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观天下
本报记者 范思立
若此时对全球通胀下结论,肯定会遭致反对——虽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石油价格涨幅不小……但主要经济体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并未超越警戒线。
通胀何有?谁有通胀?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国今年1月、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分别为同比(下同)上涨1.4%、1.7%,即使剔除能源和食品之后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均为1.4%;再回望较长时间段的数据,截至今年1月份,在过去1年中,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1.4%。当然,美联储在意和依据的是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而非消费者价格指数或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美国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今年2月为1.5%,且较长一段时间基本保持在1.5%左右,该数据远低于美联储目标。以消费者价格指数或核心个人消费支出标准来考量,美国肯定没有通胀。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前2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0.3%、-0.2%,2020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2.5%,与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3.5%调控目标,有相当距离。依此判断,目前中国也不存在通胀。
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与美中情况大体类似,数据不再赘述。依据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涨幅标准来判断,不应该说全球已进入通胀。
如果我们细究何谓通货膨胀,恐怕全球并未发生通胀的结论就站不住脚了。
根据经济学经典论述,通货膨胀的本质是货币现象,通货膨胀就是一国主权货币的超发、滥发。
以此为据,全球正在通胀,而且并未见顶。
美国众议院3月10日投票通过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美国政府还欲推出2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计划(而高盛最近传出的版本是4万亿美元)。这些钱从何而来?美国财政没有盈余,除了印钞发国债,别无他法。
受疫情大冲击,美国2020年3月重回零利率,重启量化宽松政策,乃至之后实行无限量化宽松政策。美国2019年底国债约为23万亿美元,截至2021年3月1日,美国国债余额突破28万亿美元。这些印钞机印出来的美元,大多流向美联储、被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央行购买。
除了美国“放水”,其他主要经济体出于经济恢复需要,货币政策也跟随量化宽松。2020年,欧洲央行扩表2.3万亿欧元,折合美元3.3万亿美元;日本央行扩表129.5万亿日元,折合美元1.5万亿美元。
全球主要国家实施货币放水,虽有情非得已的原因,但如此量级的货币在短时内集中出笼,此时说货币没有超发,估计很难说服人。
各国超发的货币流向了哪儿?
尽管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重创,美国三大股指2020年录得惊人涨幅:标普500指数上涨16.3%,道指上涨7.2%,纳斯达克指数上涨43.6%;进入2021年,美国三大股指持续创出新高;日本日经225指数上涨13.5%……
还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飞涨,有色金属铜、铝、锡等价格飙升,铁矿石价格蹿升,煤炭价格暴涨,等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因疫情造成的供给缺口和补涨因素,但更多还是因为货币超发引起的价格上涨。
国际上如此之多的超发货币,抬升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资产价格。换句话讲,衡量全球通胀与否,不能只盯着消费者价格指数,大宗商品价格、股票价格也应该是综合评判的重要因素。
由货币超发尤其是美国“放水”引起的全球通胀正在持续发酵甚至愈演愈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无疑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在一国内部更是富人对穷人的无情盘剥。
货币超发引起的全球通胀具有隐蔽性但更具破坏性,在全球经济弱复苏的态势下,全球通胀必将侵害全球经济增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