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亮功
冀南银行旧址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的炮声,激起了中华民族各阶层人民对日抗战的怒吼。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了抗战宣言,并发出了《关于建立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指示》。我八路军129师在刘伯承和邓小平同志的率领下首先挺进山西晋东南地区,以太行山为基础,组织和发动晋冀鲁豫一线的贫苦群众,拿起武器,给日本帝国主义向南进攻形成一条屏障。但是,部队要打仗,粮饷不可少,靠国民党又毫无保障。于是,共产党就自力更生,在山西黎城县小寨村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冀南银行。
冀南银行担负着边区军民所需财物供给的责任,是“培养抗战的摇篮,保护人民利益的堡垒”。冀南银行发行的冀钞是我边区独立自主的本位货币。它是打击敌伪币的有力武器,是发展根据地经济的重要措施。历史证明,冀南银行没有辜负党的重托,它胜利地完成了党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冀南银行的白手起家和艰苦创业,是从1939年9月起开始的。筹建工作是在八路军129师的具体领导下进行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印制钞票,二是培养银行业务人员。进行这两项工作,在当时是十分困难和艰巨的,既无设备材料,又无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一切都需从零开始。没有人才,就培养人才,没有设备,就因陋就简,自己创造。经过艰辛的筹备,银行终于在当年10月15日正式成立。在成立后的初期,工作是极其危险的,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特别是面对敌人的频繁“扫荡”,银行业务人员一手拿枪,一手拿帐,夜天行军,白天工作,跟随大部队与敌周旋,群众称冀南银行是“马背银行”和“挎包银行”,如果遇到敌人,银行员工就成为战士,有些同志还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但是,艰苦的环境造就银行干部的钢铁意志,从行长到员工,从工作台到宿舍,到处都充满了银行员工的革命热情和乐观主义,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这一切,银行总行的领导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为了充分保护广大员工饱满的工作热情,总行领导决定把这一场面谱成歌词歌曲, 以激励全体员工奋发向上,激励后人继承先辈的意志,不断革命,不断创新。于是,在1940年初夏,总行胡景云副行长指定贾星五等五位银行文化干部同志完成这一光荣任务。经过近两个月的深入生活,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这五位同志圆满的完成了任务。随即由张奇真、王逸农二同志给大家教唱,总行全体同志于每日早操前先唱行歌,然后再做操。由于行歌受到全体同志的喜爱,所以很快都学会唱了,并很快流传到分支行。大家在唱这首歌时,无不感到豪情满怀,每天早晨总是纵情放声高歌,行外的许多同志听了,对银行行歌都流露出赞许之意。
一支好的歌曲能顶十万支毛瑟枪,在战争年代,冀南银行行歌为什么能迅速传诵并得到人们的赞许?因为它气势雄壮、豪迈,鼓舞人心,蕴藏着深厚的边区银行的文化底蕴,激发全体银行员工的革命斗志。大家唱起来,有革命主义的英雄气概,蔑视貌似强大的敌人,唱出了一个革命战士的心愿;加上曲调优美动听,唱起来感觉轻松愉快,心情舒畅!这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虽然物质生活极端困难,但能激励每个银行员工的斗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