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阳 木 雕
东阳木雕,浙江省东阳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东阳木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伟业——春天的故事》
东阳木雕起源于商周,溯源自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清。据文献记载,唐朝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有冯氏兄弟两人,兄冯宿曾任剑南节度使、吏部尚书;弟冯定曾任工部尚书,成为显赫一时的权贵豪富。其住宅规模宏大,雕饰精美,“高楼画栏照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冯家楼的建筑表明,东阳木雕在唐朝时已具备雏形。明代盛行雕刻木版印书后,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主要制作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
至清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当时约有400余名能工巧匠进京修缮宫殿,有的艺人被觅选进宫雕制宫灯及龙床、龙椅、案几等、后来又发展到在民间雕刻花床、箱柜等家具用品。东阳木雕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形成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现存有卢宅“肃雍堂”和白坦“务本堂”、马上桥“一经堂”等明清古建筑及“千工床”“十里红妆”等家具。
辛亥革命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性,木雕艺人制作的工艺品及箱柜家具被商人买去远销香港、美国、南洋等地,形成东阳木雕产品的盛期。
改革开放以来,东阳木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全面继承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东阳木雕走向现代,走向国内外市场。
东 阳 竹 编
东阳竹编是产自浙江东阳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东阳竹编历史悠久,名师辈出,工艺精巧,风格独特,在国内外有一 定影响, 同“ 东阳木雕 ”一起堪称盛开在东阳江畔的一对民间工艺艺术姊妹花,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园地中 的一个很有特色的品种。
《望月楼》
2005年5月,东阳竹编入选浙江省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项目名录。
它在殷商时代开始问世,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在宋代以编织声元宵节的龙灯、花灯、走马灯而著名,到了明清时期,东阳竹编已有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 据清朝康熙记载: “笙竹质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 ”可见东阳竹编在清朝以前就被选为贡品而闻名于世。 到了清末民初,东阳竹编进入全盛时期。
从民国开始,东阳竹编成为传统出口工艺品。马富进编制的竹编产品体现了当时东阳工艺竹编的最高水平。新中国成立后,东阳竹编事业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民间转向集体,并开始兴盛。
《兰亭序》
东阳竹编工艺品,以其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优美的造型、精细的编织、典雅的色彩、欣赏与实用相结合著称于世。
本文编辑:黄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