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7年,苏轼由密州知州迁任徐州知州。刚来不久,就有一个年轻书生,来拜访苏轼。苏轼作为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是许多文人的偶像,想见他的人,如过江之鲫。并非想见就能见的。
一般来说,文人都会写上一些诗文,作为敲门砖,如果有才华的,热情好客的苏轼,定然是折节下士。
这位年轻书生也递上了自己的诗文,并且还有专门为苏轼写的诗。苏轼看到家仆递上来的诗文,大为赞赏,其中有两句句诗,让他不觉笑了出来:
我独不愿万户侯,唯愿一识苏徐州。
这个年轻书生,名秦观,字太虚,一字少游。
在此之前,秦观一直游学于杭州、扬州一带。江南地区的繁华,以及少年人自由洒脱的性格,塑造了秦观绮丽又不失豪放的词风。正如他在《望海潮》中的词句:
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江湖小舟,短笛横吹,清风皓月,醉卧青楼。此时的秦观是不屑于科举的,而是在江南烟花柳巷之地,赢下了“薄幸名”。秦观和柳永一样,非常受青楼歌妓的欢迎。只是,柳永一半是为疏解落第的苦闷,而秦观却是有一颗柔情的“词心”。
繆钺《诗词散论》说:悱恻善怀,灵心多感,其情思常回翔于细美凄迷之境者,则为纯粹之词人。而秦观,便是纯粹的词人之一。纯粹之词人,往往也是多情之词人。
其他文人狎妓调笑,可能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多一分风流不羁的形象,与之相好的歌妓,也不过是逢场作戏,权当消遣。秦观则是柔情百转,处处留情。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玉珮丁东别后。
这句词,是专门为一个叫做名娄琬,字东玉的歌妓所写。词中,还嵌入了“东玉”二字。一代才子如此用心,一风尘女子如何不动情。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残月带三星,这不是一个“心”字吗?是的,这是写给另一个歌妓陶心儿的。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汉魏六朝以悲为美的诗文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传统文学的发展,延续到了唐诗宋词之中,一度成为主流的审美风尚。正是在这种审美标准的影响下,古诗词中的七夕,都充满了爱而不得与思而不见的凄美。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改寻常七夕诗词的哀思,别开生面,赋予了七夕词全新的风貌,令人为之一振。《苕溪渔隐丛话》说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出,其余的中秋词皆废。秦观这首词,也有尽废七夕词的势头。
这首词,也是为一名女子所写。有学者认为是写给其夫人的,也有认为是写给官妓越艳的,另外还有几种说法。无论此词是写给谁的,但最后这一句点睛之笔,已成为无数恋人坚信爱情的箴言。
元好问戏称秦观的诗是“女郎诗”,简单来说就是讽刺秦观的诗太娘。因为其诗和婉约词一样柔美。词如此,诗也如此,更加证明了繆钺所说秦观所具备的“纯粹之心、凄美之境”。也正因为这种情思,塑造了秦观凄迷朦胧的感伤词风,成就了一代婉约词宗。
苏轼对秦观尤为喜爱,对其提拔也不遗余力。他力劝秦观参加科举,还特意写信给王安石,让其对秦观多多关照。
家人的期望,苏轼与王安石的鼓励,让秦观下定决心踏上仕途。可如秦观这般纯粹的词人才子,如何应付得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加之因为苏轼的影响,秦观屡遭贬谪,随着苏轼起起落落。
只是,苏轼豁达开朗,遭遇贬谪,总能自我排解。而秦观细腻深情,在贬谪生涯中多愁善感。秦观后期的词,读来总令人感伤。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这是写在贬谪郴州的路上,是何等凄凉。
空蒙寒雨零,惨淡阴风吹。
这是贬谪雷州时,秦观写给自己的挽诗。他在向自己告别,向家人告别。
公元1100年,秦观不过50出头,却已经疾病缠身。此时宋徽宗继位,秦观被赦免,放还横州。路过藤州光华亭,秦观停下欣赏风景。坐了一会儿,他感觉口渴。等到身边人为他送水来时,发现秦观面带微笑,一动不动。
原来,秦观已经去世了。苏轼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长叹不已,他悲痛地将秦观一首《踏莎行》写在自己的扇子上: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少游已矣,虽万人莫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