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非常著名的教子故事,一个是孟母三迁,另一个是画荻教子。
孟母三迁说的是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的故事。孟子幼年,他的母亲为了他的健康成长先后搬家三次。第一次安家在一处墓地附近,孟轲跟着哭丧的人学会了哭丧。孟母看到后决心搬家,第二次搬到一处集市附近,但孟轲却跟着商贩们学会了吆喝。孟母为了儿子的长远发展,不得已再次搬家。这一次住处临近一所学校,孟轲耳濡目染,渐渐喜欢上了读书学习,后来终于成为大学问家,被后人尊称为孟子。
画荻教子讲的是北宋年间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小时候的故事。欧阳修小时候,家境贫寒买不起纸笔,他妈妈就用芦苇作笔,以沙地为纸,教欧阳修读书认字。后来欧阳修学有所成,成为宋朝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重臣,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大官。
值得注意的是,孟母三迁、画荻教子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单亲家庭,故事中的孟子和欧阳修都是早年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成人。在教育界,多数人都认为单亲家庭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他们往往在心理上存在某些严重的问题,以至于长大后酿成人生悲剧。例如近年来发生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青岛中学生瑶瑶杀害母亲女律师张灵案,以及前不久发生的美国埃默里大学留学生张一得自杀事件。
为什么古代单亲家庭可以培养出有成就的历史名人,现代单亲家庭却容易培养出问题孩子呢?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培养的方法不同。孟子和欧阳修在小时候都饱受磨难,有一颗非常坚强的心灵。孟子写下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是他对磨难最好的理解。
现代单亲家庭抚养孩子则往往陷入溺爱。例如前不久自杀的留学生张一得,他父亲为了教他学英语用蔬菜累计雕刻了20万个英语字母,在辞去工作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卖掉房子把儿子送进当地收费最贵的私立学校。这样的培养模式虽然煞费苦心,但实际是一种溺爱,是不可取的。从古今这些教育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单亲家庭还是正常家庭,都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前提是不能对孩子溺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