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嘉德首拍,张宗宪与马未都“同框”。
怎么收藏?张宗宪最常说的一句话是“看得懂、买得到、捂得住、卖得掉”。看似简单朴素,却是他七十多年收藏生涯的经验之谈。
张宗宪在香港太子道家里
如何看得懂?张宗宪自己看这么几点:第一是真假;第二是好坏;第三是完整。
收藏是个深井,有人做了一辈子,在真假上还是会失手。张宗宪的原则是不懂得不碰,“情愿错过,绝不买假”是他的座右铭,“假的当真的买,隔一百年还是假的。但是真东西一年不涨,五年不涨,十年总会涨”,错过还有机会,假的却永远是假的。
东西是真,不好不整也不要。“真的值100万,破得10万都不值。”文物都是经年累月保存下来的,能够完整不容易。
1965年,张宗宪在香港石板街货舱
特别是瓷器,打破的概率太高了——天灾人祸、战乱流亡姑且不说,家里小孩子打翻了,打扫的仆人碰倒了,一个裂纹一角缺口,这就不完整了。鸡缸杯拍出天价后,张宗宪曾接受电视台采访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有人觉得这个鸡缸杯卖得贵,但我不这么看,因为物以稀为贵嘛!如果有许多跟它一模一样的杯子,卖这么贵就是胡来,但鸡缸杯原本就少,保存四百年更不容易,能在市面上见到的更是寥寥无几。卖到天价,或者成了无价之宝,正是古董的价值所在。
张宗宪在永元行坚道仓库,1960年。
看懂了好坏,还要买得到。行内人有眼光的不少,有下手魄力的不多,谁都希望马儿好,最好还要不吃草,但有这样的好事?所以张宗宪总结,天下无“漏儿”可捡,该买就买。
跟他打交道多年的拍卖行朋友说,他买东西讲规矩,堂堂正正地在现场出价,背后绝对不会去打探什么情报,想捡个漏儿。他信奉的是,好东西多少钱也值得。有的新藏家想跟他学门道,他都回答没有,到规矩的拍卖行去买就是门道。“你告诉拍卖行,如果买到假的我要退货的。买到真的呢,即使贵了也没有关系。”
“1号先生”的拍场风采
好货到手后,还要捂得住、藏得住。在这一点上张宗宪体会更深。
藏家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商养藏,靠其他产业的钱来做收藏,有的做地产,有的做金融,有的做实业,赚了钱买古董;还有一种是以藏养藏,像张宗宪这样,要靠卖掉收藏品的钱来买新的。张宗宪这么多年苦心经营,靠买卖慢慢出本钱,刨掉所有的开销赚到利润,才能够再多买一件。要藏得久,既要有足够的钱买入,又得没有变现的财务压力。很多大藏家也是在有钱的时候买进来,等到年纪大了,生意不好了,事业失败了,才不得不卖出去。
张宗宪所藏“清代乾隆鎏金掐丝珐琅凤形花插”
“捂得住”这句话其实比一般人想象的要难得多。张宗宪曾收藏了一件南宋官窑菱花口小瓶,后来他在香港遭遇厄运,首饰店被打劫,损失惨重,就不得已卖掉这件南宋官窑,只30万港元就让给了台湾鸿禧张氏家族;他还有一件哥窑葵花菱口洗,也因故让给了日本的茧山龙泉堂,如今在他们出版的图册里还能看到这件藏品。
“捂得住”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行情不好的时候要等得起。好东西不是今年买了明年就卖,买了想立即涨价是不行的。张宗宪始终坚信,只有藏上若干年,等到大家几乎都忘了的时候再拿出来,价钱才会更高,如果买卖间隔太短,这个市场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张宗宪所藏“明永乐青花葡萄纹大盘”
捂得住,还得“卖得掉”。在卖古董这件事情上,张宗宪的选择很简单,就是委托拍卖行。直接、方便、不用求人,比开古董店容易多了。“卖东西这也不是多大的学问,都得靠经验。你见过的我都见过,你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的我也都知道。”他七十多年的经验是花钱都买不到的无价之宝。
张宗宪所藏“明正德缠枝花卉纹三足洗”
张宗宪从事收藏超过半个世纪,可以说见证了中国艺术品的一路涨势,也感受到艺术市场的今昔巨变。他总说做生意讲利润,还是古董最高:1980年北京的一套房子5万元,现在500万,翻100倍;而那时候一张齐白石的画卖100元,现在能卖到1000万,有什么生意能比得上这种一本十万利?
2011年,他在北京匡时送拍一张齐白石1945年作的《牵牛竹鸡》,成交价2875万元,而他买入时只花了17万港元;还有齐白石画给啸天将军杨虎的《虎》,50万港元买入,2010年在香港苏富比以3202万港元成交。
张宗宪所藏“宋代定窑刻莲花盘”
张宗宪说起来很得意,不过他并不鼓励人人都去做收藏。
收藏对专业和财富的高要求,注定它是个小圈子的事。现在有不少电视台做关于文物鉴定的节目,张宗宪看了哈哈一笑,说当不得真,只能作为娱乐,让千千万万人都做着捡漏儿的美梦罢了。
张宗宪所藏“宋代龙泉官弦三足炉”
张宗宪的每一步,是机遇,也是选择,客观主观都有很多旁人所不能及之处。比如他古董商家庭的出身,他开始经营古董的天时,他20世纪60年代末踏出国门辗转欧美获得的视野和格局,他身处香港这样一个艺术流通大都会的地利,以及他早早携资进入内地获得的资源……
张宗宪所藏鼻烟壶
从今天的视角回溯,每一步都对,但在当时,每一步都是冒险。他对中国清三代官窑瓷器的推动,对中国近现代书画的追捧,在别人未下手之前就瞄准尚未被关注的领域深耕细作,每一次都是超前。他对趋势的精准判断,有卓越而独到的敏感。业内有人感慨,论财力,张宗宪不算最有钱的;论专业,张宗宪基本是靠自学的;但论他达到的成就,实在是收藏界的传奇。
张宗宪所藏鼻烟壶
2015年1月22日,在苏州到北京的高铁上,张宗宪信手写了这样一段话:“凡事要多看看、多问问、多听听,对做人及收藏均有好处,收藏一件精品不光靠有钱,还要有智慧、有头脑,耐心等待,有思考、有胆识,不能冲动。最后才拿勇气去争取,没有这几点,将永远失去最佳机会。我一辈子做事或做生意量力而为,从不冒险,不打没有把握的仗,虽没有大的出息,可也立于不败之地,这当然是我一贯的风格和宗旨。”
张宗宪所藏鼻烟壶
他还说,自己不是学术专家,不过是多少年来积累了些经验,赚了些小钱,度过平淡的生活,也就是为博一乐。这当然是自谦之辞,但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他看似勇猛的表象之下,务实谨慎的操作原则。
他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别人:“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具备举牌的资格,但这没有难倒我。我去认识那些对我有帮助的人,帮他们做点事情,直到自己长满了羽毛。”收藏的特殊性在于学问很深,不是三两年就可以磨炼出来的,张宗宪的建议是要虚心请教,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经过多年的专业累积,眼光自然就出来了。同时也要多看多买,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收藏没有十年八年的经历是做不成的。
张宗宪所藏鼻烟壶
做了多年古董生意,过眼千千万万,不少惊心动魄。张宗宪说做收藏的都有佛法里说的“贪”,有时候他看到现在的行情,回头想想以前自己卖出去的东西,心里也是感慨万千,“留几件多好”,但再想想,留又能怎样?“我能活多少年,还能享受多少年?所以对自己说,不要回头了,还是向前看。向前看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所有藏品都是身外之物,所有收藏都是“暂得”而已。银行家、瓷器大藏家胡惠春把自己的堂名起作“暂得楼”,是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典故:“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乾隆皇帝也有个暂得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谁也想不到,纵使是皇帝的珍藏,有一天也会流落四方。
张宗宪所藏鼻烟壶
张宗宪所藏鼻烟壶
张宗宪以前藏的瓷器卖了不少,留了一点。画也是如此。题材普通的卖了,好的自己留在手里,可终归还是要卖出去的。
“差别不过是这个人收了二十年才卖,那个人藏了三十年才卖,否则市面上的货哪里来的?”世界就是流通的,张宗宪的态度一直如此——放着不卖,想买的人永远买不到,再好的宝贝永远藏在家里也是沉寂的,“我的宝贝也曾经是别人收藏的,后来卖了才能被我买到的嘛,是不是?”
注:本文摘录自张宗宪先生传记《张宗宪的收藏江湖》,嘉德艺术中心编著,李昶伟执笔。
《张宗宪的收藏江湖》书影
他是北平四大藏家,为袁世凯制官窑瓷器,也为国保护中秋贴、伯远帖
龙泉大藏家慌了要跑!疑为银行家,是何大事突发?
外国瓷器藏家:中国人30年后才能懂得宋瓷的宝贵!
资深藏家选古瓷入门级诀窍,底足有这些特征才有说服力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尊重作者原创。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时,欢迎广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创好文章。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请另取标题,以免读者误会。如使用本刊标题,必须注明“转自公众号:四海博缘收藏平台”。谢谢合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