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2021小学教育巴蜀峰会暨“学科+”课程博览会在巴蜀小学正式拉开帷幕。峰会现场人潮涌动、气氛高涨。
据了解,本次峰会围绕“教·学工作坊:课程综合化教学新形态”主题,邀请教育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名师以及一线教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共享一场学术的盛宴。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处一级调研员袁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中国教育学会学术部主任朱婷,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政涛,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余胜泉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峰会。
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
坚持教育是“做”的哲学
与往届相比,本次峰会在教研形式的拓展上有了更多融合创新,令人欣喜。
巴蜀小学语文学科、数学学科、体育学科、班队活动组等四大实践工作坊进行了2个小时的体验展示,从课程资源的构建,教学小助手的开发到大单元思维备课,师生共创实践案例分享等等,参会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深入体验了巴蜀小学教师的教研设计、师生共创的全过程。
“课程综合化教学新形态最终要回归到课堂,回归到育人方式的变革。2020-2021学年度,以‘我有(代言)’为关键词,学校开发了服务教与学的‘巴蜀教·学小助手’资源库,建立了课程研发‘中央厨房’,以工具撬动学习,以资源帮助自主,以共创走向成长。”学校负责人介绍。
“教·学工作坊”
师生成长“新引擎”
据记者打探,巴蜀峰会不是把资料和观点简单灌输给来宾,而是借助各种创新体验的设计,让老师充分交流与相互启发。
当天下午,巴蜀小学学术成果进行了集中亮相,校长马宏带领校长室团队,作了主题为“教·学工作坊:课程综合化教学新形态”的学术报告,马宏指出,课程综合化教学新形态在巴蜀具体表现为教·学工作坊,这是从学校多年实践的教研工作坊发展而来的。教学工作坊既是教师的工作坊,也是学生的。教·学工作坊在这种新形态下,具有五大特点,师生共同研制学习计划,共同确定价值、目标,共同经历教学过程,共同设计作业,共同参与评价考核。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做了《迈向智慧教育新生态》,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就本次巴蜀峰会作了观察点评,给参会代表带来更多深层次思考。
在沙龙对话研讨中,中国现代教育专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携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专家鲁子问,江苏常州星河实验小学校长庄惠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背景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教授迟希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鲍传友五位专家就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教·学工作坊课程综合化教学新形态展开了深入研讨。
峰会期间,巴蜀小学通过线上线下“学科+”课程博览会方式进行了展示,吸引了线上线下众多参会者。成果展示区里,参会教师纷纷驻足,了解各个学科在深化“学科+”成果,探索学生学习新形态,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方面形成的众多物化成果。
参与体验的教师纷纷感言,峰会形式给予大家更多参与感,更积极主动思考巴蜀小学的研究成果,这样的研修方式值得学习。还有参会老师说,巴蜀的学术峰会不是把资料和观点灌输给来宾,而是借助工作坊教研的课例展示、观众的现场体验、专家的学术观察等多种形式进行分享启发。
上游新闻郑佳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