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以焦裕禄精神绘就易地扶贫搬迁中原画卷——河南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之一)

0
分享至

编者按:

2015年底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全力推进“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为充分展现各地区各部门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探索实践,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现推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

“十三五”时期,河南省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25.97万人,主要分布在“三山”的50个县(市、区),搬迁群众告别故土、搬离穷窝、改变了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嬗变喜悦

图为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兴贤里社区全景

三门峡市卢氏县,易地搬迁任务最重,占到河南省总搬迁量的1/8。位于县城西南部洛河南岸209国道南侧的兴贤里社区则是当地55个搬迁安置点中最大的安置点。2017年7月开始兴建,2018年8月高标准完工,社区里2749户11212人从18个乡镇搬迁而来。

图为搬迁群众在三门峡市卢氏县兴贤里社区扶贫车间就业

搬迁户崔历英原住横涧乡大村,全家守着几亩薄地苦熬受穷,搬迁到兴贤里社区后,他分到了三室两厅的安置新房,女婿和儿子打工每人月收入3000多元,外孙子上了安置点附近的学校,他高兴地说:“过去5口人住3间土坯瓦房,国家政策好,给我们解决了住的问题,帮我办了低保,领上了养老金,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55岁的刘黑旦搬迁新居后,成立了卢氏县宝林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群众50余人,建起了千亩连翘基地,当年就实现贫困群众人均增收600元,他本人也于2018年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并竞选上了社区楼长和秋实街坊理事会主任。2019年6月,他又成立了卢氏县兴昌劳务有限公司,带领兴贤里社区200余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累计为社区贫困群众增收70余万元。

像兴贤里社区一样,河南省50个县(市、区)的85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拔地而起,7.5万套安置住房帮助25.97万搬迁群众圆了安居梦、小康梦。

2017至2019年,河南省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激励表彰。2018年10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在河南省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对河南省近年来集中力量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河南贫困人口多、搬迁难度大,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探索出了一些符合省情、群众满意的路子。

传承弘扬

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精神,把“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纳入新型城镇化、现代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统筹推进,让群众既能住上新房子,又能过上新生活。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牵头部门,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三股劲”精神,成立工作专班,先后抽调业务骨干20余人专职推进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同50个市县的搬迁办,三年多风雨兼程,三年多夙兴夜寐,交出了易地扶贫搬迁“河南答卷”。

三年多来,全省搬迁战线同志“无节休”“连轴转”成为日常,“马上办”“一起干”成为自觉。有的同志一连几个月没有休过完整的周末,“五加二”“白加黑”成为家常便饭;有的同志全年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穿梭在安置点之间,累计行程上万公里,走访搬迁群众近千户;有的同志经常性吃住在办公室,行军床、方便面成为“标配”……

桐柏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杨,自接手工作3年间,每周至少一次前往现场督导工作进度,让1125户4268名贫困人员得到安置。2017年12月,正值工程建设紧要时期,刘杨突感心跳加速、绞痛难忍,经检查被留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术后仅20天就不顾医生劝告返回岗位。2019年6月9日,刘杨因身体不适,不得不转送到省人民医院。临出发前,他还是放心不下手头的各项工作再三交代,“三五天我不一定回得来,工作上的事你们要盯紧点”。

张学兵作为三门峡市搬迁办负责同志,在工程建设的攻坚阶段,连续65天早上六点半出门,晚上九点回住所,走遍全市所有安置点,实地查看工程进展;和县乡领导座谈,探讨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查看档案资料,纠正基层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走村入户,对搬迁群众的政策困惑进行答疑。在他的具体组织推进下,三门峡圆满完成了全市6.5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在河南易地扶贫搬迁的战场上,这样的干部数不胜数,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干部的感人事迹,生动地诠释了焦裕禄精神的实践内涵,书写着感人的奋斗篇章。

谋篇破难

收入怎么增?盘活迁出区和安置点资源,开展产业扶贫“五个1”专项行动,在有条件的安置点建设1个村级光伏小电站,因地制宜落实1项产业帮扶措施,引导龙头企业建设1个扶贫车间,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贫困户有1份集中理财、定期返还的稳定收益,每个搬迁户至少有一项以上脱贫措施,已累计脱贫24.9万人、占比95.9%。

图为南阳市内乡县马山口镇幸福社区的励志文化墙

配套如何建?在规模以上安置点同步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有社区服务中心、有义务教育学校、有幼儿园、有卫生室、有文化场所,目前,共新建社区服务中心525个、文化广场558个、综合活动室316个、卫生室234个、幼儿园133个、学校220所,累计铺设饮水管道1220公里、道路硬化949公里、电网567公里。

产业如何抓?依托安置点“靠县城、靠园区、靠乡镇、靠乡村旅游点”的区位优势,推动扶贫车间、卫星工厂、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扶贫项目向搬迁群众聚焦发力。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信阳市新县发展茶叶种植和生产,产茶时节搬迁户通过采茶,季节性收入能达约3000元。南阳市内乡县探索推进“党委政府+合作社+龙头企业+金融机构+搬迁户”的模式,搬迁户年均可获得稳定分红约6000元。

人岗怎么配?建立精准就业台账,加强就业跟踪服务,省市县三级联动,在800人以上安置区开展就业对接活动,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送岗位上门。全省实现就业的搬迁劳动力中,县内就业占比达56.3%。劳务务工、中介组织就业等方式占比51.2%。有培训意愿且符合受训条件的人数8.17万人,基本实现“应训尽训”。

生态如何护?结合实际分类处置迁出区资源,具备条件的优先复垦为耕地。不宜复垦的,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做到“宜生态则生态,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全省已实施生态修复1.03万亩,一大批生态脆弱地区实现了绿水青山,并通过休闲旅游等方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实现搬迁脱贫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治理怎么优?全面摸排安置点基层党建情况,人数较多的安置点新建党组织、服务机构,人数较少的就近纳入管理,基本实现集中安置点基层组织和服务机构全覆盖。不少社区还设立便民综合服务窗口、爱心超市、农村电商服务站等,有条件的地方将社区管理运行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社区服务机构和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抗击疫情、确保搬迁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全省858个搬迁安置区无一人感染。

新村如何融?科学布局、有机发展,紧扣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明确以集中安置为主,占比达90%,最大安置点搬迁规模为1.03万人,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有效衔接。

告别“九沟十八岔”搬进新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因搬迁而小康的人们已汇入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之中。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表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是下山与上楼的简单转换,而是让搬迁群众从好房子到好日子的品质进阶,这是河南25.97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期望,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供稿)

本文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 注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微信编辑:一米阳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城市中心
中国城市中心
城镇化、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资讯
7479文章数 523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