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中记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见到有道理的事情,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起来从来不感到厌烦,教起别人来从来不感到疲倦。对于这几项,我那能够做到了呢?
这是孔子一段自谦的话,其实他在这些方面做的都很好。他不光是学起来“不厌”,是天下最爱好学习的人,更是“诲人不倦”的一位良师。
孔子三十多岁时,就收了第一批弟子。他为什么从事教育?就是为了把自己学到的古代礼仪,各种学问传递下去。他教学活动遍及终生:在鲁国从政时,让自己的弟子学礼、学习如何从政治国,在实践中教学。他周游列国期间,带领弟子到处调查社会,熟悉民情,为弟子们从政做下准备。晚年回到鲁国,更集中办教育。一面教弟子,一面在弟子们的帮助下整理古代文献。使弟子们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学到许多知识。他在教学中体现出几个特点:一是耐心地毫无保留地教给弟子们各种知识。
孔子对弟子们说“二三子以为我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所以弟子们夸他“循循然善诱人”。二是因材施教。他能以依据各种弟子的特点进行教育。同样一个问题,依照弟子们不同的特点,甚至在不同的环境下给予不同回答,使弟子们能以更好的领会、接受。三是启发式教学。他从来不使用生讲硬灌的方式教学,而是不断地对弟子启发,让他们开动脑筋后,到了一定程度,再给予回答。这样不但可记忆牢固,亦可举一反三,四是师生关系特别密切。孔子从来关怀弟子,爱护弟子。对弟子们严格要求,正是为了他们更快地成长,更好地修德。因而得到弟子们的衷心爱戴。
孔子是一位既有教育实践,又有教育理论的伟大的教育家,不但在当时受人景仰,更为后人尊重,历代称他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实际上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都可学习,亦可称作“万邦师表”。
孔子之所以被尊为“万世师表”,不仅因为他创立了一套教学理论,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他伟大的敬业精神,一种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孔子对从政者强调“无倦”、勤政,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从教时“诲人不倦”的精神也是“师德”的起码要求,孔子在这方面为天下的教师做出了榜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