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小,越不需要管,
尽量身教。
作者:惠子
来源:深度育儿(id:baomabaobao)
1
昨天,我一闺蜜跑过来跟我聊自家孩子的事情,她儿子的老师打电话给她,跟她反映她孩子幼儿园的情况:
孩子很少话,不合群,孩子想怎样就怎样,不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难管教,希望家长在家里跟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跟孩子建立一些简单的规则,并让孩子去遵守执行。
闺蜜明白老师提议跟孩子建立一些规则,让孩子能去执行。其实就是叫家长在家里管教一下孩子。闺蜜吐苦水,说夫妻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人性格的缺陷等问题影响了两个孩子,导致两个孩子现在越来越冷漠,不听教。
“老师现在叫我建立规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建,怎么办?我自己也很混乱呀,就拿看电视的事情来说,我有时候允许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有时候就不允许,孩子都不知道到底可不可以,所以就常发生他们在试探我,挑战我的极限,还有……”
闺蜜对于管教两个孩子的痛处,我也被困扰过一段时间。
闺蜜的困扰也曾经困扰我。我们多少人因为心情的起伏而对同一件事,我们可以持有不同的态度。因而,孩子就抓住了我们这点,学会了“醒目”。
举个例子,就拿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的时候来说。以前我时间宽裕时,我认为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是可以允许的,孩子快乐吃饭,快乐看电视,没问题,即使她吃多久,我都有时间去等。
但后来因为工作分割了我一部分时间,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不多说,就说早上出门的事就成了我们绕不过去的坎。为此,我们就早上出门的事情,约好几点就出门。
但是,有时候因为起晚了,因为被电视分散注意力吃饭慢了,因为沉浸在玩具中不忍打扰等原因,我们的约定就变成了“看着办”了。结果可想而知,回到玩“催命符”的状态。
还有,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过长,
看到玩具就想买,
看到零食就想吃,
看到游乐场就想进去玩……
面对所有的诱惑都失去理智。
家里的玩具随手丢,进门鞋子也随便脱,
上厕所总懒得去冲厕所;
饭前厕后忘洗手……
面对孩子这种懒散的日常行为,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觉得焦虑烦躁呢?
当你没有静等花开的家长耐心,那么面对孩子的种种“不成熟”“不规矩”的行为,我想你都恨不得马上就对他进行管教,教到他立刻能改过来。
如果你是一位支持尊重孩子,爱孩子给孩子自由理念的支持者,但孩子不是由你全职带的话,那么就会有林林立立的情况等着你去解决,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会让你分身乏术,甚至让你开始怀疑这种理念的可行性。很多时候觉得是时候不能给太多自由,是要管一管,说说教了。但是有用吗?
一时简单粗暴的管教行为可能会带来短暂性的管教效果,但“后遗症”要比前面让你抓狂的效果更强。
2
那么到底要不要管?在管与不管之间如何让孩子清楚边界,教与不教之间让孩子诚然接受呢?
如果你读过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可能你会恍然大悟,哦,原来孩子有这么多的敏感期。如果我们接受了敏感期一说,就接受了孩子内在秩序建立的概念,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会多些理解和支持。
如果按年龄的特点划分,我认为管教应该换成教管更符合。
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时期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期,应该教教孩子,这个想法没错,但我们主要不是通过嘴巴去教,而是亲身去做,去示范,孩子这个时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你想孩子学会什么,你就做什么,教育的目的更容易达到。
尼尔森老师说了,如果父母能够少说多行动,他们与孩子之间的75%的问题很可能都会消失。
婴幼儿时期(特别是三岁前)的孩子,三岁前的各个敏感期主要通过手足口来体现,例如喜欢吃手指,小手指喜欢捡地上的小东西,包括垃圾之类的,喜欢扣这个小洞挖那个沙坑,喜欢爬高跳下,喜欢扔东西……一句话而言,就是喜欢通过口足手进行各种“捣乱”。
这个时期除了管好两点,不影响他人,不伤及自己的情况下,尽可能去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去探索,帮助孩子建立好自己的内在秩序。
这个时候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如果不是全职带孩子,那么结合他人带孩子的情况,有必要时就跟孩子共同建立一些简单的规则。孩子能执行的规则这才能达到管的作用。
举个例子,一两岁时,很多孩子到了探索空间的敏感期,他们除了喜欢扔东西,还喜欢爬高跳低,那么如果白天里是老人家帮忙带孩子,考虑到老人家的精力问题,可以跟老人说说孩子这个时期的特点,然后跟孩子沟通,如果是爷爷奶奶带时,我们不玩爬高跳低的游戏,等爸爸妈妈下班回来陪你玩。
孩子那么小,被理解的孩子会比较顺从的,一般能接受。这个约定孩子能执行。
但不要因为孩子顺从了,你下班之后又找借口去推搪陪孩子玩这个游戏,孩子正值这个敏感期,进行管制,会妨碍他内在秩序的建立,长久的累积孩子就会出现混乱不可理解的状态。
孩子三岁后,特别是上幼儿园后,为了孩子更独立些,不加重老师的工作量,老师能多点耐心照顾我们的孩子。我们可以提前与孩子建立些简单的规则。
例如,我们可以跟迟睡迟起的孩子建立早睡早起的规则建立。
因为孩子上幼儿园后,过的是集体生活,如果任由孩子晚睡晚起,孩子一天两天可能没问题,但持续这样,孩子可能因为睡眠不足,而导致情绪不稳,也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不要想着在幼儿园里中午就一定能睡着。将这些事情交给老师,我们不妨跟孩子来个早睡早起的约定。
一开始几晚到点,孩子富有兴趣在玩着的时候,切忌没完没了地催,叨叨絮絮地说道理。
我们就简单明了告诉我们的孩子:
宝宝,现在已经晚上**点,请你去冲凉准备睡觉。
孩子一开始可能会出现比较不开心甚至抗拒的反应,那么你就需要腾出一点时间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去提醒他,我们现在该干什么了。
语气温和而坚定。孩子会通过你的语气得知你的态度,也通过你的眼神get到你的真诚的。
说真的,孩子很难违抗这样的态度。
当你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基本上就能进入状态了。
其中切记一点,当规则一旦说出来,我们就要执行。不要周一做到了,周二因为孩子精神状态好就玩久一点没关系,周三因为工作量大又可以延迟……
这样没谱的规则建立就形同虚设,想达到管教的效果时很难的。
3
关于育儿,我是尹建莉老师的支持者。但当孩子年龄越来越大,她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大,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我的时间分配上不能全方位照顾到时,没有足够静等花开的耐心时,我觉得尼尔森老师的正面管教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方法。
尼尔森老师说了:正面的管教核心是学着改变自己,而不是尽量控制他人并让他们改变,一旦你开始专注于改变自己的行为,你很快就会意识到要言出必行,而且必须将你的决定贯彻始终。
在此,我再举个例子。
有一次,我和闺蜜带孩子出去玩。
我们在坐公车时,因为路途比较遥远,几个孩子玩游戏打发时间,但是因为玩得太疯了,很吵闹,已经影响别人了。
我抱着铁扇,我提醒铁扇吵到别人了,铁扇就安静下来了,但闺蜜两个孩子不管不顾的,继续疯玩,不知轻重地对我动了手,其实孩子就是想跟我玩,我明白的,而一车子的人,两个孩子过于吵闹对别人也很不尊重。
闺蜜又哄又骗又开始无休止的说道理。
我实在无语。因为晕车缘故,我只能偶尔用些小游戏去转移两个孩子的注意力去换取稍刻安静。
下车后,闺蜜问我,这样情况她根本处理不了,不知道怎么弄,说不是,骂不是,哄骗作用也不大。
我告诉她,就一个办法,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直接下车就对了。
下车后不要责备孩子,简单说因为不遵守坐车规则,我们就下车,等可以遵守再上。
用行动告诉孩子,当我们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我们必须停止下来。
铁扇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在叔叔家哭闹,我抱着她离开那里,就告诉她一句:我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人了,我们先离开冷静,冷静完,如果想再过来玩我们再过来。
我没有责备孩子的哭闹,并鼓励她有情绪的话可以通过哭或者告诉我们去进行梳理调整。
闺蜜喜欢嘴上说教,或者忍不住就打骂孩子,这种简单粗暴的管教只能有短期的效果,但当孩子习惯了麻木了,就失效了。
孩子心似明镜,他们清楚的,情绪管理能力差的成人,情绪变化莫测,不知道哪天好哪天坏的,反正听话时有可能也遭殃,不听话时有可能被宽容相待,孩子只读到成人的情绪特点-----看心情办事,而不是收到成人坚定的态度。
所以,孩子在不断试探中,不断挑战成人模糊的边界。
4
最后总结一下。
进行管教,我个人觉得教管更符合。
孩子越小,越不需要管,尽量身教。
当孩子步入幼儿园,社交圈子大了,又或者孩子不是父母全职带时,我们可以适当跟孩子建立一些简单的孩子有能力去执行的规则,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一些约束。
但与孩子建立时,我们的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坚定。我很赞成尼尔森老师提出的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这个方式。
我用这个方式对铁扇对我侄子们都非常有效,与他们同等姿态,对视,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态度,他们能大机率吸收我们传达的信息,当他们吸收了才有机会去接纳并付之行动起来。而且我们与孩子提出的规则要贯彻始终。
因为摇摆不定的管教,是一场波动的情绪大战,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教会孩子“钻洞子”。
- END -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
* 作者简介:惠子,本文授权转载自 深度育儿(ID: baomabaobao ),每天中午一点半,为您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知识。
欢迎投稿,邮箱:tg@yrbaby.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