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人出去本身就具有主动性,而且很容易控制局面。
约的规矩起源于西方,基督教的《圣经》有《旧约》、《新约》之说,说的是人要和上帝有约,和教友们有约,要赋予约定以神圣的权力,不能私自破坏约定。本来和人约定一块出去,每个接受约定的人都要守时守约,不能随便破坏约定,那样会被人瞧不起,有的甚至骂了起来。
《世说新语》记载了一篇小文章叫做《陈太丘与友期》,说的是七岁的陈元方面对父亲与友人的约定,做出了巧妙应对的故事。陈太丘和友人约定在中午见面,中午的时候,友人没到,陈太丘就先走了,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友人失约,中午过后才到,到了以后见了陈元方,对着陈元方就骂他父亲陈太丘,被陈元方一阵痛快地回击,终于落败。七岁的陈元方说道:“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即便友人惭愧,要拉元方,元方也不看他,跑回家了。看来,陈太丘家教有方,能把儿子教育成遵守约定并把约定上升到道德层面的人才。
约人出去的时候,约人的人具有天然的主动权,但也要遵守约定。不遵守约定的后果是很难预料的,有时候甚至要以生命为代价。战国时期的墨家非常重视约定,墨家弟子善于守城,曾经有子墨子和公输盘操演守城游戏,虽然公输盘善于造云梯,善于攻城,但在子墨子的演练下,还是输得一塌糊涂,也因此没有进攻别的国家。墨家弟子500人和一个小城的城主约定,要共同守城。到了约定的日期,墨家弟子500人带着守城的工具到了小城池,结果发现小城池的军民没有遵守约定,都逃跑了,为了践行约定,墨家弟子500人全都自杀于城头,以示忠贞。还有《喻世明言》里记载的“范张鸡黍”的故事,说的是汉朝的范巨卿和张劭是好朋友,两个人一起在太学学习,后来都请假离开太学返乡。他们约定在一个日期见面,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请他母亲准备好酒席,单等着千里之外的范巨卿来赴约。母亲提出质疑,张劭却深信不疑。到了约定的日期,一直等到晚上,张劭才等来了范巨卿,两个人一起饮酒,开心快活。分别的时候,范巨卿吐露实情,说自己忘掉了约会的日期,听说鬼魂能日行千里,为了赴约,就自刎而死,现在赴约的是范巨卿的鬼魂。他希望张劭原谅自己,并去看看自己的尸体。张劭去见范巨卿,在范巨卿的灵柩前自刎身亡,以此报答范巨卿的忠义之节。
在约定设定好的时候,张劭是掌握主动权的,因为要到自己家去,他不用出门,而范巨卿却需要远行千里。虽然小说有杜撰的成分,但可以想见古人是如何重视约定的,也知道约人的人一定是掌握主动权的。张劭或许知道自己有投机取巧的意思,就在范巨卿灵前自杀,算是以死酬谢了。
现在的人并不拿约定当回事了,除了公司、单位等部门,人们之间的约定大多不算数。有人约了,就有人不去,那么,除了一顿数落之外,也就没事了。或者连数落都没有,大家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只要有一人说有事儿,约定的别人就不再问了。因为大家都忙着挣钱,约定不重要,挣钱才重要,而有事儿就一定和挣钱有关。除非约定本身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不然约定就是你情我愿的事,你不愿意,我也没办法,又没有法律效力,道德谴责始终是无能为力的。况且,大家大多不怎么在乎道德谴责,只是重视经济效益。
男人约女人出去,男人就要付出一点钱,买些女人喜欢的东西,或者一起看电影,当然男人买票;女人约男人出去,有时候并非女人掏钱,还得男人掏钱。也就是说,女人始终掌握主动权,就是在一起了,也是女人同意了才行。由此来看,女人看似柔弱,其实还是有主见的。
约人出去本身就有一个目标,约人的人可以同时设定几个约定,只要把时间段隔开就行了,于是就有花心男同时约几个女朋友,也有浪荡女同时约几个男朋友,都不以之为意,反而认为那是自己的本事。因为,约人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他们手里。被约的人和约人的人之间信息不对称,被约的人不知道他同时约了几个人,只要自己想去,就乖乖就范了,其实有时候还是被耍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