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与刘结一
洪秀柱为学生签名
洪秀柱接待慕名而来的老先生
2019年5月14日上午十时许,风和日丽,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一场别开生面、意义不凡的演讲,正在欢洽气氛中进行。主讲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女士。这次她率团访问北京,为什么要选择在北师大与师生交流,她坦诚表白说,她当过十年的教师,在台湾“立法院”工作期间,长期在教育委员会供职;二是应邀而来,在2016年7月,北师大的形势与政策小组的同学,诚挚发函邀请,邀请她来演讲,这次算是践诺而来。
洪秀柱坦言,他的同行,为她准备了二个版本的演讲稿,有学术性的,也有政策性的,但最后她选择脱稿演讲,与师生真诚交流。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演讲,提问者不少,她无不耐心回答,为师生“传道、授业、解惑”也!她的演讲,没有任何苦涩,风趣生动。说到动情处,令人为之动容。她说,现在解决两岸问题需要时间、耐心与智慧,期勉大陆的学子,要多跟台湾的年轻人交流,互相了解,互相认识,一起共创两岸和平发展美好愿景,才是两岸和平统一最好的方式。
洪秀柱千里迢迢率团到京访问,意在改善两岸关系。两岸之间如果有畅通的渠道,要守住的底线,就是“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洪秀柱说了京剧《四郎探母》的故事,形容当年两岸亲人分离两地的相思之苦。她亲自朗诵了台湾著名已故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当年骨肉分离之苦,这是兄弟阋墙的结果,这样的苦,我们不想再见到,要和平,要团圆,要相聚。洪秀柱的话,情真意挚,感人肺腑。如果每一位台湾人,都能从历史的磨难中,去了解台湾,去了解中国,两岸人为的骨肉分离,是何等的愚不可及?
她例举台湾《远见》二月底的调查表示,61.6%台湾年轻人在大陆推出惠台措施后,增加到大陆发展的意愿;其中41%计划未来赴海外留学与工作,目的地首选是日本,大陆与美国并列第二;更奇妙的是,18至29岁年轻人在10年前认为大陆对台最不友善,如今态度翻转,认为大陆对台最为友善。
洪秀柱说到,两岸的竞争不在于军事、政治或外交,而在于何种制度安排可以让人民过更好的日子。尤其对于竞争激烈的时代,更应比较谁能提供更好的就学、就业与创业的机会。自大陆针对台湾年轻人推出惠台政策后,大陆的科技、建设、效率、便利、文创、甚至是音乐与影视内容,这些与意识形态无关的机会、市场与软实力,才是吸引台青选择到大陆发展的主因。让更多台青立足大陆、实现梦想,才是两岸走向融合最具成效的催化剂!
有同学问到如何做一名好老师,需要什么样的品格?洪秀柱说,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说得很好,爱与榜样,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洪秀柱演讲,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她的演讲,不古板生硬,来自生活,来自台湾现实。她说到家世,在那白色恐怖时期,他的父亲曾去职在家四十多年,其家境可想而知。洪秀柱,她的优点,在于乐观自信,在语言上,行动上,无处不表现出自信与智慧的光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两岸问题久悬未决,刺痛无数华夏儿女的心。独派倒行逆施,恶行昭昭,丑态百出,制造事端,破坏和平,阻碍统一,背道而驰。骨肉亲情在,两岸一家亲。促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位卑不敢忘国忧,两岸民间在行动!
这一天,我作为多年研究两岸密使曹聚仁先生的民间学者,有幸亲自聆听洪秀柱女士的演讲,并亲自将98岁老诗人鞠盛先生所撰写的古风体长诗《致洪秀柱》以及《孙中山诗传》送给洪女士,帮助老人完了一个心愿。
洪秀柱,响应习近平《告台湾同胞书》的讲话精神,积极推动两岸广泛交流,殚精竭虑,忍辱负重,体察民情,顺应大势,致力两岸和平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尽匹夫之责,可谓居功至伟,乃当代国人的榜样!不愧为“巾帼英雄”,当世“民族英雄”!洪秀柱,是一位觉者,不像台湾当局,执迷不悟,玩弄政治,欺骗民众,上下一片乌烟瘴气,怨声载道,不独自毁前程,也把台湾未来引向深渊。中国一句古话说得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中国文化,人人皆可成圣成贤,但关键一个心字,心正事正。《周易》有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正位居体”极其重要,但愿台湾一些政客,要好好学学老祖宗文化,否则枉为人生,辜负祖先,倒行逆施,自欺欺人,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两岸统一大业,七十年久悬未决,两岸中国人,无不痛心疾首!所有炎黄子孙,为此撕心裂肺的痛!两岸统一为什么那么难?!儿子回到母亲的怀抱,难道就那么遥遥无期?!是谁在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是谁在破坏母子的团圆?!兄弟的团聚?!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好”?!
为了两岸和平统一,从解放初期,两岸国共两党的领袖毛泽东、蒋介石,本着民族大义,一笑泯恩仇,就曾在打打闹闹中,进行不同方式的接触,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努力。两岸问题,拖延已经70年,至今仍处于两岸分治状态,令国人无比的遗憾。所有炎黄子孙,都有责任与义务为此献计献策,不遗余力,共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两岸政党负责人,理应担当起这一伟大使命,给两岸人民,以及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众所周知,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曹聚仁先生,作为一介书生,为了民族大义,不计个人得失,从上个世纪50年中期开始,孜孜于两岸统一大业,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痴汉”曹聚仁先生二十年如一日,为两岸和平统一事业,奔走呼号,竭尽全力,1972年7月23日,他赍志以殁,未见两岸统一,在澳门含恨离世,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爱国人士”。
1956年至1959年,曹聚仁先后六次,应邀回国采访与商谈国事,往返于内地与香港之间。毛主席曾两次接见过他,周总理、陈毅副总理,接触更为频繁。根据主席意见,让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张治中将军、邵力子先生等,与曹聚仁先期商谈,他最后出面。1956年7月16日,周恩来邀请曹聚仁,夜宴于颐和园。这次宴会经过,曹聚仁以《颐和园一夕谈——周恩来会见记》为题,发表在1956年8月14日的《南洋商报》第三版上,接着印度尼西亚华侨主办的《生活周刊》,也发表了更加详细的报道《周总理约曹聚仁在颐和园一夕谈》,正式向海外传递了国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信息。曹聚仁的报道,第一次提出“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口号,在海内外引起强烈震动,并且意义深远!
这次,洪秀柱女士审时度势,顺应民心,带领台湾同胞代表,访问北京,与大陆同胞代表,促膝交谈,共谋两岸和平统一美好愿景,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谓“善莫大焉”!洪秀柱一行,将与曹聚仁先生一样,必将成为名垂青史的爱国人士,他们才是真正的炎黄子孙与中华儿女!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但愿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以抚慰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伤痛,以告慰梦寐以求于两岸和平统一的两岸密使曹聚仁先生的在天之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