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青岛首届樱花节”系列活动在青岛中山公园正式拉开序幕。本届樱花节通过城市美学植入、樱花市集、“文化+体育”系列活动和樱花舞台文娱演出四大版块主线塑造整体节庆氛围,打造一系列具有优质体验参与感的沉浸式文体类活动,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独特的游园体验。
同时,结合樱花节主题元素,对中山公园园区整体包装升级,营造园区节庆氛围,吸引游客争相拍照打卡。将中山公园打造成岛城新晋网红景点,将青岛樱花节打造成全网热门节庆话题。
图片来源:微博@青岛随手拍
01
在国内,提起欣赏樱花,人们多议武汉为佳,“武汉大学珞珈山的樱花”更是早已火出圈。其实,每年4月中下旬,中山公园的樱花胜景迎来众多游人,在历史上,青岛的樱花会与武汉珞珈山相比也不遑多让。
青岛的历史和樱花有着不解之缘,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租借青岛,想把青岛规划建成休闲城市,考虑到树木花卉较少,便从世界各地引进了24万株树木,把会前村(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园)辟为植物试验场,广植世界各地花木,看到底哪种植物适合在青岛栽种,最富特色的是从日本移植了近2万株樱花,是国内唯一大面积栽培的纯种东洋樱花。
康有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题诗中山公园樱花路:“落红盈寸铺三里,夹道樱花散似云。碧海蓝天景如画,纷纷游人画中来。”
图片来源:青岛市档案馆
据史料记载,1913年在樱花盛开时在汇泉有游春会,当时市民携亲带友,带上酒菜在园林里赏樱野餐。1914年日德战争之后,日本取代德国入主青岛,在中山公园进一步扩种樱花,逐步形成今天一条长660米的樱海花街,贯通公园南北的樱花长廊。
樱花分单樱与双樱,单樱就是单花瓣的,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盛开;双樱是复瓣花,日文中叫“八重樱”,花期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开。单樱色淡,蔚如云霞,双樱色艳红,花期也长。花开之时,蔚为壮观。
02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青岛的樱花会已盛名远播,与武汉的珞珈山并列为两大赏樱地。上世纪三十年代,胶济铁路在每年4月份发赏樱专列,四方游人云集青岛。
青岛文史专家鲁勇曾撰文指出 ,从1924年起,为鼓励外地人来青旅游,借以扩大胶济铁路客运量,商埠当局对来青的观樱旅客团体实行票价优待,名曰观樱减价票。据《胶澳志·交通志》中记载,“二月一日(注:1924年)起施行交通部所定制客车运输通则……观樱旅客团体票价减收四分之一,海水浴客亦同……”
摄影:董志刚
1930年,又陆续增加了来回游览减价票、国内周游减价票和教师学生优惠票。1935年首开青岛至北京的旅游专车。由此不难想见,当时蜚声于外的樱花,在青岛是何等的风光。想想这种本地人可以休假赏樱的待遇,再想想外地人享受的“樱花减价票”的待遇,这些事让人想想也是醉了。
当时寓居青岛的老舍、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方令孺、陈翔鹤、陈梦家、臧克家等都曾去游樱花会,通过他们的笔。上世纪三十年代,老舍先生在青岛期间写的一本短篇小说集,书名就叫《樱海集》,老舍先生在青岛留下的照片中就有他站在樱花树前的留影。
03
作家孟超的《樱花前后》其中写道:
“这次我回家,恰好快到了樱花时节,心里满想着在这媚人的天气里,一定能够沉醉看异国的花气。
一下轮船,走进了一家从前曾住过的客栈,‘来了,来了,来看樱花吗?’客栈的账房先生也有像西子湖畔的船夫一般的蕴藉。普通的问答,也微微有点诗意了!”
诗人臧克家
诗人臧克家还写了散文《青岛樱花会》:
“岛国东风春正暖,樱花红过海西来。我告济南的朋友:‘此地樱开待兄来!’
……各色的人穿着各色的衣裳,带着各色的心,一起朝着一个目的出发。……
在这人像决了堤的水一般的时候,绝没有舍了车不坐的,清高闲步的,同时也决没有不把顶得意的衣服穿戴起来的,谁有粉不愿意搽在脸上呢?
樱花路是热闹的中心,来看花的人没有不在这路上走一趟的。路是南北的,长数足有一里地,从这头望到那头,眼光像在人空里穿梭,望上看,只见樱花不见天。”
臧克家的这篇散文写出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青岛樱花会”的盛况。
图片来源:微博@青岛随手拍
04
“这期间,中山公园对面的体育场会组织一些足球比赛,跑马场也会加几场比赛,周围是众多的摊贩。樱花会期间青岛的大小旅馆客满,餐厅生意兴隆,连舞厅生意也特殊的好。”文史专家鲁海撰文写道,青岛解放后,把樱花会叫做“春季游园会”,主会场仍在中山公园,并且做得更大了,公园内搭建两个临时舞台,分别演出戏曲和歌舞。
公园里还举办几个展览会,市图书馆在会上开办临时阅览室,陈列画报、杂志、报纸。五、六十年代,十天的会期,参会的人却在一百几十万,其中仍有很多的外地人来逛樱花会(百姓们仍叫樱花会)。
摄影:孟宪朋
著名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教育家何洛写于1960年5月的散文《樱花之忆》:
“那简直是一种梦幻般迷人的境地,一大片一大片艳丽夺目的樱花,像桃色的云,像迷茫的雾,像透明的泡沫。比飞絮更轻柔,比雪花还要耀眼。它好像是在人们不经意中突然灿烂起来,容光焕发,妩媚动人,给每个游人以无尽的喜悦。繁花似锦,就压在你的头上,你仿佛感到整个身体轻灵地浮泛在樱花的海洋里。温柔的樱花似乎要把你轻轻地从地面上托起来。……
星期日,到中山公园里观赏樱花的游客比平时多了数倍。劳动节转瞬即临,整个公园沉浸在节日的热闹气氛里。花树尽头,公园饭店的露天茶座也布置起来了。铺着红方桌布的桌子上,陈列着崂山泉水酿造的青岛啤酒。在动物园附近的树丛间,红旗招展,依次而上的一路看过去,出现了一系列展览会:有节约粮食的图片展览会,有美术展览会。……”
没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期间樱花会停办,一直到如今。第一大花展“青岛樱花会”就这么消失在公众视野,令人唏嘘!
05
时隔五十多年后,“青岛首届樱花节”重新启幕,且是由政府主导的,活动之丰富令人欣喜与期待,恍若回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不过,“青岛樱花会”这一盛传了数十年的朗朗上口的节会好名字,没有沿用,有点遗憾。另外“首届”二字,于百年花史赏花会而言,也显得颇为生硬与割裂。虽然我们总在强调并追求创新,但文化的传承有其深厚的内涵与无穷的魅力。
也罢,樱花盛会再次回归,已是令人喜大普奔的幸事,一勺君早已和全城百姓一起翘首以盼,待花儿盛开便举家前往。
摄影:孟宪朋
愿“首届”启幕,自此便是再遇风霜雨雪,也无丝毫迟疑,十届、二十届、五十届的办下去。
愿青岛樱花不再被辜负!
因为这一朵小小的花儿,就是我们的城市最好最美的IP之所在。(注:“IP”,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城市IP一般意为“城市品牌”)
城市如人,都需要一颗“有趣的灵魂”。
城市IP讲的是以在地文化为内核,经过体系化的研究与设计得以呈现的具象符号,服务于城市经营及旅游领域,可以是一个标识、一段音乐、一个故事……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因其具象,便于推广,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文化旅游产业的推广上,更是非常有必要通过持续不断地打造“现象级”的城市IP,在全国各大城市中脱颖而出,形成聚拢效应,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倍速增长。
在昨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表示,力争将青岛樱花节在五年内打造成全国知名樱花节品牌。
幸甚至哉!
期待一百年前的“樱花专列”开起来
撰稿:孙静芳,史料参考自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市档案馆等
来源:青岛新闻网文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