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济南大学女生不幸轻生,死后留下了一封遗书:在这篇长信中,她表示:自己选择结束生命和学校及同学无关,只是因为原生家庭造成的问题,尤其是其父亲的长期家暴和精神虐待。
在相关的报道评论区里,不少网友表示:像这位女生这样的经历,他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亲人也经历过。对于这件事,康康是这样看的:之前网上曾经关于大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做过调查:明确认为自己和父母关系很差的仅占3.7,觉得自己和父母关系完全亲密无间的也只占18.4%,其余近八成则属于彼此尊重但也有代沟的状况。
有7.7%的同学认为,自己受到来自父母的干涉很严重,经常受到他们的压力甚至道德绑架。
康康我很理解这位女生在写下上面这篇文字时,感受到的那种对人生的幻灭,以及对原生家庭的绝望,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和我的父亲的关系,曾经恶劣到没法坐在一张桌子前,好好吃一顿饭的程度。为了反抗他的情感绑架和控制,我大学毕业时主动选择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工作。
连续六七年,我每年最多回家两三次,每次不超过五天;如果超过五天,我和他之间就肯定会起冲突,以他找茬把我贬损得一钱不值,我忍无可忍回嘴开始,以我不得不捏着鼻子给他道歉结束。而每一次这样不愉快的经历,都让我更加不愿回家。而这位轻生女生的遭遇,比我当时面对的还要严重一百倍;
她的父亲的家暴行为已经给家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身体和心理都是),严格地讲已经涉嫌违法犯罪了。作为这种PUA关系中的被控制方,在人生漫长的幼年-学龄阶段,往往是对自己的人生无能为力,完全失去掌控的。
我们不知道爸爸今天晚上回来,会不会是一身酒气满眼通红,不知道什么原因都开始摔东西打人;你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哪句话就会让他不爽,然后用恶毒的语言打压你的自尊心,直到把你说到抱头痛哭还不罢休。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尽力保存自己:
说谎,强颜欢笑,投其所好,表演式的“感恩”,像这样的原生家庭生长出来的孩子肯定都不陌生,就是为了让自己避免成为施暴的目标,让自己能在这种环境里活下去。但在成年,或者大学毕业前后,我们都会有机会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是继续忍受下去,还是下决心逃离?这样的选择机会,可能一生就只有这么一次。
我当时做出的选择是逃离,我受够了他无休无止的攻击和贬低,受够了他对我生活无孔不入的控制,也不想再为了不让他生气发飙,每天晚上九点前一定要回家了。大学毕业以后,我之所以选择去别的城市工作,坚决不留在本地,就是因为我受不了这样令人窒息的家庭环境。
其实有很多人,面对这种问题是时候选择逃离,但是在逃离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困难,生活习惯的打破,更难摆脱的是道德的枷锁。中国的传统道德是不管父母对子女做了什么,子女都摆脱不了“尽孝”的义务。你只要被生出来,就背了对父母的一笔债,不管之后父母做了什么,这笔债你都得还。
七大姑八大姨那些亲戚往往也会劝你,作为子女要孝顺,即使受了伤害也要包容和忍让,你爸养你这么大也不容易……但在这一步,如果你有丝毫的动摇,摆脱不了这种道德的枷锁,你这辈子可能就像《欢乐颂》里樊胜美一样,再也摆脱不了原生家庭的毒害了。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作为被控制方,我们唯一的出路是认清道德枷锁;所谓的旧道德,就是家庭伦理及所谓的亲情、友情、甚至爱情,这些东西在被利用时,都是控制人的枷锁。尽力幸存,然后努力逃离,就是我们这样的原生家庭生长出来的孩子的宿命。
如果这位女生能撑过大学四年,坚持到毕业,从她这篇遗书长文中体现的对原生家庭的思考,大概率也会走上彻底逃离的道路,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全新的生活;
很遗憾,这位女生在人生马上就能见到曙光,即将有能力逃离苦海的时候,没能撑下去。但愿她这次能投胎到一个有爱的家庭,在一个没有家暴,没有道德绑架,没有情感PUA的环境里,快快乐乐地成长。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意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