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兵器研究所】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主编原廓、作者吹雪,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吹雪
字数:4015,阅读时间:约18分钟
编者按:在明亡清兴的历史中,那条横亘在明金(清)之间的关宁锦防线,成为千疮百孔的大明帝国最后的保护者。本文就来说一下这条关宁锦防线。
辽西走廊,在未建关时为“碣石道”,其中东部其时尚为荒凉。直至北宋初期,辽国在辽西一带安置宋人俘虏,加速了辽西走廊的交通发展和城池建设。南宋时期,金占据东北地区辽西走廊山海关至锦州一线开设驿站,交通迅速发展。至明王朝,辽东地区陆续开始修建边墙,中后期开始修建的大凌河古道已经被边墙阻隔,辽西走廊一带就变得更为重要,其东设立锦州城,其西设立山海关,走廊中部又加设宁远城,沿线设立驿站,并有屯堡烽燧加强防御和管理,辽西走廊遂成为军事活动和经济贸易的重要交通路线。但是到了明末,随着东北后金的崛起,明王朝为了防止后金的军事威胁,所以在辽西走廊上打造了关宁锦防线。
山海关在辽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辽西走廊长185公里,最宽处不过10余公里,最窄处仅有几公里。关宁锦防线就是利用辽西走廊的地理优势,设立了山海关城、宁远、锦州这3个“点”,所以,关宁锦防线其实也分为从宁远到锦州的宁锦防线,以及从山海关到宁远的关宁防线。现在就分开做说明。
以锦州为核心的宁锦防线
锦州城北靠虹螺山,南临渤海湾,地势险要,其城池范围,根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广宁中屯卫司西南六百里,东至广宁卫百八十里,北至废兴中州百五十里,西北至故大宁之废建州百五十里,西南至宁远卫百二十里,南至海岸五十里。”作为辽西走廊东端的重要城镇,洪武年间就开始筑有防御性城池。在明末时期成为了战争的最前线的锦州城城防更是屡经修筑。据《国榷》记载:“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乙卯锦州城成。”另有清朝的《清实录》则这样记载:“天启七年五月乙亥(初十)晚,清兵至广宁,知锦州城修缮。”
▲现存锦州城墙
另外还有其余附属防御设施:除了城池以外还有下辖的所城2处:大凌河中左千户所城、松山中左千户所城2处以及堡城5处:大兴堡、大福堡、大镇堡、大胜堡、大茂堡。修筑时间与规模详见下2表:
以宁远为核心的关宁防线
▲现宁远城墙
宁远城位于整个辽西走廊的中间,一面临海,其余三面群山环绕,作为关宁锦防线的中坚,宁远周边的地理及地势特征赋予了其易守难攻的特点,且有觉华岛作为海上接应,可以成为山海关的屏障。宁远城的最早修筑历史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于宣德三年(1428)就开始修筑。另据《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考证:宁远城整体为方形,分内外城。城墙内为石筑,外侧包砖。城墙四面各有一门,分别称春和、永宁、延汇、威远。城门之上均建二层城楼,城门外设有半圆形瓮城,城池四角筑有城台,另在东南城台建有魁星楼。到了天启二年(1622)袁崇焕重新修筑外城,外城周围九里一百二十四步。并设四城门,东为远安、南为永清、西为迎恩、北为大定。四面俱设层楼。此外还重新修筑了前屯城,至天启四年(1624)宁远二次建城完工,之后的宁远成为了关外重镇。
事实上关宁防线如同宁锦防线,除了宁远以外,也是下辖众多军事设施,其中所城4处,分别为中前所城、中后所城、沙河中右所城、塔山中左所城。所辖堡城22处修筑时间与规模详见下2表:
▲仿制明代火炮
▲宁远古城墙
▲宁远古城示意图
▲现宁远城墙
山海关
山海关作为辽西走廊山海关防区最重要的城池,在充分利用天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人工设险”的作用,与其所辖边墙、城堡、关隘,共同形成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的军事防御布局。如果以辽西走廊走向为纵向坐标,那么这种军事防御布局的严密性体现于纵向、横向与竖向的立体防御中。
在纵向轴线方向,即敌军主要来犯的东西方向,山海关城依长城进行布局。关城以长城墙体为东城墙,开东门一处,即山海关门,上有镇东楼加以防御,关门外设有瓮城和护城河。与东门相对应,与南城墙设置西门一座,不是迎敌面,似仍筑有城楼和瓮城,并挖有护城河。万历十二年(1548),为庇护关门,在东门瓮城外又加筑东罗城,并设有瓮城和护城河。崇祯六年(1643),在西门瓮城外又加建西罗城。此外,在关门外的长城前线位置约1公里处,又修建有威远城,作屯兵与前哨盼望之用。这样,在纵向轴线方向,就形成了“威远堡(前哨)—罗城护城河-东罗城(含瓮城)一关城护城河--东门(含瓮城)一山海关城--西门(含瓮城)一关城护城河一西罗城”的纵深防御层次。
在横向轴线方向,即长城走向的南北方向,沿长城边墙设置了诸多防御工事。关城设南北二门,均设有城楼、瓮城和护城河。关城南北两侧不远,长城线内侧还建有南北翼,把守南北水关,防止敌人从两侧突入。长城继续向南约5公里入海,入海处建有南海口关以及宁海城、入海石城,控制入海隘口。长城继续向北则直傍角山。这样,在横向轴线方向,形成“北翼城一关城护城河一北门(含瓮城)一山海关城南门(含瓮城)一关城护城河--南翼城一宁海城一入海石城”的横向防御层次。
在竖向上,与关城北侧高处设敌台、烽火台、营盘,扼守军事要地。关城建于平原,但同样具有城楼、城墙与地面的多重防御:长城墙体。片据防御的高度优势,墙体重要防御部位设置敌楼,除东门城楼镇东楼和东南、东北二角楼外,东城墙还建有临闾楼、牧营楼、新楼以及临北台,共同对关门进行防御,地而设有城门和护城河,这样在竖向轴线上也形成了“高出敌台—城楼—城墙—城门以及护城河“的竖向立体空间的防御层次。
▲山海关关城布局图
▲宁海城
▲澄海楼
所以山海关的总体军事防御布局是立体的,主关城与南翼城、北翼城、东罗城、西罗城、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和威远城与长城以及附属设施彼此呼应,互相成犄角之势,构成了完整的山海关城的军事防御布局。除此之外,山海关其所辖关卡还有以下7处。
威远城
在山海关城东二里的欢喜岭上,有一座城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威远城,俗名呜咽城,又名“威远台”、“四方台”,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是由吴三桂升至辽东总兵以后修筑的,因此又名“吴王台”。威远城为一方城,占地1.4公顷, “城高三丈”,“城上女墙高五尺,周方七十步”,正南辟城门,上镌“威远”二字。城内北面起一平台,左右各有磴道可上,似为演武及集会场所,南面东西两个角落亦各有磴道可上城墙。城墙上有大小砖洞二十一处,“大者广八尺,小者广五尺,高皆丈”,内可藏兵。“城门外有小月城,高丈余,面西为门。”传说城内有隧道可通关城内都统署。城外尚“为垒三重”。此城查不到准确修筑时间,但应为吴三桂自宁远回撤到山海关时修筑的,它位于山海关近一公里左右,“既以瞭远,且可屯兵,于城中为犄角之势”,居高临下,难攻易守,乃山海关东线防守的前沿堡垒。
▲关外威远城遗址
▲附属关卡示意图
旱门关
旱门关位于山海关城北偏西的角山山脚处,始建与明洪武年间。旱门关无关城,关门为砖砌拱门,城台上建有二层箭楼。山海关长城自此直上角山。
▲旱门关遗址
角山关
角山关位于角山中部,建于明初。明《山海关志》载:“角山关,城北十二里角山之巅,长城补截山谷,迁回其卜。"
▲角山长城
滥水关
滥水关,又名滥石关、烂石关、乱石关。位于三道关东1公里的峡谷,建于隆庆四年(1570),无关城。其东侧建有敌楼和敌台。
▲滥水关遗址
三道关
三道关位于今三道关峡谷西侧山体上端。始建于明初,隆庆三年(1569), 蓟辽总督谭纶指挥行参将莫如德进一步修筑关口。除谷中修有关隘之外,其上、下谷口连接处还设有两道关隘,三道防线牢牢控制谷口,“三道关”之名也由此而来。三道关筑有关城,其原始规模据 《卢龙塞略》记载:“三道关城为石筑,高一丈一尺,周长六十八丈,南面开门,居住二十家。"
▲三道关遗址
寺儿峪关
寺几峪关,又称寺儿谷关,位于今辽宁省上家峪村南大约1.5公里处,始建于洪武年间,筑有关城。其原始规模据《卢龙塞略》记载:“高一丈二尺,周长一摆一十七丈,设门楼两个,居住三十家。”
寺儿峪关
▲寺儿峪关遗址
九门口关
九门口关,是明长城的主要干线,是明朝洪武年间由明朝开国大将军徐达主持修建的。徐达镇守北平十多年,这期间他主持修建了不少地段的长城,其中就包括了九门口关。此处也称一片石。
▲现九门口景区
最后是辅助的敌台。明朝大将戚继光曾道:“车营,战中之守也;沿边台垣,守中之战也。”又有大将汪道昆言:“墙非台则无庇。台非墙则无依。”这充分说明了边墙与墙上敌台的关系:敌台依托于边墙存在,并大大增强了边墙的军事防御能力。尤其是空心敌台的建造,是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对于长城防御战线的重大改革。空心敌台倚墙而建,内部可驻军及存储军需。山海关所辖敌台23座:南起老龙头10里至山海关城有7座,继续向北11里至三道关有敌台7座,东北20里至画皮山,有敌台9 座。详见下表:
▲靖虏一号”敌台和空心敌楼
“主关城―附属关卡―辅助敌台”所构成的长城防御战线大致为南北走向,垂直于敌军进犯方向,其中角山以南部分主要防御自辽西走廊而来的敌军,角山之中的部分则可抵御自山谷小径中袭来的敌军。
▲入海石城
从山海关至锦州的关宁锦防线,其范围东起大凌河中左千户所城,西至山海关附近的铁厂堡。整条防线南临渤海,北倚燕山,真正做到了以锦州护宁远,再以宁远护山海关,最后以山海关护北京城。在明清的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虽然最后没能挽救明王朝,但其防御能力几乎已经达到了当时人类社会所能达到的极限。
▲山海关复原图
▲笔者在山海关的实地考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