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榆林日报”
关注我们!
这几天,一段大学生在操场上扭秧歌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所拍摄的是榆林学院开设的陕北秧歌选修课,这门课程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能传承地方文化特色,受到学生们的热捧。
4月2日,记者来到榆林学院,看到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起劲儿地扭着陕北大秧歌,大家学习琢磨,随着鼓点翩翩起舞。这样独具特色的体育选修课是榆林学院的热门课程,每个学期都有五六百名学生选修陕北秧歌,尤其是很多外地学生,通过这门课对榆林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榆林学院学生韩智凌说:“我们班很多同学都选了这门课,我自己也特别感兴趣。它对健身健美方面有一定的好处,也能对身体的协调、核心力量、控制方面有较高的提升。”
来自陕南的学生李一凡告诉记者:“来榆林读书后,她开始对榆林的民俗文化产生了兴趣。现在大概就是学了一点点基本功,感觉这样的体育课又轻松又有意思,让我们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在运动中得到健康。”
其实在榆林学院,体育课扭秧歌并不是件新鲜事。早在2006年,榆林学院就开始在体育教学中将健身秧歌引入课程,并且不断探索创新,陆续开设了中华射艺和中华鞭陀的课程,现在16门体育课程中共有3门传统文化特色课。
“这些课程的引进也是对我们大学体育课改革、课程建设的一个探索,从选课情况来看,这三门课是非常火爆的,现在我们在做研讨,希望形成秧歌课程教材,这样对陕北秧歌推广会有很大作用。”榆林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闫强介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榆林学院还开设了陕北民歌、泥塑、非遗文化研究等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目前全院共有地方课程20门左右,在线课程19门,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让传统文化教育“活起来”。
榆林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敬全说:“榆林学院是地方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起传承地方文化的责任。到目前为止实施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经过深度开发,专业与通识教育线上线下都结合起来,可以把民间文化整合、把地方文化的传承做得更加规范,做好我们地方文化的传承、保护、研究工作。”
记者 贺源 孙永波 实习生 高思宇
本期编辑 李宁 校对 刘雅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