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严敏 姚红丹
单位 |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民医院
前 言
随着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部分人的饮食作息不规律,难免会落下各种胃部问题,那如何呵护胃部健康呢?又如何了解自己的胃呢?避免胃癌的发生呢?需要做哪些胃部检查呢?都是值得我们检验人员思考的问题。
今天跟大家聊聊我院健康体检胃癌早筛-血清胃功能检测结果分析,一起看看他们出现哪些胃部问题呢?
案例经过
抽取2021年1月份以来,我院健康体检科进行胃功能检测的168例体检人群,将其报告结果作为分析对象,年龄18-85岁,根据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检测数据超出正常参考值的情况分为六种来进行统计。
将168例检测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如下表。
由表可见:96例健康体检男性中,指标完全在正常范围内的仅有24例,占比25.0%,72例健康体检女性中,指标完全在正常范围内的仅有17例,占比23.6%。异常结果提示,需进一步做碳14检测和胃镜精查。
俗话说“十人九胃”,但胃部疾病容易忽略,常常耽误了早期诊断和治疗时机。胃癌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从炎症发展而来,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发现胃癌前的疾病风险。
早期胃癌筛查指标:
G-17(胃窦分泌指标及胃酸水平指标)
PGⅠ/PGⅡ(胃部萎缩指标)
血清G-17检测,被纳入了最新《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最科学早期胃癌筛查手段。
对无症状的体检人群进行血清胃功能初筛,是提高早期胃癌发现率的唯一途径。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男,47岁,自述近两天出现明显的上腹胀痛、反酸、呕吐,腹泻不止等症状,于1月13日体检血清胃功能检测时发现G-17明显增高(1.00~7.00Pmol/L),PGⅡ明显增高。
带着疑问继续追踪,查阅了患者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报告单,一个典型因胃部炎症引起的一系列的肠道疾病的案例浮出眼前,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它们三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胃功能检测报告单如下:
胃镜检测报告单如下:
结肠镜检查报告单如下:
G-17是一种主要由胃窦和十二指肠的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有重要作用,它是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当胃酸分泌缺失时,胃内处于低酸状态,使血清胃泌素水平反馈性升高。
所以说该患者G-17数值偏高,此时胃功能已经不太好了,从而出现消化不良现象,又因胃窦和十二指肠相连,涉及到十二指肠和结肠的消化系统,均含有相应的致病菌,又因而PGⅠ数值增高,PGⅠ/PGⅡ的比值处于正常,排除胃体萎缩风险的可能,最终考虑胃部炎症。
我们又继续追踪,查阅了患者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C14检测报告单提示HP(-),进而排除了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部炎症,考虑该患者可能因其他药物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胃肠道疾病。
后期跟踪回访:患者服用了临床医生开的保护性胃药和溃疡性结肠药物,建议清淡饮食,生活规律,保持好心情,停药2周后再进行一次血清胃功能的检测。
案例(二)
我们来分析这个特殊病例,主要是胃功能三项检查异常,考虑:胃体萎缩性胃炎风险。
胃功能检测报告单如下:
PG水平反映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PG可以分为PGⅠ和PGⅡ两种亚型,PGⅠ主要由胃体和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而PGⅡ除了由胃底腺分泌外,胃窦幽门腺和近端十二指肠Brunner腺也可以分泌。
PGR即PGⅠ与PGⅡ的比值,当胃粘膜萎缩时,腺体和主细胞的数量减少,被胃窦幽门腺或肠上皮化生代替,引起血清PGI的水平下降,而PGⅡ水平仍保持稳定甚至有轻度增加,从而导致PGR水平下降。
通常使用PGⅠ水平≤70μg/L,且PGⅠ/Ⅱ比值≤7.0,作为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临界值,并以此作为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标准,在欧洲和日本广泛用于胃癌风险的筛查;国内胃癌高发区筛查常采用PGⅠ水平≤70μg/L且PGⅠ/Ⅱ≤7.0的标准。
因此,血清PG检测有助于胃癌高危人群的风险分层,PG检测诊断萎缩者,以及PG检测虽诊断萎缩阴性、但PGⅠ/Ⅱ比值较低者,有较高的胃癌风险,应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诊断仍要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
从胃功能报告结果来看G-17数值下降,PGⅠ数值明显下降,导致PGⅠ/Ⅱ比值也降低,以上对于PGⅠ/Ⅱ比值较低者,有较高的胃癌风险,综合三项检测结果考虑胃癌风险的可能性比较大,发现问题后我们及时与体检科取得联系沟通,建议患者胃镜精查确诊。
后期跟踪回访:访问患者健康状况时,需进一步行全麻胃肠镜检查,及时配合早期治疗,避免胃部病变,从而实现早期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体系。
案例(三)
患者,女,54岁,自述体检前曾经有一次胃胀气,口腔异味等。
胃功能检测报告单如下:
胃功能检测提示:强烈建议该患者需查呼吸碳14检查。
此次胃功能检测报告结果分析其根源在于是否存在HP(幽门螺杆菌)感染。随后,查阅患者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C14检测报告单提示HP(+)强阳性,其考虑主要是胃部炎症,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引起胃酸泛泛,从而导致胃泌素增多。
后期跟踪回访:该患者口服了抑制胃酸的药物,胃部病情得到缓解,建议清淡饮食为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复查。
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引起胃病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感染等。通过对168例健康体检数据分析,在G-17、PGⅠ、PGⅡ均在正常范围的仅41例,这就提醒人们需要重视日常饮食习惯,加强胃部健康意识,有效采用非侵入性的诊断方式筛选出高峰险人群,继而进行有目的的内镜下精查是较为可行的诊断方案。
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呵护胃部健康,我们要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意识。日常检验工作中需建立一套缜密的思维逻辑能力和严谨认真对待每一份标本的工作态度,紧密结合临床,定期跟踪回访,将是我们检验人员的精髓所在!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与患者的健康风雨同舟,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李美珠, 陈展泽, 李炜煊. 胃功能三项检验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 4(6):130-132.
[2]范秤来, 康晓峰, 李连凤,等. 胃功能三项(PGⅠ,PGⅡ,G-17)与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J]. 医疗装备, 2018,31(22): 39-40.
[3]张晓兰. 胃功能三项检验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14):79.
[4]钱伟. 萎缩性胃炎患者要及时查胃功能三项[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9(5).
[5]石建泽. 胃功能三项检查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J]. 健康必读, 2019(1):40-41.
[6]杨霞. 胃功能三项检验对慢性胃病变的诊断价值[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8): 68-69.
[7]张蕾, 刘洪福, 李双勇. 胃功能三项检验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J]. 特别健康.2019,36(73):2020.
[8]任恒亚, 陈申申, 曹杰. 用胃功能三项检查诊断胃癌早期的效果探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12).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欢迎关注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