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世奎,祖籍江苏无锡,明朝末年由江苏北迁,于清康熙3年定居天津,字启臣,号思閣,生于同治三年(1864年),卒于中华民国31年(1942年)。华世奎祖上自清朝初年便经营盐业,为当地巨富之家,家境殷实的华世奎,自幼饱读诗书,通晓经史,博冠古今。清光绪十年(1885年)高中举人,因文章锦绣、字又写的好,深受慈禧太后赏识,擢升军机处领班京章,清宣统三年升任军机处阁丞,后官至二品,显赫一时。
宣统退位后,华世奎居家隐居天津,退出官场,不再过问世事,号“北海逸民”。华世奎对清帝国忠贞不二,晚清灭亡后,他仍坚持使用皇帝退位年号,留长辫子,与民国新潮格格不入。辞官后的华世奎断了收入来源,经济堪忧,时常卖字为生,闲暇以诗文书法为乐。晚年的华世奎书法苍劲挺拔,小到蝇头小楷,大致尺寸榜书,无不凝重舒放,力透纸背,被誉为近代津沽地区“华、孟、严、赵”四家之首,可见华世奎在书法上的显著非比寻常。
华世奎顽童之年便刻苦练字,据说,其父每日要求他读书写字,甚至通宵达旦练字。为端正华世奎写字姿势,其父别出心裁以一枚铜钱放于笔顶,写字时铜钱掉落便以烟袋猛击华世奎脑门。功夫不负苦心人,华世奎少时的积累为日后在书法上大招才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说华世奎可以笔立十数枚铜钱而运笔自如,一点一画皆笔力充沛、道劲,千钩之势。华世奎行楷得益于临摹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而又力图避免刻板,遂将苏轼左低右高的构字法与颜体的雄劲挺拔融为一体,终成名燥一时的“颜体华风”,其字古朴率真、骨力开阔、气势雄伟。
当时世人对华世奎学古而不拘泥古的评价很高,言道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学古而不泥古,把学习传统学习古人作为一种手段,对传统和古人的东西大胆取舍,吐故纳新,广取博收,为我所用,丰富自己,从而使自己的书法达到个性突出,风格面貌独具的目的,是较科学的学习书法的好方法。
正如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诗文中所说:学习古人要“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自探”。所以说,学古而不泥古是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都应尊祟的原则。那种一味钻进故纸堆里,不分良莠,对古人的东西,不加选择盲目照抄、照搬,沉泥于所谓的传统出不来,那么,即便是其书法功力有多么的浑厚,书法样式酷似某家、某派,而毫无个性和时代气息,那么,他只能列入“字匠”、“书奴”的行列,很难称为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