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原名华彦钧,清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8月17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东亭,江苏无锡人。
阿炳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父亲是无锡洞虚官道,观偏殿雷尊殿的一位道长,名叫华清和,号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他通晓音律,能演奏大部分中国民族乐器,精通正一道梵音、锣鼓的演奏,笛、笙、胡琴、三弦、鼓,顺手拈来都能演奏。尤其擅长二胡和琵琶,在教内享有“铁手琵琶”的美称。
母亲吴阿芬曾嫁给秦家,婚后不久丈夫便死去,秦氏年轻轻轻就守了寡,华清和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因为做法事和吴阿芬接触的机会很多。一来二去,两人互生情意,便瞒着所有人私通。干柴烈火,珠胎暗结,相爱并结合,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寡妇不守妇道。他们的婚姻遭到秦氏族人的唾骂和鄙弃。在阿炳出生一年后,秦氏便在乡人及族人们的指指点点中郁郁而终。吴阿芬把阿炳抚养到三岁,便被逼迫着投井而死。阿炳年幼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长大
8岁时,阿炳回到道观,再读了三年私塾后,在阿炳入道观后,华清和向阿炳隐瞒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身份,两人以师徒相称,跟随师傅华清和学习鼓、笛、二胡和琵琶等乐器。
阿炳在学习二胡时,华清和也要求更为严厉,阿炳也学的非常刻苦,常常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上结满了厚厚的老茧。在师傅的严格要求下,对各种乐器使用的炉火纯青。
17岁的阿炳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吹、拉、弹、唱等技艺,对于常见的道教乐器也能手到擒来,于是便开始跟随父亲一起做法事。因为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成为人们口中的“小天师”
1918年,阿炳的父亲华清和因病去世,临死前,才将真实身世告诉他。
22岁时父亲去世,子承父业,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和他一起执掌香火的还有一位名叫华伯阳的堂兄。初入世事的阿炳在一群狐朋狗友的煽动下,走上了一条可怕的不归路。他开始赌博、抽大烟、逛青楼,留恋烟花巷柳,荒淫无度,最终因染上梅毒而瞎了双眼,再也无法进行法事工作。堂兄见其无用,一怒之下,把他赶出了道观,瞎子阿炳流落街头。
为了吃饭糊口,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只能靠卖唱为生。于是在无锡的大街小巷,戏曲楼旁,乃至一座小小的泉眼边上,经常就能看到一位双目失明,带着墨镜,用一具干瘪枯槁的身体演奏着各种乐器的人,脸上沧桑尽显,眉间尽是愁苦。
虽然沦为街头的卖艺人,但阿炳却很有骨气,人们称他有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1939年,人到中年,成家立业,阿炳也想成家了,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阿炳与在烟馆认识的中年寡妇董催弟结了婚。阿炳拉二胡卖艺,董催弟负责向观众讨钱,但这样的收入连温饱都无法维持,夫妻二人相依为命再后来阿炳得了肺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无法再上街头卖艺,只能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阿炳还是戒不掉大烟瘾,他时常要钱抽烟,没钱时就打骂催弟出气。而催弟为了依靠阿炳的手艺活下去,也只能默默忍受。
身体本就极差的阿炳,此时不断地吐血,再加上烟瘾发作,以及家中断粮和二胡损毁,各种精神上的打击让他再也支撑不下去了。等到1947年时,阿炳肺病发作,整日吐血,连上街卖艺都不行了,只能窝在家里,靠修胡琴为生,日子更加艰难。1950年12月4日,阿斌陷入了深深地绝望中,他趁妻子出去讨饭之际,抽出身上的腰带,在家中悬梁自尽了。葬于一和山房旁边的墓地,第二年他的夫人董招娣也病故身亡,追随阿炳而去。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1949年冬天的一天,中央音乐学院著名二胡演奏家储师竹先生,在正式上课前,无意间听到一学生随便拉出了后来定名为 《二泉映月》的这首曲子的某一段旋律,储师竹先生听着听着,认真起来忙说:“停一下,停一下,这是什么曲子?”学生说“这是我们无锡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上街卖艺,边走边拉的曲子。”储师竹先生说“这是什么人作的,曲名到底叫什么?”学生说“我也问过他好几次,他老是说瞎拉拉的,没有什么名字。”原来该学生与阿炳是邻居,考入中央音乐学院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的杨荫浏教授,曹安教授等人通过该学生找到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经荒废音乐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阿炳的曲子分两次被录下来。录制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以及《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曲。但谁能想到,这六首曲目成了阿炳的绝唱。 其中的《二泉映月》和《大浪淘沙》获得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这年的九月份,中央音乐学院打算聘请阿炳为教师,但阿炳已经身患重病,无力前往。
曲子取名时, 阿炳回答说:“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阿炳说:“《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 杨先生说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点头同意,于是《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
《二泉映月》, 1985年被美国评出了10首最受西方人欢迎的流行乐曲,名列榜首, 1991年,被一位英国音乐家称赞为:“中国的贝多芬!中国的《命运》!”被日本音乐家小泽征尔听了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原曲。情不自禁,掩面而泣。从坐椅上顺势跪了下去,虔诚说:“这种音乐应当跪下去听。坐着或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1959年国庆10周年时,此曲被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成为世界名曲,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注:部分文章资料来自网络,关注公众号烟雨岁月,看更多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