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
王林
(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安徽分所)
《财务管理研究》2019年 12月刊
(引用本文:王林.浅析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J].财务管理研究,2019(03):76-78.)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防洪减灾、节水环保、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国家层面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2018年,我国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达到6872.7亿元,安排贫困地区水利建设投资的金额达到1100亿元。此外,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的绩效审计理论方法,对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所涉及的成本效益、资金投入效率及其产生的社会生态效益进行合理评价,对引导水利建设市场良性发展,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整体来看,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仍存在一些问题与缺陷,需从流程及人员等方面加以优化。本文概括了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现状,并基于此指出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层面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合理、高效利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提供参考。
01 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忽视绩效审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水利工作“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这一总基调的背景下,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发展迅速,涉及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工程项目的绩效审计,但需要指出的是,其审计的主要内容基本停留在财务审计层面,即通过了解和检查项目法人的内部治理制度,对涉及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专项审计,意在保证项目工程资金实现专款专用,防止工程内部出现贪污舞弊、挪用项目资金等现象。这种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及社会效益评价考虑相对不足的审计方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量化指标主观性较强
一方面,目前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不够科学合理,主要依据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判断,对各项绩效考核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再将项目法人单位和项目建设的调查情况与项目绩效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各项绩效考核指标打分,最后得出加权分数并作为最后的绩效评价结果。这种评价方法的缺点在于对各个绩效审计考核指标主要依据主观判断,主观任意性较强。
另一方面,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通常是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经济效益,可通过资金的到位率、利用率及节约率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此为依据支撑对经济效益的评价。然而,对于生态和社会效益,审计人员很难选取较为全面、合理的定量指标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其中,定性评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定性评价大多基于绩效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判断,由此得出的绩效审计结论很难在不同项目之间进行比较,其结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也会受到质疑。
审计手段较为单一
水利工程项目的绩效审计主要包括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3种,区分这3种审计方式的主要依据是对项目进行绩效审计的时间段和审计侧重点。由于这3种审计方式各具特点和作用,在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过程中,应对这3种方式加以综合运用,从而使绩效审计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监督效益实现最大化。但从目前绩效审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采用事后审计的方式,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对结果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前和建设过程中的有效审计和监督。
绩效审计人员能力不足
一方面,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水利工程绩效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审计工作,与传统的财务审计工作相比,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此外,水利工程绩效审计涉及财务、法律、工程、评估等多学科知识,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专业背景。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绩效审计人员的知识构成较为单一,项目组中的大部分成员为财务人员,仅有少部分是工程专业人员。由于缺少其他相关领域的人才,可能会导致审计视野仅局限于财务领域,最终影响绩效审计评价的质量。
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运用的审计方法与审计技术手段较为落后。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绩效审计人员依然保持着传统的财务审计思维,采用检查与项目相关的合同和财务资料、数据统计分析、现场调查走访等传统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审计技术手段仍以手工操作为主,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在处理与项目建设相关的财务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人工核查工作上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绩效审计的工作效率。
02 改进建议
重视和鼓励水利工程绩效审计,加大宣传力度
近年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审计流程逐渐走向专业化和精细化。伴随着我国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愈加重视,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未来或将成为我国水利审计工作的核心。因此,应大力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宣传和研究工作,从而帮助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树立起良好的绩效审计理念,认识到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并严格服从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这有助于促进项目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最终实现水利工程的综合建设和全面发展。
合理选取绩效评价指标并设置权重,加强绩效审计体系建设
绩效评价标准是绩效审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的重要依据。以水利工程项目为例,绩效审计人员将以此为尺度评价项目实际完成效果或衡量各方面效益。如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权重设置具有较大主观性,必将影响绩效审计人员最终出具的审计意见,甚至降低绩效审计的质量和绩效审计结论的可信赖程度。针对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现状,需评估每个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并根据重要性的评估结果,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而不能完全依靠绩效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对水利工程项目生态效益进行绩效考评时,应坚持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而不能仅采用定性指标进行评价。
进行全覆盖的跟踪审计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绩效审计主要采取事后审计,即在水利工程项目完工后对项目的计划、投入、产出及效果进行评价,发现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但这无法发挥绩效评价的预防性作用。针对水利工程绩效审计,应进行全覆盖的跟踪审计,注重对水利工程项目前期的绩效审计,实现绩效审计与项目实施过程相适应。将绩效审计运用到水利工程项目计划决策阶段可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从项目源头防止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资源浪费。
增强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绩效审计小组整体素质的高低对绩效评价的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其专业胜任能力是开展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保障。
一方面,国家应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绩效审计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机制,鼓励审计人员加强学习,丰富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质。审计人员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还应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接触与水利工程项目有关的多学科知识,防止出现思维定式,避免在绩效审计工作中出现偏差。
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审计方法,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对绩效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相关信息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分析,减少因人工计算出现的失误,从而有效提高绩效审计工作的效率。
结语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工作尚存在一些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在扩大宣传的基础上,加强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建设,推进全覆盖的跟踪审计。此外,还需进一步增强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这有利于发挥绩效审计在改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从而保障项目资金的合理和高效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