帝居住在轩辕之丘,娶了西陵国的女子为妻,是为嫘(léi)祖,嫘祖发明了养蚕,她和黄帝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昌意,一个叫玄嚣。这个玄嚣即是少昊,在五帝的另一种说法中,少昊也是五帝之一,但《史记》中说玄嚣是没有当政的。
黄帝
- 颛顼
黄帝死后,没有传位于他的儿子,而是传位给了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为帝颛顼(zhuān xū)。
《史记》中关于颛顼的记载很少,只说他非常的贤明能干,他在位期间,国家的版图也很广,以至于“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颛顼
- 帝喾
颛顼死后,同样也没传位于自己的儿子,而是传位给了自己的堂侄高辛,也就是帝喾(kù)。高辛的父亲叫蟜(jiǎo)极,蟜极是黄帝的另一个儿子玄嚣,也就是少昊的儿子,也就是说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子。
《史记》中关于帝喾的记载同样很少,只说他一出生就非常聪慧,说他: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说他治理国家像水灌溉农田一样,公正平等,以至于“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帝喾
- 尧
帝喾有两个儿子,同父异母,分别是挚和放勋。帝喾死后,起先是挚继位,“不善”,改由弟弟放勋继位,即为帝尧。
尧同样非常贤能。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尧
- 舜
尧在位七十年,同样不打算传位于自己的儿子丹朱,于是求贤于四方 诸侯,虞舜被推荐给了帝尧。
虞舜,名叫重华。舜的父亲叫瞽(gǔ)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即是帝颛顼,所以说舜同样是黄帝的子孙。只不过从穷蝉开始一直到帝舜,都是地位低微的普通百姓。
舜的母亲早死,他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在他母亲死后又娶了个妻子生了个儿子象。舜的父亲和他的后妈生的儿子象都不喜欢他,常常想杀死他,而每次舜都能化险为夷。有一次帝尧赏赐给了舜一些财物,他的父亲想独占这些财物,便让他去修粮仓。舜爬上粮仓的顶部,他的父亲在下面放火点燃了粮仓,舜用两顶斗笠护住了身体跳了下来,得以不死。还有一次瞽叟让舜去挖井,舜挖井时在旁边挖了一个暗道,可以从这个暗道从井下出去。瞽叟和象看舜已经挖的很深了,便往井里面填土。舜从暗道里逃了出来 。
即便是他的父亲和他的弟弟这样对他,舜依然孝顺他的父亲爱护他的弟弟,也正是因为这些,舜才被推荐给了帝尧。
舜被推荐给了帝尧之后,尧决定先考察考察他,于是便将两个女儿许配给他为妻来观察他内在的德行,还派了九个人居住在他的身边来观察他的外部表现。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舜表现的很好,帝尧便让他担任一些官职。舜担任官职以来,所有事都处理地井井有条,尧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给舜。
尧一共在位七十年,又经过二十年称老居家,命舜代行天子政事,又八年尧便离世了。三年丧期结束后,舜让位于尧的儿子丹朱,但是天下人都不待见丹朱,于是舜仰天长叹:“看来这是天意啊!”于是便很“不情愿”地代丹朱而践天子位。
舜在位期间,同样地非常贤能,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舜
- 结语
舜在位三十九年,在南方巡视的路上病逝于苍梧之郊,安葬在长江南部的九嶷山(今湖南省永州市境内),舜的儿子商均也不贤能,因此舜预先告知上天要推举禹代行政事。三年的丧期一过,禹也和舜一样,让位于舜的儿子。同样地天下诸侯都归附于禹而不待见商均,于是禹便“不情愿”地登上了天子之位。这之后的封建帝王继位前都有一整套的“劝进”流程,大概就始于舜禹吧。
探究远古时代的王位继承关系,就会发现儒家推崇备至的禅让制,不过是御用文人们的谎言。黄帝之后的四帝,都是黄帝的子孙,且还都是黄帝与他的元妻嫘祖的后代。这是我从《史记·五帝本纪》中得到的一点新的认知。
史记之五帝关系图谱
有认知同样也有疑惑,令我疑惑的是远古时代人为什么可以那么长寿?
黄帝、颛顼、帝喾享年几许《五帝本纪》中没有记载,但关于尧活了多久《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
也就是说尧在位七十年,又经过二十年称老在家,命舜代行政事,避让帝位二十八年才去世。这样一算就是九十八年了。史记中并没有说尧是多大的时候继天子之位的,但据常理不会在刚出生就 继位的,所以尧至少在一百岁以上。
《史记》中关于舜活了多久倒是有很明确的记载: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
这样一算,舜刚好活了一百岁。
即便是现在,一百岁的老人也是很少见的,何况是尚没有医疗卫生概念的远古,活了超过一百岁基本上是没可能的。
所以要么是远古时代的历法和现在的历法相差很大,要么就是是史书记载的错谬。
关于第一点,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所以历法应该都相差不大,那么就是史书的记载有误了。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到135年之间,距五帝时代已好几千年,当时文字传承的载体还比较落后,而关于他们的记载,大多也只是后人的传说而已。《史记》虽然是从黄帝开始写起,但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而远古时代的帝王就只能在传说中去遴选,所以,往往将许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故事就附会集中到某些著名的帝王身上,这样,随着附会的越多,这个帝王的寿命也就越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