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忍受生产之痛,是越来越多产妇的共识。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椎管内注入局麻药的镇痛方式,是一项非常确切有效、非常安全的分娩镇痛方式。因此作为分娩镇痛主力军的麻醉科,倍感压力巨大。这其中,绝大多数医院涉及的主要是人员不足以及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既然国家大力推进分娩镇痛试点工作,麻醉科接下了这一重担。
来自: “最美白衣天使照片征集大奖赛”第十三名作品
拍摄者:苏晓玲
然而,理想很美好,但现实中还是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尤其是,很多产科医师或者助产士都不是十分了解硬膜外镇痛的一些问题,更不要说让产妇去了解了。
下面,我们就分娩镇痛中硬膜外镇痛的一些热点问题为大家集中解释一下:
产妇最关心的,除了镇痛是否有效以及价格外,镇痛是否延长产程可能是主要关心的问题。那么,它是否延长产程呢?
一项研究表明,过早地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平均增加第一产程18分钟,平均增加第二产程13分钟。然而,实践中观察,加速第二产程的情况是较多的。也就是说,打完无痛,不仅很少会出现“生的慢”的情况,反而会“生的快”。但有一点需要温馨提示一下:分娩镇痛并不是真正的无痛,无痛是医生和产妇共同追求的目标。在与产痛对抗的过程中,就像一个追赶的过程,镇痛一直在追赶产痛。如果宫口开得太快,很有可能追不上。这个时候产妇可能会感觉比较痛。但这个时候的疼痛也是短暂的,长痛不如短痛,宝宝很快就要出来了。
产科医师或者助产士的观念中,认为镇痛可能会影响产妇用劲,因此常常会关掉镇痛泵。那么,用不用停药?
虽然产妇可能会感觉腿软,但硬膜外注入的局麻药并不足以减弱肌肉的力量,仅仅是在感觉水平进行减弱而已。另外,在生孩子的过程中,疼痛可能会加剧宫内缺氧。继续镇痛,这方面是可以获益的。需要说明的是,硬膜外使用的局麻药用量是很少的,即使有些配方中伍用一定阿片类镇痛药,但这些药物要先行被母体吸收,仅仅很微量的药物可能进入孩子体内。理论上,不足以对孩子产生包括呼吸抑制的任何影响。因此,这个时候并不需要停药。
细心的产科医师或者助产士发现,应用了分娩镇痛后,似乎缩宫素的用量需要增加。那么,增加缩宫素使用吗?
研究结果显示,分娩镇痛增加缩宫素的使用是可能的。但是,也不要过于担心缩宫素大剂量使用后会导致产妇疼痛的问题,因为,已经实施了分娩镇痛,产妇可以对大剂量缩宫素有很好的耐受性。
研究发现,一些实施了分娩镇痛的产妇会有发热的现象。那么,这是有害的吗?或者说,这个与麻醉有关吗?
相关研究显示,产妇发热一般与感染无关,可能是热控失调以及过度通气导致。也有专家分析,可能与产妇汗腺的瘫痪或者麻药的炎性作用有关。因此,大家大可不必担心是后背穿刺导致感染所致。这种发热,一般只需要药物或物理降温,并不需要抗生素治疗。
有的产科医师或者助产士会担心,分娩镇痛会掩盖子宫破裂。那么,真的会吗?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没有分娩镇痛存在的时候,最主要症状也不是疼痛,而是胎心音急降。
有的人会担心实施分娩镇痛会导致尿潴留,真的会吗?
客观地讲,只要是使用的镇痛、镇静药物或者进行了椎管内麻醉,都有可能导致尿潴留发生。然而,这并不是什么很严重的事情。只要及时发现、及时为产妇留置尿管就可以了。
每次实施分娩镇痛的时候,看到产妇旁边桌子上一堆吃的,麻醉医师都会很揪心。要知道,以麻醉的要求,是要禁食水的。然而,由于产科管理的流程不同以及产妇需要进食补充能量等看似合理的要求下,麻醉医师只能不去过多干预。那么,产程需要禁食水吗?
禁食水的目的,就是担心产妇反流误吸导致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另外,产妇由于腹压高以及胃食管易反流等生理因素,也的确是反流误吸的高危人群。相关研究显示,固体食物的反流,其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风险远高于液体。因此,限制固体食物的摄入是有必要的。
有的产科医师或者助产士反映,部分实施了分娩镇痛的产妇会出现宫口扩张与胎头下降不同步的情况。这个时候,就体现出硬膜外镇痛的优势了。麻醉科实施的硬膜外分娩镇痛也被称为“可行走的硬膜外”。也就是说,即使实施了麻醉,也不会影响产妇的下肢肌力,产妇依然可以下地行走。但由于个体差异等因素,这个行走一定要麻醉医师评估后才可以实施。
点击“在看”,看看你的好友都在看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