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流镇与静海筑起的两座木城成了北伐军的噩梦,最先赶到的僧格林沁观察了一下间隔将近二十余里的两座木城,定下了,御贼于远,以防为剿,御贼于近,以剿带防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一边派兵围困,用从天津周边搜集来到五千斤以上的火炮不间断的炮击北伐军的木城,一边派兵在附近村镇消灭出来搜集粮草弹药的北伐军,不给北伐军任何能够获取到资源的机会。当时北伐军兵力分布独流镇大约有一万七千人左右,静海大约有一万三千人左右,三万人的大军被死死地困住,很快粮食就出了问题,当然粮食不足,并不是最要命的,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御寒衣物的缺乏也让北伐军不得不做出了撤兵的决定,前面提到的陈思伯也是在北伐军撤到阜城的时候趁乱离跑到了僧格林沁那里,按照他说的当时在天津城外冻伤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
趁着寒夜,二人率领所有部队从静海方向突围出去,此时有了僧格林沁撑腰的胜保也来了精神,不再做旅行的青蛙,而是和僧格林沁一起死死的跟在北伐军的后面,趁他病要他命。
此时的僧格林沁是拿出了拼命地架势在后面死死的咬住了北伐军,一来咸丰皇帝催得紧,二来此时远在南京的太平军已经拿下了安徽重镇庐州,如果不能尽快趁着两军没有会和消灭掉的话,一旦让他们碰了面,连成线的话到时候,他这个僧王搞不好只能回蒙古找喜羊羊去了。虽然北伐军前路没有阻挡,但是后面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还是在束城被赶了上来,不得已在束城打了一场守城战。没啥新鲜的,虽然有城池,但是北伐军依然在城外的村庄深挖壕沟,搭建木城,设置路障,来阻击僧格林沁的骑兵。当然这边北伐军是老三样,那边的僧格林沁也是老三样,步步为营逐步蚕食,然后搬空附近方圆几十里村落的粮食,让北伐军没办法获得任何的补给,接着在四周深挖壕沟,准备彻底困死守在城中的北伐军,人多力量大,很快除了东南面因为积水过多。道路泥泞不容易挖掘以外,其他三面全部挖出了深约数丈的壕沟,如果再不突围的话,只能坐以待毙了。
二月九号北伐军趁着夜间大雾从东南面涉水突围,早有准备的僧格林立刻派出马队包围追击出逃的北伐军,并在献县围住了北伐军殿后的部队,殿后的北伐军几乎全军覆没,然而僧格林沁并不满足,继续加快速度追击北伐军,一场屠杀就此展开。等到太平军跑到阜城勉强站稳脚跟的时候,人员损失已经接近一半,此时的全部兵力加在一起也就剩下一万来人了。
没啥新鲜的,僧格林沁还是玩他的老三样,一边挖沟一边清理四周的物资。不过,这次北伐军却没有立刻出逃,估计也是实在跑不动了,这时的北伐军连日激战加上人员的损失,以及天气原因确实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和休养。
僧格林沁久攻不下,他又玩出了新花样,招降。不过一开始效果不太好,也不是北伐军意志坚强,主要是所有参加太平军的都会在头上烙印一个疤痕当作印记,这招很厉害,你即使逃跑了一旦没清兵抓住看见印记自然就知道你是太平军了,到时候咔嚓一声人头不保,所以初期无论逃跑还是投降的人并不多。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投降的人就慢慢的多了,尤其是北伐路上收编的一些当地农民,大部分都选择了逃跑或者投降,毕竟此时所有人对于北伐军的前途都已经不抱希望了,谁也不想给用自己的命别人陪葬。
这个时间段,春官副丞相吉文元的死最能说明当时逃兵严重的问题,吉文元是最早跟着洪秀全一起起义的老革命,从广西一路杀到南京,攻占南京的时候,他是第一个率兵进入南京城的,虽然生前没有封王,但是在当时已经可以和秦日纲平起平坐了,威名不在林凤祥李开芳之下,算是这次北伐军中的三号人物,然而他这么一个三号人物,在阜城的时候已经必须要亲自到一线指挥战斗,冲锋陷阵,并因此中箭跌落马下身亡,打个比方来说,基本上就相当于国共战争的时候粟裕将军都得在前面拼刺刀了,
不过好在同时期太平天国的援军也从安徽六安出发,希望可以接应到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军,然而因为当时的通讯原因,所以在阜城的林立二人并不知道,不过也因为这支部队连战连捷,已经打过了阳谷县,就是武松的老家。所以僧格林不得不分兵派旅行的青蛙胜保同志紧急去支援那边的防守,毕竟如果两边接上头的话,是会出大乱子的。这也是北伐军最后一次能够回到南京的机会。关于这只援军后面咱们会专门讲,暂时就一笔带过了。
因为分兵的原因,所以北伐军这边的压力骤减,不过饶是如此,清兵的兵力也在两万以上,但是已经很难再全面把北伐军围住,虽然有深约数丈的壕沟,但是也给后来北伐军的突围带来了机会。
面对这个情况,僧格林沁一边继续挖宽挖深壕沟一边在壕沟旁架设鹿角木障,感觉当时华北方面应该环保挺好的,这一路上两边都没少伐木。这还不算,还在阜城城外大量铺设地雷,搞起了地雷战,就在此时传来了临清失守的消息,同时也得到了被围困的北伐军正在搜集棉花,制作木梯木板,好像有突围的打算,此时僧格林沁误以为是两边的太平军互相有了联系,所以北伐军这边要突围出去在临清与援军会和,当然了后来证明了当时北伐军并不知道临清被援军占领的消息,当时两地虽然相隔不过两百多里,但是清军的彻底封锁,让北伐军根本没办法得到任何阜城以外的消息。
四月初一,北伐军首先依靠布袋填满棉花,从临清德州方向突围,但是没能穿过雷区,只好又退回城内,但是北伐军并不停歇,隔天夜里又从另一边照方抓药,强行突破壕沟,但是这次没有成功,但是到了四号忽然狂风大作,清兵挖完壕沟的土并没有运走,因此一时间飞沙走石,咫尺之间都看不清人,趁着这个机会北伐军又一次发起了猛攻,利用自己的火罐,喷筒持续不断像清军陪成和乌凌额防守的结合部进攻,并最终依靠风势点燃了清军的营房,并顺势占领了营地,僧格林沁得到消息立刻派出部队前来增援,这时候北伐军也趁势搭建好了防御工事,依靠着狂风死战不退最终硬生生的挡在了壕沟边,一时间北伐军气势大增,杀的清军大败。此一役清军损失惨重,算是僧格林沁遇上北伐军以来最大的一场败仗。后来北伐军能突围出去也和这次损失太过严重,导致僧格林沁兵力物资补给不足有关
僧格林沁丢了壕沟之后,立刻着手继续构建新的壕沟,企图重新围困住北伐军,不过这次北伐军没有继续给僧格林沁机会,九号夜晚趁着大风没退,北伐军带着全部物资,分批分次从几个方向突围出去。这次突围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不过对于清军来说太过丢人,所以详细战斗情况记载很少,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太平军伤亡人数都没上双,几乎可以说是毫发无伤的突围了出去。即使纵观中国战争史,这种上万人的大规模作战转移能做到几乎零伤亡的都不算多,林凤翔李开芳两个人的能力可见一斑,二人的牺牲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可见一斑。
当然了能以这么小的代价突围出去也是有客观原因的,一是天气原因,二是僧格林沁怕北伐军既怕北伐军杀回马枪二度进军直隶,又怕跑去临清和援军会和,所以把自己倚重的蒙古骑兵和大部分战斗力强的步兵都集中在了这两个方向,自然造成了连镇方向兵力的空虚,给北伐军突围创造了一定的便利条件,换句话说,某种情况下,也可以说是间接的把北伐军引向了连镇。
连镇位于河北省东光县的西南部,南与杂技之乡吴桥接壤,西邻京杭大运河,算是沧州一带比较富庶的地方。连镇分为东连镇和西连镇,中间被运河一分为二,利于北伐军的防守而不利于僧格林沁骑兵的进攻,更不利于僧格林沁的挖沟策略,这也是北伐军选择这里的原因之一,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里紧挨着山东进入河北的必经之路吴桥,更利于打探援军的消息,和与南京方面传递信息。
所以在到达连镇以后林李二人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会再退,其实主要也是很难靠自己的实力打回去了。只能期盼援军的早日到来。
首先二人命令手下收集木板船只在运河上面搭架浮桥,把东西连镇合为一体。因为东西连镇房屋数量分布不均,所以李开芳率领大部分主力驻扎在房屋较多的东连镇,而林凤翔率领剩余兵力驻扎在房屋不多的西连镇,并在外围村庄依靠地形筑造木城五座,作为连镇外围的防守,与连镇成倚角之势防御清兵,并在各个木城之前深挖壕沟相互连接,以阻挡清朝的骑兵,其次趁着清兵还未赶到,大量收集附近的粮食牲畜财物火药等战略物资,可以说为固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僧格林沁很快也追了上来,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开战,而是继续自己的基本功挖沟清人招降,直到大部分清兵陆续赶到才发起了总攻。但本以为会很顺利的战斗,却始终无法突破北伐军的第一道防线,而清兵这边却是损兵折将,一时间让僧格林沁也束手无策,但是此时的北伐军也真的已经是强弩之末,兵力从天津撤退时的三万余人,到现在打得只剩下不足六千人,而清兵这边僧格林沁总兵力至少在五万上下,两下对比输赢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就在这时,久未谋面的胜保同志在全歼了临清的太平军以后也带着大军赶了过来,两军会合士气大振,于是僧格林沁又开始了第二轮的强攻。从东北,东南,西南三个方向同时进攻。靠着人数还有火炮的优势,清兵突破北伐军设置的所有外围工事,终于彻底包围了东西连镇。北伐军迎来了北伐战争的最后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