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最广泛的说法有两种,一个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这些诸侯,每一位都曾称霸一时,是春秋时期的佼佼者。那么今天我们来着重说一下其中的秦穆公,为了实行东扩计划,而进行的三次救晋事件。
第一次救晋发生在晋献公时期,献公的宠妃骊姬害死太子,晋国两位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和夷吾(后来的晋惠公)出逃,而后骊姬的儿子当上了晋国国君。
后来晋国大臣们因不合礼法,将骊姬儿子杀死,而两位公子逃难在外地,晋国国内没有合法的继承人。
这时候,夷吾找到了秦穆公,希望他能派兵送自己回晋国,并承诺一旦自己即位,就将河西八座城割让给秦国。
秦穆公答应了,派军队送夷吾回到了晋国,成功继承了王位,就是晋惠公。但是没想到晋惠公上位后立刻反悔,拒不将城池交给穆公。
面对晋惠公的出尔反尔,经过多方面考虑尤其是对比双方国力之后,秦穆公最终决定忍了下来,不再追究晋惠公对自己的失信行为。
第二次发生在秦穆公十二年,晋国遭遇天灾,颗粒无收,派人向秦国求救。
穆公与群臣商议,主战派和主救派争执不休,最后百里奚指出,虽然晋惠公不讲道义,但也不能因为君王的失信而让晋国的百姓跟着忍饥挨饿。
百里奚的话,表面上是讲援救百姓之事,实际上却在指导秦穆公聚拢人心。
秦穆公认为有道理,于是派人从水陆两路往晋国运粮赈灾。
此举虽然帮助了自己的强力对手,但是却在诸侯间给秦穆公带来了很高的政治声望,给天下留下了一个讲道义的大国形象。
第三次事件发生在晋国灾荒后两年,当时晋国已经很好地恢复了生产,但是秦国此时也遭到了灾荒。
面对受灾的秦国,晋惠公非但没有救援,反而出兵攻打秦国,秦穆公对此非常生气,两国在韩原打了一仗。
在战场上,秦穆公想趁晋惠公车陷在泥里,亲自抓住晋惠公,却不想自己深陷在了晋军的包围中。
正在形势危急的时候,秦军中冲出一支300人的敢死队,将晋军包围圈撕开了一个缺口,不仅顺利地将秦穆公安全救回,还顺手抓住了晋惠公。
这300人的来历,我们在之后的文章中有机会的话会和大家谈到。
话说秦穆公回到军营,看着晋惠公,对他的恩将仇报气得牙痒痒,就准备将晋惠公斩首,用他的头颅祭天。
所幸春秋时代的各诸侯都还是很讲礼义的,得知秦穆公的打算后,周天子出面调停,指出周王室和晋国君乃是同姓,给个面子;秦穆公夫人也来劝他,毕竟晋惠公是自己的弟弟。
在多方调解与劝谏之下,秦穆公最后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以诸侯之礼来招待晋惠公,并和他订立和约,不久之后还送晋惠公回了晋国。
面对这样仁义双全的秦穆公,晋惠公也说不出话来了,回国之后就将河西之地割给了秦国,并派自己的太子到秦国做太子。自此,两家和好。
那么秦穆公在这三次救晋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呢?
首先,以德报怨,数次救晋,在国际间树立了自己和秦国良好的形象;
其次,拿到了河西八城,这是实质上拿到手里的好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通过和晋国交好,使秦国获得了东扩的机会与跳板。
可以看到,秦穆公的高瞻远瞩为秦国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为秦一统天下的大厦,垒上了第一层地基。
关注我,每天和您分享历史,这些内容或知识、或故事,我们读读历史、品品古人,岂不美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