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今天,我们迎来了节气春分,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地球各地昼夜时间相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有云:“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玄鸟,燕也。春来秋去的燕子可谓春天的最佳使者。二候雷乃发声:天气转暖,空气潮湿,春雷也发出隆隆声响。三候始电:这一时节,闪电往往伴着雷声登场。杨柳吐绿,莺飞草长,春分时节可谓是一年中春光最好的一段日子。
吹面不寒 春风一到便繁华
老舍曾写道,“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和畅温润的春风,总是会让人心情愉悦”。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咏春天的诗词往往少不了春风吹过的痕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用拟人手法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杨万里的“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也都写出了柳树在春风吹拂下的婀娜风姿。
《春山暖翠图》清 恽寿平
和煦的春风带来了勃勃生机,百花也在此时次第盛放,正如白居易所言,“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杜甫亦有诗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首句用“丽”字点染“江山”,描绘出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寥寥数语写尽骀荡春光。
温柔的春风,也轻挠着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心。“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不知谁人吹奏的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处,也传到了李白的耳朵里,与吹奏的那首《折杨柳》一样抹不去化不开的,还有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胜日寻芳 行穿溪树踏春阳
春分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一片生机盎然,正是春游的好时候。朱熹就曾写下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名句。诗人从广大的空间落笔,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写过许多有关湖光山色的诗作,这首《钱塘湖春行》便是吟咏西湖的名篇。“早”“新”“争”“啄”表现莺燕,“乱”“浅”“渐欲”状写花草,准确而生动地把边行边赏的春日气象描绘出来。
《平林散牧图》清 王翚
春分时节气候湿润,春游时难免遇上濛濛烟雨,但这丝毫不影响诗人游玩的兴致。“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苏轼登高望远,此时烟雨笼罩千家万户,满城风光尽收眼底;欧阳修的“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展示了农家春景;徐俯的“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则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小舟撑出柳阴,满湖春色也呼之欲出。
“竖蛋”迎春 春分习俗乐趣多
春分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庆祝仪式,但各式丰富多彩的趣味民俗活动流传甚广,竖蛋(也称立蛋)便是其中之一。正所谓“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天,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动作和缓地把它在桌面上竖起来,当掌握了一定技巧后,成功概率颇高。
在岭南地区,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指的是一种野苋菜,又被称为春碧蒿、马齿苋。春分当日,人们到田野中采摘春菜,回家煮汤,名曰春汤。民谚有云,“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还有的地区在春分这天吃太阳糕。太阳糕是祭祀太阳神所用的主要供品,以糯米制皮,内包枣泥馅,馅中加入白瓜仁及秘制桂花,上面还印着红色的“太阳”,寓意太阳高照、五谷丰登。
春分还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古人相信放风筝可以放掉“晦气”,人们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将风筝放到高处,然后剪断绳索,“晦气”就被带走了。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放风筝时,有人劝她,身子病了,就该放风筝,把病根子“放掉”。可见,放风筝在古代被赋予了消灾解难的含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