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质的艺术——钟全昌作品欣赏
艺术家简历:
钟全昌,号墨牛,字馗元,1944年生,江西省萍乡市人。曾任上海民族画院副院长、教授,萍乡市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企艺术资本理事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院客座教授及多家文艺单位副院长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钟全昌在国内外指墨书画艺术演展中,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及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师从国内外多家书画艺术名人,以毕生的热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名山巨川,努力探索钻究,苦练书画艺术,在学习传统书画基础上,将易学理念融汇于指画艺术中,钟全昌作画时会气沉丹田,再将丹田之气,聚于手指端或毫端,由此产生“气韵生动”、“气象万千”的描绘,创作的指掌姓氏文字画和山水、人物画,为中华民族文化添砖加瓦作出了贡献,他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探索,凌驾于大自然之上,感受大宇宙,气抱八级,综合古今中外艺术精华,形成一种有序的属于他自己特有的书画艺术体系,构成了鲜明的个性,是自古至今的一个飞跃,他的指掌书画描绘中华民族精气神韵气象万千、大气磅礴、欣欣向荣的精神气魄,更是振奋华夏民族精神象征。其作品气势恢宏,蕴藏着丰富向上的社会内涵,观其作品能给人以耳目一新、振撼心灵的艺术魅力,是我国国画艺术的一种创新与丰富,他的作品厚重且神韵饱满,透露着物质文明发展的轨迹,既是对传统艺术的创新,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钟全昌:百年风华正茂时 不忘初心担使命
今天就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江西籍书画家,他就是易经风水指掌书画传承人,国家一级美术画师、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萍乡市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我国著名实力派书画家、中国指掌书画第一人钟全昌先生。也让我们引领读者,一同走进他朴素但却丰富的艺术人生,体验他并不富有但却豪逸的书画生涯。
传承文明,“境由心造”,正如钟先生那样,在一个几乎与书画艺术搭不上边的工作岗位,在一个远离喧嚣与浮躁的环境里,创作出了艺术人生中最为成熟,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力作。于书、于画先生值得写的东西很多,略记点滴,与读者一同赏析。
初品其书《忆秦娥娄山关》、《赤壁怀古》、《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诸作,记忆犹新处将读者引入一个“行书的草化和草书的行化”世界,弥补了楷书的刻板和草书的难辨认,相得益彰。拿行书说事亦见真草隶篆之笔墨在相互间如此的融会贯通,以坦荡不羁之势,演绎其书品、人品以及岁月的磨练刻划出的道道沧桑痕迹;独具生命特征的艺术阅历,令读者赏心悦目,运笔自然、结构合理,不多一份太长,不减一分太短;线条饱满,飘逸雄浑。
再品其作,我们惊奇的发现,钟先生越是创作长文大作,书风越加雄健豪逸,仿佛渐入佳境,一发而不可收拾。作品洋洋数百字,多则上千字,几乎看不到瑕疵,同是一幅作品中书体广泛,传承的不仅仅是汉隶、程邈(miao),还有怀素、张旭以及二王和黄庭坚、祝枝山的笔墨、技法。当然,只要钟先生推崇的历代大家,品味其作时均能感受到大家风范和如影随行。
钟先生笔下的《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俯视古今、豪气干云的旷世名作,当代书家百书不厌。而细加品读可以发现,由于创作时的心境不同,每幅作品既对词作的主体情调有准确的把握,同时又融进了书家在特定时空中的情绪感受,故而抒情有微妙的变化,或豪放,或悲慨,或苍深,或飘逸,无一雷同。读钟先生所书,起笔如飙风突至,行气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险劲的中锋,淋漓的墨色,豪荡的气势,将读者由然带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阔意境之中。书品的意象灵动多变,时而静谧,时而飞动,时而敛勒,时而奔放,形成抒情高潮的跌宕起伏。而时露的悬针,间出的飞白,更增添了书品的几分逸气,整幅作品将诗人块视三山、杯观五湖的壮志豪情抒发殆尽。
同一幅作品中对于相同的字在技法和处理上非常精妙,同样的笔画同样的字,在他的笔下,经过点与划的结构调整,呈献给大众的绝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完美组合,解决了我国书法界一直都很难平衡和处理的艺术诟病。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每一笔画都具阴阳消长,五行制化之理趣,故其愈显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
细品钟先生国画山水《藏风聚水》、《朝霞辉映江山图》、《浮云飞瀑》、《千峰竞秀百柯争流》、《渔舟游波上青泉石上流》、《云水风度松柏精神》、《松山云海》系列作品,可谓;“大美江山,一笔画出今古情怀”。一幅幅勾勒精细、刻画严谨、凝重恬静的山水画作品让读者吃惊、陶醉。从钟先生的作品中,我们清晰的感受到祖国万里江河对他的影响深远。崇高、苍茫、雄强、豪迈构成了先生画作中不可或缺的“大山大水大情怀”元素。钟先生山水画作品绝非一般书家追随的“三山五岳”,或刻意的“复制”名山大川为荣,“心胸有多宽广,作品就有如此博大”,画家与其作品相比,它有的是质朴的胸襟、厚实的坚稳、疏空而恬静、不事张扬的特性。但就在这平凡而淡泊之中传达出了一种摄人心魄的空与静,而这空与静所体现出的大山的精神与内在生命张力,正是钟先生渴望寻找的生命状态,亦是他自己的内心状态。
记者查阅有关档案并梳理脉络发现,新闻界追踪指掌画的时光应追溯到1998年初,当时《江西日报》曾以《妙手生花惊四座》——“钟全昌首次在昌举行玻璃指掌画展”为题报道过先生事迹,“钟先生手染墨迹,当众表演了玻璃指掌画,围观人群惊讶不已。有一位湖南观众姗姗来迟,恳请已毕的钟先生添作一峰,以饱眼福”,这也是官方媒体对“我国新的画种——气功指掌画的创始人钟全昌”的首次认可,随后国内媒体、学术界逐渐关注到了这位以自学成才成长起来的艺术家。
钟先生是一位创造奇迹的艺术家,他的指掌画秉承的是传统书画的笔墨、意念,以形写神,形神兼具,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从钟先生人生经历、阅历、磨难再读作品,令读者感受到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的精神特征、和谐元素和意识。
英雄不问出处。钟先生或许并非美术科班出生,正因如此方可让先生远离中国书画的“工匠”思维和教学模式。读者在赏析钟先生作品时,我们感受到武术、气功、四柱、八卦、休闲、养性、娱乐结合传统书画“共生共荣”的一大创新之处,对于钟先生来说,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并非空穴来风。
书画创作之高雅在于其能够反映出人的精神、内心、灵魂和才情,是书画创作者笔墨挥洒过程中集文学修养、哲学思想、书画技能、人品、艺品多学科的融合结晶。由此可见书法创作同文学修养之间的关系,书画非练字,非临摹,而为修身。因此,为了提升自身的的书画创作水平,钟先生注重涤荡心灵、依身正道、博古论今、心至艺达,游刃间已达书画之上高境界。
当笔者输入“钟全昌”关键词搜索,不难发现钟先生玲琅满目的各种获奖证书、奖杯和社会荣誉,面对这些荣誉,钟先生依然很淡定。他认为这就是“沉淀”,这就是“淡泊”,这就是“厚积薄发”。
沉淀了半个多世纪,不如说钟先生人为地“远离浮躁、厚积薄发”!只有沉淀得深,淡泊得彻底,才能创作出深受藏家青睐的作品。我们为他指掌画艺术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为他的曲折人生喝彩,被他的书画传奇鼓舞。夕阳红半楼,远水碧千里,也是该出来露露脸的时候了。钟生与文学艺术厚缘,是一个创造奇迹之人,古人云;“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发出光芒”,我们深信钟先生的创作还会迎来一次大的变革和升华。期待新作不断,明天更美好。
(文/杨丹菲)
钟全昌作品欣赏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