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1907年7月6日的徐锡麟起义是一场震惊朝野的起义,以时人章太炎的说法,那是“震动全局”,“立懦夫之志,而启义军之心”。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曾亲自到杭州拜祭徐锡麟,说他发起的起义“功表见于天下”。
可以说,徐锡麟起义震烁史册,在辛亥革命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但是,不知何故,尽管这一起义多见于记载,史实所述却多有出入,不谙史料者观之,未免懵懵懂懂,如坠云雾中。
以网络上的“徐锡麟起义”词条所述为例,说的是光复会成员徐锡麟为了反清排满,利用自己是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的身份,于1907年7月6日率领学生军起义,成功地杀掉了安徽巡抚恩铭,攻占了军械所,但在激战4小时后,因寡不敌众,徐锡麟等被捕就义,起义失败,但仍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极大地激励了革命党人的斗志,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不明就里的人读了这段文字,第一感觉,就是徐锡麟发起是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
但是,很多人都知道,现在杭州西湖区风篁岭下南天竺原演福寺旧址有“三烈士墓群”,这里面埋葬着牺牲在这场起义中的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三位烈士,徐锡麟墓居中,马宗汉墓居左,陈伯平墓居右。
为何只有三个烈士的墓?
莫非,只有三个烈士牺牲在这场起义中?
如果说,这场起义的牺牲者只有三个人,那么,其他起义人员又是怎么在起义失败后平安脱险的呢?
老覃觉得,有必要详细说一说。
昨天,老覃在《秋瑾的彪悍人生:家暴老公,勒索家公,扬刀威吓鲁迅,情困监斩官》一文里也提到了徐锡麟起义,但只是一语带过。
现在要了解徐锡麟起义,最权威的资料莫过于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录的“光绪三十三年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档案”了。
徐锡麟起义发生在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历为1907年7月6日)。
档案中收录有三份诞生于该日的材料:
一、《安徽布政使冯煦等为徐锡麟枪击巡抚恩铭致伤请派兵事致端方电》;
二、《安徽巡抚恩铭为受伤甚重口授遗折事奏折》;
三、《安徽布政使冯煦等人为恩铭出缺及请将徐锡麟正法事致端方电》。
第一份材料是由安徽布政使冯煦牵头向两江总督端方就徐锡麟枪击巡抚恩铭致伤的请派兵救援电文,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徐锡麟该日在巡警大学堂持枪射伤恩铭,并带领学生围军械所,导致“合城惊惶”,安徽当局紧急向南京求援。
第二份材料是恩铭在身受重伤之后口授的遗折,即恩铭身受重伤后,并未就死,而是从容向自己的儿子咸麟口授了奏折。
第三份材料里,安徽布政使冯煦等人向端方请示处置徐锡麟的方式,并提出了建议——按“张汶祥例”。
老覃在这里补充一下,“张汶祥例”,指的是清末四大奇案中的“刺马案”中,对“刺马”凶手张汶祥实施“剖心致祭”的方式。
这三份材料并未提到除了徐锡麟之外的其他起义人员的情况。
而在四日之后,即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江宁盐巡道朱恩绂为徐锡麟击伤多人被擒各公所已派兵驻守事致端方电》中提到了:安徽当局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击毙了陈伯平,在一民宅捉获徐锡麟,另外“先后拿学生及夫役二十一名”。
即除了捉获到徐锡麟之外,还缉捕到了二十一名学生及夫役。
同在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还有一份《安徽布政使沈曾植等为伤毙徐锡麟同党事致端方电》,里面记录:通过对缉捕到的二十一名学生及夫役进行审讯,揪出了蒙混其中、伪托“黄福”之名的马宗汉。
马宗汉和徐锡麟一同被害了,那二十名学生及夫役遭到了什么样的处置呢?
这份材料中说了,经过审讯,徐锡麟的同党只有陈伯平和马宗汉,“此外似无余孽”,但为了谨慎起见,并未释放那二十名学生及夫役,而是“俟与朱道会商讯办”。
到了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一,在《两江总督端方等为续查徐锡麟枪击恩铭各情形请代奏事致军机处电》中提到了,所捉获的廿名学生及夫役,已查明其中的四名学生、三名夫役为误捕,已经释放,“余犯分别禁押候讯。”
二十人已释放其七,剩下的十三人的命运又如何呢?
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二日,《安徽候补道许鼎霖等为查明徐锡麟行刺并带学生前往军械所抵抗事致端方电》里面对徐锡麟起义过程有了彻底的查明:起义者只有徐、陈、马三人,当日在巡警大学堂的学生共有二百八十人,他们睹变惊散,但有二三十人被徐、陈、马三人以枪威迫,说是有刺客行刺抚台,要求各学生站队同去保护军械所。有学生不从,便遭到了枪击,最终有二十名学生及夫役在他们的威迫下去了军械所。
到了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十一日,《两江总督端方等为徐锡麟案各犯审明定拟请代奏事致军机处电》,列出了被关押的十三名学生及夫役的名单:徐振翥、吴寿康、张雍、贾学询、邓志义、陆大猷、林国风、余乐天、高定香、李长盛、安同兴、吴鸿标等,给出了最终的定论:系“误听徐锡麟保护军械所诡词被逼胁同行”、“并未知情”,因此“概予省释”。
另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收藏有一份《张仲忻致端方函》。
这是恩铭的幕僚张仲忻在事发后的第三天,即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写给端方的信札,里面详细谈到了他带兵镇压这场起义的全过程。
根据他的陈述,持枪与清兵对射的,也的确只有徐、马、陈这三个人。
老覃顺带在这里说一下,张仲圻的信札里还提到了他替恩铭“草遗疏”之事,即恩铭的遗折其实是他一手炮制的。
由此可见,徐锡麟起义,其实是只有三个人的起义。
为什么只有三个人就敢起义?
徐锡麟在《徐锡麟供单》里说了:三个人就足以杀死恩铭了,而只要杀死了恩铭,其他文武官员就会乖乖降顺,那时,我就可以直下南京,势如破竹。
徐锡麟还说:他要发动起义的目的,他所秉持的革命宗旨,就是“杀尽满人”,只要“杀尽满人”,革命就成功了。
不得不说,徐锡麟对起义想象得太简单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