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阆中市洪山镇得阳村有一位36岁的普通妇女——李荣华,她双下肢瘫痪,出行只能依靠轮椅,她用一针一线为人生上色、用灵巧的双手织出幸福美好新生活。她的事迹曾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登上《学习强国》。去年,李荣华入围“2020年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荣登2020年脱贫攻坚“四川好人榜”。
她的故事要从十七年前说起。
突遭不幸,苦闷迷茫中收获爱情
2004年,不满20岁的李荣华带着梦想来到广州打拼,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痛将她的梦想搁浅在了南充老家——左脚无故水肿。辗转阆中、南充各大医院求医无果的李荣华,选择将自己封闭在家中,“最初左脚还能下地慢慢走,渐渐地左脚就不听使唤,紧跟着,右脚也出现同样症状,不到三年双脚踝就不能活动了,脚掌不能抬起,膝盖不能弯曲,只能僵直站立。我原本是一个健全的人,现在变成这样,落差太大了,当时我不愿意看到邻居,也不愿意见朋友、同学,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以泪洗面,真的是死的心都有了!”李荣华说。
上帝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一扇窗,2007年正月,经亲戚介绍,她认识了村里的小伙子敬帮洪,“如果你坐着,我就是你的腿,如果你能站起来,我们一起闯世界”小伙子朴实的一句话让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婚后,敬帮洪天天开导她,带她走亲戚、见朋友,李荣华慢慢走出了残障的阴影。
手术失败,乐观向上家中喜添丁
2007年3月,在残联组织的关心下,在丈夫敬帮洪的鼓励下,李荣华来到川北医学院接受手术治疗,可惜治疗效果不佳,此时的她已双下肢瘫痪。不愿放弃的家人带着她辗转成都、上海等地求医,花费近20万元医药费,家中一贫如洗,无奈之下,丈夫只能外出务工挣钱。
“那时的生活过得非常苦,夫妻聚少离多,但2008年10月儿子出生,让我们整个家庭又看到生活的希望。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身体的残疾,给儿子树立一个靠自己养活自己的好榜样”,李荣华说。
勤学善思,结缘编织甩掉贫困帽
2014年,李荣华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着丈夫一个人务工和自己在家搞家庭养殖,家里的情况一直没有好转。转机发生在2018年,南充市残联、阆中市残联在洪山良善垭村建立残疾人手工编织基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提供手工编织技术培训服务。“开始我没打算去学习,行动不方便又怕别人笑话,残联的廖小英理事长、田家祥主任等同志三番五次上门开导我,我被他们说动了,决定试一试。”李荣华说。在培训中,李荣华每天克服身体不便的困难,骑着三轮摩托去8公里外的良善垭村学习,不管天晴下雨从未缺席。刚开始,李荣华图纸看不懂,钩针不会使,肢体二级残疾的尹红老师鼓励她不要放弃,并拿着图纸和实物向她细心讲解。结合尹红老师所教的技巧和教学视频反复观摩,很快李荣华就掌握了手工编织技术,实现了坐在轮椅上居家灵活就业。现在,李荣华靠着钩织0-6个月婴儿的毛线鞋,月收入近2000元,加上土地流转和丈夫务工收入,一家人提前实现了脱贫摘帽!
收学徒,开直播带动更多人奔康
据李荣华介绍,尝到居家灵活就业甜头的她,一边提高自己的技术,一边将编织技术教授给身边更多的残疾朋友,“2019年10月,我带过妙高镇一个20岁的聋哑姑娘,她非常聪明,学的也快,不到20天就掌握了编织技术,现在我那个徒弟的收入比我还高。”
2020年9月,李荣华通过阆苑善坊腾讯视频网络直播平台面向全国网友传授自己的编织技术。视频中李荣华对哪些地方用长针、短针,哪些地方用辫子针、中长针,哪些地方该加针、减针等等,都讲解的十分细致,粉丝的每一条留言或学员提出的问题她都要一一回复解答,并将整个编织、讲解过程进行录制,便于学员回放。直播开通仅2个多月,便吸引了不少粉丝,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李老师”。李荣华说,“以前看病的欠账还清了,我们家也脱贫了。儿子读六年级了,还是英语课代表,特别懂事,看到我在扫地、煮饭时,他总说,妈妈你歇着,这哪是你做的事,我来。听到这些话,我感觉现在的生活比蜜还甜!我现在的幸福,离不开党的扶贫政策和阆中残联的帮助鼓励。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让自己的钩针编织技术和要领通过网络视频传播出去,用行动感恩党多年来对我这样的残疾人的格外关心,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学习手工编织技术,依靠勤劳的双手编织幸福人生。”
来源:四川残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