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纸上的生活 王尧:如果我是一条老街

0
分享至

如果我是一条老街

王 尧

老街空荡了。炽热的枫树站立在东山墙边上红得有点孤独。这是一方绿化了的空地,十步之外是水码头。我坐在岸边的石凳上抽烟,看小木船靠岸。我听到有人说,水库真美。上岸的应该是最后一批游客了。我忘记说了,我已经到了另一个小镇。华阿姨的笔记本上,还涂抹了另一条老街。这条老街上的家家户户都挂着灯笼。华阿姨确切地说,是红色的灯笼。

现在是傍晚,在越来越寂静的街道上我听到了远处的狗叫声。水库是不是就在狗叫的地方?那里应该有袅袅炊烟升起。在有水的地方,所谓镇其实就是一条河流南面的老街,以及南北两岸不断向外拓展的几排或十几排住宅。我好像只会这种表述地理的方式。离河越远,房子越新,最新的房子后面就是田野。零零散散的“文明”拼在一起,成就了小镇。村庄向往镇,镇向往城。后来,城率先变了,镇也跟着变。据说这是进步。进步慢的城和镇,也就成了老城和老镇,老城和老镇留下老街。散落在城和镇外的村庄,如果有历史,而且百年不变,便成了古村落。我在江南,看到的大多是新兴的小镇和村庄,只有在偏僻处,在水陆交通不便之地,才能见到古村落。我在这个小镇住下来的第二天晚上,大概知道了这个镇和其他一些古镇一样,因为财力不足才没有大规模拆迁。于是,这条街被称为老街。这是个让人难堪的话题。它不是进步中的回退,是因为无力进步,古镇和古村落才得以留存下来。于是,古镇和古村落的留存,也成了一种进步的方式。

老街早晨的市井气是单薄的。各式店铺门前的灯还亮着,清晨如同华灯初上的黄昏。这条街上没有华阿姨说的灯笼。民宿里的游人大多还没有起床,这是没有乡亲们彼此招呼的老街。多数商铺没有开门,卖早点的那家店门前站了一些人。这就是中国,走到哪里都能够吃到烧饼油条包子。在美国的一个小镇,我们几个人兴奋地看到了一家中国早餐店,虽然是午间,但我们闻到了早上的油条烧饼味道。同行的几位朋友夜间失眠,只有我一人可以随时随地睡着,我便自告奋勇说我可以早点起床去买油条。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油条了,在上一个小镇我吃到了荞麦饼,这也是久违了的食物。我再回味时,荞麦的感觉不是那么强烈,饼里的鸡蛋和小麦粉冲淡了荞麦的味道。我并不特别怀念从前的荞麦味,没有鸡蛋也少油的荞麦饼在贫困时期不是文化。人们在温饱和富庶之后,将旧时的事物追认为文化,然后开始怀旧。

我现在开始重复我之前可能说过的那些话:日常生活、方言和坐在凳子上晒太阳的老人从老街消失后,老街已经不是原来的老街了。这种想法其实也是一种偏颇,每个人总是以自己的经验确认过去的风景。当自己的经验和由此生发出来的想像在这里得不到验证和巩固时,他就会失落、失望,还会独自伤感。许多散文和诗歌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小说里也会夹杂着这种情绪。我怀疑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毛病。我想像着,早晨在这里应该有背着书包的孩子低头走路时撞到了我,他妈妈手里拿着油条烧饼在后面追着他。夜间似乎有个拿着酒瓶子的醉汉在街上东倒西歪。我好像还听到邻居之间在为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居中劝和的人说我请你们喝酒。也许,没有一地鸡毛的老街其实不是老街了。如果华阿姨小时候从这条老街走过,老街应该忘记她了。

早些年,我在另一个水乡小镇,也曾有过这样的感慨。中午的老街是笔画特别多的繁体字,喧闹异常,熙熙攘攘,像超市,每一家商铺就是一个柜台。傍晚的老街上,行人三三两两,就像一场战斗结束后,还有几个散兵游勇。在一家卖珍珠首饰的柜台前,一位姑娘对着镜子比画耳钉和项链,站在边上的小伙子耐心凝视着镜子中的姑娘。柜台里面的售货员对着我说:先生,你可以买几盒珍珠粉,开水冲服,可以消除你脸上的老年斑。这句话生成了一个场景:一位可能是老人的人,站在一对情侣旁看镜子里的风景,而别人也在看这位可能是老人的人。我开始对年龄敏感,仿佛觉得自己也是一条老街了。

如果我是一条老街。我知道,老街无法控制老街。大水淹没了街巷,积水漫过门槛。我在深夜听到了蛙鸣,在白天看到蛤蟆沉稳地爬行。赤脚走过的人们丝毫未顾及我的皮肤也水肿了,各种各样的垃圾沉淀在我的周身。积水慢慢退去以后,阳光照耀得我浑身发痒,好在有人扫地了,有人用水龙冲刷了。街道干净了,零零散散的青苔,就像落下来的树叶。我现在体会到了,你们为什么要刨开我的胸膛,那是下水道。青砖没有用了,一块一块的石板铺起来,我便成了石板街。这里有了米行,对面有了油坊。原来只有南货,后来有了北货。这地方的人起先喜欢豆瓣酱,怎么有人去了一趟北方还是西南就带回来了辣酱。再后来,有了洋行、钟表店、服装店。从这边走过的人,长袍、马褂、旗袍、中山装、列宁装、军装、西装、裙子、风衣。从我身上压过的轮子,独轮车、三轮车、黄包车、自行车、拖拉机。这个镇上的人每换一种衣裳,换一种交通工具,这个镇就折腾一次。当汽车也开进来后,我知道我真的是老街了。

这条老街当然不会知道我少年走过的石板街留给我的阴影。我无法想像它一直贴着我的鞋后跟,尽管我已经把草鞋布鞋换成了皮鞋。这很糟糕,皮鞋跟上的阴影有鞋底落地的响声。我可能是过于敏感或早熟了,我靠在文化站门口看街上的行人时,在那些陌生的面孔上,我会听到自己内心的秘密哗啦啦发出声音。我无法说出我的秘密,我只是我的老街上的过客。即便是我时常说到的那条石板街,也没有我的生活,只有我对石板街生活的片段或瞬间记忆。我的无聊是在后来的写作中不断夸大和扩散我与石板街的关系。虚构这一概念给了我充足的理由。真是由于当年的贫乏,我常常会在想像和写作中不断填充。这只是一条街道,这只是一个小镇。我和我的那些走出这个小镇的伙伴们,有时候会深情地回忆我们在小镇、在石板街的情景。今天的深情掩盖住了我们当年对小镇和石板街的失望甚至是厌恶,但我从来不怀疑我们的“深情”,时空错落之后,记忆会被修正。

当年我父母应该是期望我能够到小镇工作的,他们不是让我在石板街逛荡,他们想安心地看到我进入小镇的文明秩序之中。高中毕业的那年初夏,我从石板街走过,突然有几个少男少女对着我喊班上一位女同学的名字,而且连喊了几遍。我这才知道关于我和某某女同学可能在谈恋爱的传闻已经在石板街传开了。我记不得自己当时心跳加快到什么程度,我的步伐肯定加快了。或许因为这位同学在镇上长大又因漂亮而广为人知。我就这样受到别人嫉妒,走路时也有少男少女跟在我后面起哄。这不是石板街留给我的创伤记忆。我从来没有幻想过,如果我还在乡村,我会到镇上迎娶一位漂亮的女同学。我已经迟钝了,如果我还多愁善感,如果我内心深处还回响着那个女生的名字,我在珍珠店的那面镜子里应该恍惚看到我那位女同学了。

在日新月异的生活中,人们总幻想另一种生活,小镇或者老街便是另一种生活的乌托邦。这其实是一种虚妄的感觉。当许多东西开始消失时,我们去缅怀它挽留它,并非确认那是理想的事物或生活。一切其实都那样简单,只因为它曾经是我们的家园。有过老街生活经验或记忆的人,老街便是老街;与老街无关的人,老街便是新街。老街其实没有老过,老街上的人和物都老了。人老了,最后是无法再见到的遗体。物老了,其中一部分腐朽,一部分成为文物。我在一个朋友的私人博物馆看到一张雕花大床,朋友说,这是钱谦益和柳如是同眠共枕过的床。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华阿姨,她说她读过《柳如是别传》,也去常熟虞山寻访过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墓地。如果华阿姨健在,我肯定会邀请她看看这张床。尽管我无法确认这张床的“真伪”,我还是想像着与这张床相关的可能的场景。在旧事物中存留的未必都是真实的东西,但它激活我们的想像,由此让曾经的历史更加扑朔迷离,让真实化为乌有,让虚妄转为真实。

我是在第二天上午再次坐到那条石凳上的。我问当地人,在哪里可以看到大片红枫。他告诉我,你从这里坐船,船到大坝那里下来,不远处是水库,水库的周边道上都是枫树。我上了船,河面渐次展开,用石头驳成的两岸在船后消失,我终于看到了越来越宽广的河滩。如果是春天,河滩上都是菜花;如果是夏天,河滩上是水牛;如果是秋天,河滩上是成群的羊。华阿姨说,除了老街,她记得的就是河滩。华阿姨的印象中没有红枫。我特别喜欢红枫,只有红枫才让江南的秋天有所绚烂,虽然它远不像北方之秋那样斑斓。我在大坝附近上岸了,东西向的大坝北面有一家农家乐餐馆,我在可以看到水面的桌子旁坐下。水库在群山之间。农家乐的主人知道我是外乡人,指着远处的水中央说:这里以前是两个村庄,后来迁走了,开始叫水库,现在叫湖。我问这湖叫什么名字,他说之前有个文化人来过,建议叫红枫湖。现在都叫红枫湖了。

我告诉这位好客的店主说,我是从老街过来的。他说他原来也住在老街,他把房子租给别人了,在这里做农家乐。店主给我泡了一杯茶,说午餐还早,你可以到湖里转一下,我有一条船。我不知道这里可以游湖,便问怎么收费。店主说,看得出你是个文化人,我看你坐在那里用手指在衣服上画来画去,你可能在写字。我十分诧异他发现我喜欢写字。店主说,我不收你的游湖费,你如果写字,回去后帮我写个店名:“红枫湖农家乐”,我做块牌子。见我没有回绝,店主随即给我留下了记忆。看着窗外的红枫,我知道水的下面也曾经生长着这样的红枫,还有竹林,还有在竹林间啄食的鸡,和其他动物。

在船上,店主说他就是其中一个村的。在要放水的上一天,他突然发现他上课用的算盘还在空空荡荡的屋子里。他记得他返回去拿到算盘后,放肆地上下抖动,算盘珠清脆的声音让他忘记了自己的心跳。第二天,他站在父亲身边,看到水很快淹没了村庄,然后是汪洋一片。他一直记得父亲用自己的袖口给他抹眼泪的那个动作。我们在船上可以看到山的倒影,但我们目击不到下面的村庄。这个时候,你无法想像,你身边的一个人,他曾经生活在水底下的一个村庄。他的记忆以水面为界,分裂在两处。水下是记忆,水上是现实。再后来,店主说老街有个堂伯父,没有孩子,他被过继给了堂伯父,就在老街住下了。

如果红枫湖农家乐可以住宿,我会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写作。我在这家店吃到了臭鳜鱼,还有黑豆腐。店主用计算器给我算了账,我笑着问他:你的那把算盘呢?他说不知道哪里去了,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返回老街后,我在一家杂物店门口站了站。我看到一册《毛主席语录》,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在看墙上的宣传画时,我发现了挂着的一把算盘。

原标题:《纸上的生活 | 王尧:如果我是一条老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694521文章数 50365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