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财经」是「读懂财经」推出的全新医药垂直媒体品牌,致力于成为医药公司价值发现平台。
今后,「氨基财经」会在每周为大家奉上多篇精彩文章,以及每日晨间药闻,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图标,或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直觉外科这家公司,但你大概率听过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没错,就是那个把葡萄皮拨剥开后,又能完整缝合的医学“神器”。
达芬奇是直觉外科20年多前研发的纳米级医用机器人,代表着当时世界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至今仍罕见敌手。
在美国上市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迅速成为“爆款”,目前超过70%的社区医院都配置了这套神器。
这种情况下,直觉外科的业绩表现可想而知。2020年,直觉外科营收43.58亿美元,净利润10.60亿美金,妥妥的造富神器。
达芬奇的造富能力,不仅体现在业绩上,更体现在资本市场。2000年6月上市至今,直觉外科股价一路向上,累计涨幅达115倍。
20年115倍,让直觉外科能够睥睨美股。这一涨幅,在6000多家美股上市公司中,位居第27位,排名甚至超过谷歌。
这,足以列入美股史册的造富故事,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 01 /
前列腺手术起家,
覆盖美国70%社区医院
在外科手术领域,新技术成功商业化的关键因素,是得到患者、医生及支付方的共同认可。
对患者而言,自然是希望手术的伤害越小越好,这考验了新技术解决痛点的能力;
对于医生而言,治疗效果必然关心,但同时还会关注新技术的实用性和操作便捷性。如果新技术大幅增加手术难度,相信没多少医生愿意使用;
对于支付方而言,最关心的则是能否大幅降低治疗费用。通常而言,美国手术费用的主要支付方不是患者,而是医保和商保。他们自然是希望,治疗费用越便宜越好。
要想同时满足这三点极其不容易。不过如果能够满足一点或两点,商业化前景也不会差。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便是如此。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崛起的关键,是在前列腺手术领域,能让患者受到的伤害明显减少。
达芬奇早在1999年便获得欧盟批准,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当时,前列腺手术主流方式,是开放式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这两种手术方式共有的核心痛点在于,并发症过高。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传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
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尿失禁或性无能。这是因为,前列腺位置“尴尬”,位于骨盆深处。传统手术方式,不管医生如何小心,都容易伤及神经。
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特殊构造,可以显著改善这个问题。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医生控制台、患者控制台和影像处理设备三部分组成。
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通过视觉系统操作仪器执行手术。由于成像清晰、机械臂灵活,能够更好地保护神经。那些令人难以启齿的后遗症,自然可以避免。
上述研究显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仅0.91%。正因为这个优点,达芬奇上市后,大受医生和患者青睐。
2003年其在前列腺手术领域的渗透率为3%,两年后增长至20%。得益于此,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美国上市第5年,便为直觉外科创造了2437万美元的净利润。
虽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非在所有适应症都有显著优势,从而捕获医生、患者芳心。目前,其应用场景主要是与前列腺手术类似结构较复杂、不容易触及的器官,集中在泌尿外科、妇科、普通外科中的疝气修复、结直肠外科、胆囊切除术及减肥手术领域。
但这些领域足以支撑达芬奇的造富神话。截至2020年底,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球保有量超过5000台。
在美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保有量达3720台,其在美国医院的覆盖率已经相当可观。2018年末,美国共有5534所医院,其中社区医院占医院总数的88%。有数据显示,达芬奇机器人不仅覆盖了美国2/3以上的中大型医院,甚至社区医院的覆盖率已经高达72.19%。
你可能会说,上市20年,只卖了5000多台,那能赚多少钱?氨基君只能说,too young too simple。
/ 02 /
卖机器收入占比不足30%,
耗材和服务业务赚大钱
正如阿斯迈的光刻机一样,手术机器人作为一种精密仪器,壁垒极高,售价自然也很高。2000年上市之初,达芬奇机器人平均售价便高达84万美元。
当时,海淀区房价大约是4000元/平米。这意味着,当时的一台达芬奇机器人,能在海淀区换十几套“小三居”。
而通过不断升级改造,达芬奇机器人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到2010年,平均售价达150万美元,近十年基本保持在这一价格上下。
售价如此高昂,达芬奇机器人自然为直觉外科贡献了不菲的销售收入。上市第5年,达芬奇机器人销售收入便超过1亿美元;2020年,达芬奇机器人销量为619台,为公司创收11.79亿美元。
别急着尖叫。
销售达芬奇机器人,如今只是直觉外科一小部分的收入来源。2020年,达芬奇总收入达到43.85亿美元。也就是说,达芬奇机器人之外的收入,占直觉外科收入比重高达73%。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有疑惑,这么多收入又来自哪里?答案是,耗材和服务收入。
先来看耗材收入。
耗材主要是手术过程中的日常消耗品,比如镊子、剪刀、手术刀和其他手术工具,也包括定制的吻合器、内窥镜等;另外,机器人各种零部件也在其中,比如机械臂。这些耗材加起来,平均每台手术的花费在2000美元左右。
2020年,直觉外科全球手术量已超过100万例,其耗材收入24.55亿美元,是机器人销售收入的2.08倍,为公司贡献过半的收入。
再来看服务收入。2020年,直觉外科服务收入7.24亿美元,是机器人销售收入的61.4%。
所谓服务,主要是机器人的日常维护和培训服务,年费在8万美元—19万美元之间。
通常,直觉外科会在销售机器人的同时,与客户签订一份为期5年的服务合同,第一年免费,合同到期后,需要继续续签。随着机器人保有量越来越多,服务费收入持续增长也是必然事件。
那么问题来了,直觉外科凭什么能够赚取如此高额的耗材和服务收入?
/ 03 /
占领手术流量入口,
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答案是,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
手术过程中,使用哪些耗材,取决于手术方式。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都有各自的特定耗材,机器人手术也不例外。
这也意味着,直觉外科通过达芬奇机器人,已经掌握了耗材销售的核心渠道。也难怪,2013年开始,直觉外科推出机器人租赁模式,通过降低购买门槛,进一步提升覆盖范围。
租赁模式下,客户可以先租后买,或按使用次数交费。2020年,公司的租赁机器发货量超过317台。
一旦进入手术室,除非达芬奇机器人被更换,否则这个渠道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直觉外科手中。而手术机器人作为一种高值耗材,拥有技术和先发优势的情况下,很难被替换。况且,目前在软组织机器人领域,达芬奇暂未看见能打的对手。
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直觉外科自然没有浪费。
达芬奇上市后,直觉外科在继续研发、扩大技术优势的同时,还踏入耗材市场,打造了闭环的耗材系统。甚至达芬奇不同的操作系统,耗材都不完全兼容。
正是通过不断生产和出售独有的配套耗材,在占领机器人市场的坚实基础上,直觉外科进一步垄断了耗材市场,拥有极强的话语权。
直觉外科在耗材领域有多强势?我们可以从一些霸王条款中窥探一般。
为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医院在安装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后需要定期频繁更换公司独有耗材,比如机械臂,使用十次便需要更换。机械臂在国内售价大概每条10万人民币,每台手术平均要使用4条。也就是说,医院每做10台手术,便需要花费40万元更换机械臂。
实际上,直觉外科耗材收入持续增长,不仅是手术量增加带动耗材消耗,还得益于耗材价格的提高。
2015年四季度,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单场手术耗材收入大概是1840美元,到了2020年四季度已增长至2060美元。
直觉外科的强势,在“服务费”方面,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上文提及,服务费作为一种“必需品”,只有第一年可以幸免。
除了必须购买外,服务费也在不断涨价。2006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平均年服务费约12.2万美元,2009年已上涨至14.3万美元。
此后,直觉外科并未披露年均服务费情况。不过,此前年报披露的服务费上限为15万美元,2020年已增长至18万美元。上限提高,平均服务费的增长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2020年除外。在疫情肆虐下,直觉外科主动减免了部分客户的服务费。体现在数据上,2020年服务费收入相较于2019年有所下滑。
在财报中,直觉外科对于耗材收入和服务收入的定义是,经常性收入。这么说也没错,在渠道优势没有消失的情况下,这两大板块收入确定性极高,称之为永续现金流都不为过。
不止如此,正如王兴的梦想是无限扩张一样,直觉外科基于渠道的优势,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
当前,达芬奇机器人还推出了“诊断”系统,旨在通过很小的肺气道导航以到达活检的周围结节。
该系统2018年开始销售,目前已进入上升阶段,2019年销量为10个,2020年为26个。
看起来,达芬奇的神话,似乎还将继续。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