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地,素日里低调的宗庆后和宗馥莉父女,“携手”登上了最近一期媒体杂志的封面。
八年前,这家媒体曾给宗庆后的报道画过一副父女的插画。同样的姿势、相同的偏分发,不同的是,随着宗馥莉的蜕变,比起八年前的温情,她与父亲之间多了一层商业搭档的气力:驰骋商场半生的宗庆后看起来依旧坚毅,他有力地握住了身侧女儿的手,而宗馥莉自信、稳重。
聚光灯再次打到这对中国商业父女的身上。在这次媒体报道中,宗庆后不吝赞美,大方肯定宗馥莉,不仅说宗馥莉近年来愈发成为一位成熟的企业家,对女儿独立管理的公司表现出满意的态度,更表示“比我厉害”。
宗庆后和宗馥莉的关系,不仅仅是家事,外界更多地把这视为两代企业家之间的关系。中国民营企业正普遍面临代际交接期,这对中国商业父女是传承课题的典型代表。
这个课题里,传承的对象不只是财富、企业,更关键的是,面对变化的时代背景如何“万变不离其宗”。对宗庆后和宗馥莉而言,这个“宗”是关于为何要做实业、如何在不同时代做好实业这个问题的终极思考。握手之间,实业之宗已成为两人的共识。
对成立34年的娃哈哈来说,宗庆后和宗馥莉的携手,赋予了这家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可期路径。在娃哈哈基业生长的这条绳子上,父女俩是合力的两股来源:宗庆后负责绳子的强度,把握这艘大船的行驶方向,宗馥莉负责绳子的韧性,吸纳新能量并突破延展。合力交织,指向娃哈哈的百年大业。
坚守实业:父女俩的价值默契
宗庆后43岁才创业。经过在舟山、绍兴长达十几年的农场工作,回到杭州接替退休的母亲,又在校办工厂工作十几年。当改革开放的风从南方之滨吹来,宗庆后以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为第一款产品,踏上了他的半生饮料事业,传奇地打造出AD钙奶、营养快线、非常可乐等标志性产品,独创了联销体制度。
选择实业,对宗庆后来说是机缘巧合,也是来自基因里的价值观。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宗庆后说,自己是一个从底层崛起的凡人,是普通人赶上了一个创业的好时代。这种朴实致简的人生观,与选择慢热的实业,有着相通之处。
“实体经济不会来钱很快,但这是一个真正创造财富的过程,让人踏实。”宗庆后的一个核心企业观是“小步快跑”,不做自己没有能力做的事情,走稳健发展的路,做百年老店,不做昙花一现。
如果说,宗庆后的选择有时势造英雄的因素,宗馥莉的选择则更有自发性——22岁毕业即进入生产线管理,17年来一直坚守在饮料行业,没有挪动半步。
和父辈的时代际遇不同的是,宗馥莉这代人面临的选择要多得多。而她选择的路绝非轻松和容易。和她父亲一样,宗馥莉对实业有着超越她年龄的热爱。
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二代培养模式,宗馥莉的路径被媒体描述为“创业式传承”。不是照抄照搬地接过,而是以创业的心态,重新独立开辟了一方自己的事业。
对女儿,宗庆后是“放养式”,自己不插手,放手让她去做,自由发展。于是有了这样的故事——14年前,25岁的宗馥莉拿着父亲交给她的、仅有的一条饮料灌装线,自己带着员工在全国各地,买地,建厂,调设备。在宏胜饮料集团,宗馥莉就这么一砖一瓦建起了自己的食品饮料全产业链,并创立品牌KellyOne,摸索新的饮料产品打造模式。
在2014年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宗庆后的娃哈哈,宗馥莉的宏胜,同时在列。同榜单相望的,还有两代人选择实业的默契。
两代人的开放包容:跃入消费者的新世界
宗馥莉不仅有自己独立管理的公司,还在父亲的商业版图里担任重要角色——给娃哈哈的品牌注入新活力。
2018年,宗馥莉出任娃哈哈集团品牌公关部部长,大胆试水品牌的破圈,带来一系列诸如营养快线彩妆、哈哈棕、AD钙奶雪糕等品牌跨界创新尝试,建立和B站、英雄联盟职业联赛LPL等平台的深度合作,由浅入深地构建了娃哈哈焕然一新的品牌画像,和不同时代的消费者同频共振。
在和消费者对话的过程中,宗馥莉消除了隔在“年轻品牌”和“老品牌”之间的界限。在她看来,品牌论英雄的是看谁能和消费者达成有效的沟通,只有方式方法的新旧,从无品牌的新老。
不只是宗馥莉,宗庆后创业30多年,依然把消费者放在首位。他在采访中表示,娃哈哈的产品灵感来源于对消费者潜在需求的了解。
让娃哈哈赚到第一桶金的儿童营养液,是创业之初最为鲜活的例子。在经营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小孩面黄肌瘦。在当时国家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下,家长的宠爱造成孩子偏食和营养不良。为此,宗庆后请来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朱寿民,合作研发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这是娃哈哈的第一款产品,1988年一经上市便销售过亿元。
经历过跟进创新、引进创新、自主创新的三个阶段,凭借着AD钙奶、营养快线、纯净水、非常可乐等多款风靡市场的产品,娃哈哈连续多年坐上中国饮料企业龙头的位置。这几年,健康成为新时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宗庆后亲自带队,将娃哈哈从食品安全向食品健康方向发展,实施“大健康战略”。为此,娃哈哈扩建两期厂房,新增十余条健康产品智能生产线,新建运营大楼,总投资近十亿。
上直播带货、开发娃哈哈自己的电商体系、对年轻人的品牌跨界尝试包容支持,70多岁的宗庆后总在尝试新事物的一线。这是商人的开放哲学,出自天性。面对记者询问如何看待互联网品牌进军饮料的问题,宗庆后不急不慢地说:“没有竞争,企业不会进步。他们挑战传统企业,是好事情,能刺激我们进步,刺激整个行业进步。”
技术厚积薄发:百年老店的长期主义
“很多人认为食品饮料行业没有门槛,实际上食品饮料行业的门槛是很高、很深的。”宗庆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这几年,媒体乐于报道娃哈哈探索工业机器人的文章。看似“不务正业”,却是娃哈哈打造企业壁垒之举。食品饮料是个规模效益凸显的行业,对于想做百年企业的娃哈哈来说,重资产地去布局全闭环的技术壁垒,事关企业长远。
不只是一家卖饮料的企业,娃哈哈把新的产业发展方向之一放在了“高端机电装备制造业”,并开始对外提供装备制造的服务。目前,娃哈哈机电研究院正在自主研发无人仓库、自动装卸、智能化配料系统、无菌灌装机等智能装备,推动关键部件国产化和降成本。2019年娃哈哈还成立了智能机器人公司,专门研发飞机发动机叶片抛光技术等高精尖项目。
厚积薄发的风格,是宗庆后带给娃哈哈的底色。早在1993年,娃哈哈就成立起企业技术中心,目前设有食品研究院、机电研究院,形成一支以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为学科带头人、具备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科研队伍。从最早期整线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到后来引进单机自己集成自动化生产线,到目前娃哈哈已经有能力自行设计规划智能工厂,通过这样“三步走”的战略,娃哈哈初步实现了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这在宗馥莉的宏胜是同样的景象。宗馥莉一直的梦想,是完善中国食品行业产业链。为了打破国外食品企业对核心技术和设备的垄断局面,宏胜旗下的松源机械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PET瓶和瓶盖等饮料包装模具的国产化,改变了此前必须高价采购进口模具的受制局面。
技术等于话语权,这在宗庆后和宗馥莉看来,是毋庸置疑的。
家文化和制度:刚柔共济的哲学
娃哈哈和达能的官司,是轰动一时的商战,最后以娃哈哈据理力争告胜。在此期间,达能曾通过猎头公司千方百计挖角娃哈哈的人,但“一个都没有挖动”。
一个都没挖动的背后,宗庆后构建的“家文化”在发挥作用。“这一套系统是我设计出来的,我是当家人,要考虑这个问题。”宗庆后深知家文化和制度管理各执天平的两端,需要精妙的平衡。光是家文化,会造成大锅饭;光是制度管理,就成了冷冰冰的公司。
“企业搞得好,要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相结合。”宗庆后说,一方面,要关心人,要帮人解决困难,要有和谐的环境,强调有话当面说;另一方面,娃哈哈正在进行内部流程改造,落实岗位职责制。“我希望每个员工知道,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是不该做的,同时赋予员工责任和权利。每个人都能自觉工作,才能实现基业长青。”宗庆后说。
曾经传闻娃哈哈内部一把扫帚都需要宗庆后审批、没有设置一个副总经理,虽不符合事实,却反映了过去娃哈哈决策机制的过于集中。这已经被改变。宗庆后在天平的两侧,更多考虑如何加入现代企业管理的机制和精神。
与宗庆后相比,宗馥莉是从极度理智的制度派,逐渐融合家文化的内核。在企业文化层面,父女俩从不同方向出发,目的地趋同——一个长青企业应有的管理平衡体系。
流程化、系统化依然是宗馥莉管理企业的基本面,在她的企业,每一元钱的使用,都是由系统分配权限的,任何人都不能超出系统的权限去使用资金;每一份文件的盖章,都必须走完审批流程,进行风控和备案。
随着在国内的人情世故中浸染更久,宗馥莉对家文化的认同加深,意识到这是制度和规范无法覆盖的空隙:人与人之间更人性化的连接。宗庆后的家文化是“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强调“以人为本”。同样的内核在宗馥莉的话语体系里,有了另一种表达——“成为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公司”。在她看来,企业对员工来说,最重要的是个人价值的成长。
放到历史的长河中观察,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经历过起起伏伏,而企业的领导者往往隐藏着企业的命运密码。宗氏父女身上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实业的初心坚守、开放包容的创新态度、在技术上秉持的长期主义、刚柔共济的管理模式,这些写进了娃哈哈的企业基因,构成了娃哈哈未来的价值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