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tag.
(视频为程多多先生在书房接受记者采访)
今年是海派书画巨匠程十发先生100周年诞辰。
由上海中国画院和程十发美术馆主办的“精艺报国——纪念程十发诞辰100周年艺术展”正在程十发美术馆举行。程十发艺术馆也即将举行“师道传承”纪念展览。
近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程十发之子、程十发艺术馆名誉馆长程多多,听他讲述最难忘的父亲的三幅作品。
要“化进来”而不能“化出去”
1981年,自幼随父亲程十发学画的程多多,得到了一个赴美国进修的机会。临行前,父亲拿出一套泛黄的小册子,那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介绍古代大画家的生平和作品的“中国画家丛书”。他对程多多说:“这些书你一定要带上,有空时要经常看看,了解这些画家的生平是有好处的。”
程多多就读的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是美国知名的现代艺术教育中心。临近毕业时,他将自己精心创作的一批具有抽象风格的作品寄回上海给父亲看。
没多久,研究中国绘画的吴定一教授从美国来上海拜访程十发。发老拿出一幅画交给他,请他回旧金山时转交给儿子程多多。
这幅名为《松壑鸣泉》的山水画是一幅典型的“程家样”作品,大气灵动。接过父亲为自己所作的画,程多多非常高兴。吴定一告诉他,这幅画不仅承载着发老的牵挂,更是想告诉他,到美国学习是为了打开眼界,拓展思路,吸收西方的绘画技巧,但不要盲目地跟着走,不要忘了中国画的传统。
程多多深知,父亲从西方的绘画艺术作品中吸收了许多养分,他不仅对文艺复兴时期大画家的作品和生平了如指掌,对印象派大家乃至后来有着更新观点的米罗、康定斯基等人的学说都有所了解。当许多人对拉斐尔前派的印象尚模糊时,父亲就已经在参考他们学派的新观点了。丢勒、荷尔拜因、伦勃朗、珂勒惠支等外国线条大师的绘画和理论也为他所用。然而,父亲在学习西方艺术精华的同时,一直没有忘记从中国古代画家那里吸取营养。
程十发曾说:画中国画,应该首先解决“古为今用”,先继承遗产,发扬民族基本的东西,在不丢掉这个前提的基础上,吸收外来艺术的长处,不要用“洋为中用”冲掉“古为今用”。要吸取外来的东西为我们民族所用,而不是变成了外国的东西,要“化进来”而不能“化出去”。
避免重复而缺少勇气的作品
程十发生前收藏了许多古代字画。他说,这些古字画是他请来的“老师”。他一生都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养料,却不一味地盲从古人。
“在欣赏古人的作品时,父亲会对我讲这位画家的哪些优点是可以汲取的,这些优点又是从哪些前辈那里学来的。他还会告诉我这位画家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学画的人应该要避开。”在程多多看来,父亲无论是学习西方绘画,还是中国传统绘画,都懂得取其长处、识其短处。
程十发非常喜爱明代画家陈洪绶的画,收藏了不少他的作品。陈洪绶生于一个走下坡路的士大夫家庭,历经明末清初的动荡,性格孤傲冷僻。他晚年所画的人物大多是大头矮身,有“变形画家”之称。
很多画家都模仿过陈洪绶,有些人会刻意模仿他笔下扭曲的人物造型。程十发却认为,扭曲的造型并非陈洪绶人物画的长处,他的精髓在于其强烈的个性、独特的线条及精妙的构图。程十发画人物时的线条深受陈洪绶的影响,但善学者不留痕迹,他将前辈的精髓悄然融进自己的作品,学习古人,出落自己,创造出了独特的“程家样”。
18岁进入上海美专学习时,程十发学的是山水与花鸟,而他真正的绘画生涯却是从人物画开始的。中国自古有许多出色的人物画家,新中国成立后,如何画出既能反映新时代面貌,又让人喜闻乐见的人物画,是当时的画家们面临的难题。程十发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他画人物以山水、花鸟作为笔墨的基础,又大胆选择了连环画这一接近大众的艺术,探索出“笔墨加素描”的独特风格。程十发曾说:“我的风格是通过学习求得与别人不一样而形成的。”他一生都在“避免重复而缺少勇气的作品”。
程十发以人物画成名,与此同时,他在山水、花鸟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了晚年,他依然在求新求变,他笔下的山立体、水灵动,个性强烈,可谓既有古意,又富有新意。
2001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成立40周年,通过许寅先生牵线,请程十发作一张画。此时,程多多正陪父亲在美国休养。“父亲在美国时,就开始构思这幅画。回到上海后,他投入了满腔热情,前后画了有近三个月。”这幅气势磅礴的《源远流长》可谓程十发晚年的精彩之作。
据程多多透露,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支持下,这幅难得一见的作品即将在程十发艺术馆举办的“师道传承”展览中亮相。
连环画与人物画彼此成就
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纪念鲁迅先生100周年诞辰,策划出版一套鲁迅小说绘画本。程十发受邀与程多多合作其中的《伤逝》。
程十发从1949年开始画连环画,50年代中后期,他用传统水墨人物画技法所画的连环画《画皮》轰动一时。此后,许多小说人物形象在其笔下都成了经典。“父亲对连环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的绘画事业从连环画里得到了许多灵感和启发。他喜欢用各种手法去处理画面,他的每一本连环画都有新的面貌。”程多多说。
程十发认为,连环画的文学脚本很重要。他要求程多多在给《伤逝》的文学脚本分段时,就考虑画面的连贯性,在脑海中构思出每一幅画。正式动笔前,程多多心里没底,因为《伤逝》的故事发生在他并不熟悉的老北京城,而且也没有什么大场面,人物又少。
“父亲渊博的知识让我不得不敬佩。常年居住在江南水乡的他,竟然对老北京城的天桥、琉璃厂、大栅栏那么熟悉。他一有空闲就会跟我谈老北京的民风民俗,讲胡同里的故事,俨然是一个‘老北京’。”程十发告诉他,仔细地观察和了解各种人,是画家,尤其是连环画画家的基本功。他还建议程多多:“你身边有一对夫妇是很好的模特。你和他们谈谈,多观察,请他们摆摆样子,拍些照片,可能会得到灵感。”
在父亲的指点下,程多多很快将素描稿完成了。为了创作出具有中国水墨画特色的连环画,父子二人一面构思一面讨论,从中国画水墨、白描,讨论到西方的艺术手法。正式在宣纸上作画前,程十发先试画了几张,效果满意后,让程多多先开笔。他说:“你年轻,眼力好,细的你来画,不过千万不能‘画死’,线条再细,还是要生动。”
程多多完成初稿后,程十发一幅幅地修缮画面。两人忙了几个月,终于成稿。在这本《伤逝》中,可以看到电影中常见的蒙太奇效果,还能发现在摄影技术中常用的超广角镜头般的夸张和变形的光学技巧。
“有些人画连环画,一画进去就出不来,从此被画面的篇幅所限,画不了大画,或者一画大画就像放大了的连环画。我父亲的大画并没有连环画的味道,因为他从来没有把连环画当连环画画,他把每一幅连环画都当成一幅单幅的作品在创作。”程多多说。
在程十发看来,画中国画与画连环画并没有什么矛盾,他以其独特的风格成就了海派人物画的新高峰。
“三釜书屋”究竟是哪三釜
程十发一生用过不少斋名。
年轻时,他很喜爱明代人物画大家曾鲸,他为自己的画室取名为“鲸楼”。陈巨来先生为他刻过一方“鲸楼”的印章,后来这一斋名又演变为“步鲸楼”。
程十发还很欣赏齐白石的“不教一日闲过”之说,自己刻了一方闲章“不教一日闲过之斋”。这枚闲章经常敲在他认为比较满意的作品上。
20世纪80年代,程十发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他用得最多的斋名是“三釜书屋”。
熟悉程十发的人都知道,他喜欢收集古代的陶器,他的许多画意都来源于陶器上的纹饰。有一次,日本书法篆刻名家梅舒适到程十发位于延庆路上的画室做客,画室中的三个陶罐吸引了他的目光。两人闲谈时,他对程十发说,您的这间书房可以称为“三釜书屋”。
梅舒适回国后,用书法写了一幅“三釜书屋”寄给发老。发老非常喜欢,请人刻成匾额挂在画室内。有人问他,“三釜”是什么意思?他说,“三釜”是我最爱的三个陶釜,它们代表着国家、集体与个人,“大家都有饭吃”。
栏目主编:龚丹韵本文作者:陈俊珺文字编辑:陈俊珺题图来源:程十发 《源远流长》视频采制:陈俊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