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发布3月12日消息,环保治理不应以牺牲群众正常出行为代价,相关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依法应由市民参与。
涉及民生的公共政策应接地气、可操作、可执行,如果不切实际,便难免引来非议。到底什么是“脏车”?近日,四川成都四部门发布的一则“禁止脏车进城”的通告就引来了众多网友的“灵魂追问”。
3月9日,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脏车出入城综合整治的通告》(简称通告)提出,未经清洗的脏车将不能在成都“5+2”区域城市道路上行驶。通告中,“脏车”被定义为:车身外表有明显污迹、灰尘或泥土,车顶有积尘的,车辆号牌被尘土遮挡无法识别的,轮胎、挡板、底盘沾带泥土的。
通告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网络热议。不少人追问:“脏”的标准是什么?怎么算“明显”?城市道路有泥土,导致车不干净咋办?下雨天,车上沾泥带水怎么办?有成都市民飙方言表达不满,说这则通告真让人“鬼火冒”,“如果按照此标准,下雨后全城的车都没法出门”。更有网友调侃说:“我想起了某领导来我们工地视察,严重批评了挖机履带有泥巴的现象。”
维护干净市容、擦亮城市形象,这是惠及全体市民的好事,本无可厚非,但好事要办好。从各方面的意见看,大家并不怀疑出台这项政策的初心,只是,好政策首先要把政策设计好、制定好,特别是相关认定标准要明确,不能让大家“猜谜语”。
从成都市发布的“禁止脏车入城”的这则标准不明的通告看,至少会带来三方面困惑:
一是会让驾驶员无所适从。因为“脏”本就是一个笼统概念,视觉上的干净未必真干净,再干净的车上也难保一尘不染。车是在路上跑的,如果说轮胎沾带泥土就不得通行,这样的逻辑是不是跟鞋底带泥土不能走路一样荒谬呢?
二是“禁止”二字显然没考虑到特殊情况。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如何界定车轮上的泥土在何处沾带?如果在城市道路上沾带,责任归车主还是城市管理部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城市管理部门没治理好道路环境才导致的车辆污染?此外,车主开着“脏车”去洗车店途中算不算通行城市道路?遭遇不可抗力因素致脏的车辆又该怎么办?经历长途跋涉到达成都市外,如果找不到洗车点是不是意味着无法进城?从常识出发,我们也能看出相关通告的荒谬之处。
三是可能给政策执行者带来困惑。如果按照现有标准(或者说标准不清的规定)推行,执法人员的裁定、取证、公正执法都可能遭到质疑,甚至可能引发纠纷和冲突。
环保治理不应以牺牲群众正常出行为代价。而且,城市治理的问题涉及公共利益,相关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依法应有市民参与,公开征求民意、广泛征集建议当是题中应有之义。成都市四部门出台的这项政策显然缺乏公开、透明、合理的程序。这样的政策若强行推行,便涉嫌乱作为。
问题并非难解,成都市不妨学学江西省新余市和同省的邻居广安市。同样“禁止脏车入城”,新余和广安在入城口设置了清洗点,免费提供车辆清洗服务,这样既保证了车辆干净入城,也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交口称赞。
以往经验告诉我们,缺乏民意支持和具体执行标准的政策难以推行,即便强制推行,很可能也会沦为一纸空文,最终必将违背政策出台的初衷。
在此,不妨再借用网友的话提醒一句:错了不怕,改就是了,坦然面对,没什么大不了!
编辑:李记波 黄志航
统筹:王长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