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马秀琴,出生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甘河滩村。她的老家甘河滩村与相邻的大墩村、梅坡村并称为“保安三庄”。保安族人口约2万,其中95%聚居于此。
马秀琴8岁的孙子马安吉认为,奶奶年轻漂亮,是自己的“女神”。在马安吉的记忆中,奶奶每天总是忙里忙外,仿佛不知疲倦。
十几岁时,马秀琴走出大山,成为临夏州歌舞团的一名舞蹈演员。接下来的二十几年,她在外经风雨见世面。“在外演出时,经常看到其他女演员穿着各自的民族服饰,做工精美、装饰别致。”从小喜爱刺绣的马秀琴想起,保安族也有自己的特色手工艺,“尤其当我发现很多人对刺绣服饰、保安腰刀等充满好奇,就觉得应该做点什么,让民族文化被更多人看见。”
马秀琴试穿制作好的刺绣服饰。(新华社记者马莎 摄)
于是,退休后的马秀琴返回家乡,摇身一变成为创业“弄潮儿”。2013年,她卖掉了自己在临夏州的房子,回到甘河滩村,出资创建了一处刺绣工厂。除了经营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饰、鞋垫、枕头等刺绣工艺品之外,这里还成为一个展示保安族文化的微型博物馆,设有保安族民俗馆、保安腰刀展厅和民族特色农家乐等。
这片4亩大的土地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展示窗口,也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平台。马秀琴表示,保安族女性从小就会做针线活,她们这些“手上功夫”的价值应该被发掘出来。这些年,马秀琴通过刺绣工厂组织当地农村妇女,进一步培训她们的手工刺绣技能,从事生产加工,鼓励她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马秀琴与马赛力麦制作刺绣产品。(新华社记者马莎 摄)
与马秀琴同岁的马赛力麦,每天只要一有空闲就会来到厂里,与马秀琴讨论刺绣技巧。“我们俩不仅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也是‘好闺蜜’,从小一起长大。”马赛力麦坦言,曾经特别羡慕马秀琴能够走出去,但如今更感谢她能够返乡创业,为周边妇女创造了就业的机会。
马赛力麦介绍,自己现在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我们是计件制,多劳多得,空闲的时候就做刺绣,靠自己挣钱,我越来越自信了。”她认为,也正是在这种激励机制的推动下,绣娘们的干劲越来越足,生活也愈发充实。
据悉,近年来,该刺绣工厂共组织培训120多名农村妇女掌握基本手工刺绣技能,其中50名成为技术骨干,拓宽了当地农村妇女的就业渠道。
如今,保安族妇女不仅开始自力更生,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马秀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家乡姐妹走出家门、走出大山,通过自己的力量让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马秀琴认为,女人的奋斗不应该以退休为终点,也不应该以大山为界限。当被问起“保养秘诀”时,她说只有四个字:“劳动,奋斗!”(记者张百慧、马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